阿依怒爾·夏吾肯
摘 要:在中國特色社會注意法治體系下,法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育更多法學人才,承擔整個法制化體系建設的重任,因此,法學教育能否走上正軌,直接影響到我國法治體系的建設。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法制化建設,提出了科教興國和依法治國的重要戰略,而法學教育肩負著實現這兩個偉大戰略的重要使命,其不僅要為立法、司法、法律服務和監督等部門服務,還要為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化國家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法律人才,如果沒有法學教育的發展,法制化建設就無法很好的實現。新時期,對法學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對全新要求就需要我們深化法學教育改革,促進教學質量,保證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法律人才。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法制理念及法學教育改革對策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法制理念 法學教育 改革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0-0-01
在中國特色社會注意法治體系下,法學教育直接影響到法治體系的構建。我們可以說上至法制理念,下至守法,中國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環環相扣的重要保障就在于能否有一個比較完善的法學教育體系。中國法學教育發展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在這三十多年的發展進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近些年法學院校、法律學生人數以及專業教師學歷層次和國家化程度的提升,并不能讓我們忽視我國法學教育發展進程中所存在的多種問題,因此,為了保證我國法學教育逐漸走向正規,就需要我們正視最近幾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將其解決。
一、法制理念的深刻含義分析
法制理念基本內涵就是“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其中依法治國是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全面樹立依法治國理念,就是要使全社會和全體人民群眾人以及執法者樹立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維護法律權威、嚴格依法辦事的思想認知,就是要求廣大人民群眾在黨中央的領導按照憲法和各個法規的要求,通過多種途徑和多種形式參與到國家事物和國家管理中。執法為民,要求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最根本、最切身的利益作為執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執法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公正執法,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利益,從根本上解決了為誰執法的問題。公平在正義就是要求執法人員必須秉公執法,從事實角度出發,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切實維護好法律的權威地位。服務大局就是立足本職,在執法和法律監督過程中,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處理好嚴格執法和維護大局之間的關系,實現法律效力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任何執法工作都要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履行影響職責。要想實現法制理念中的種種要求,就需要我們做好法學教育教工作,積極構建完善的法律體系。
二、法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培養目標模糊不清
法學教育目標是整個法學教育發展的核心,法學教育目標定位是否準確,將會直接影響到高素質法律人才的培養質量、培養規格和培養方式的定位?,F階段我國法學教育培養目標可以簡單的定義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從事政法實際工作的法律專業人才,但是對法學人才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識結構、能力和職業道德建設等方面的內容還沒有進行明確規定。
2.法學課程設置和法律實務相脫節
多數法學高校都設置了十幾門的核心基礎課程,而很多學校將實用型法學課程如證券法規、財稅法等法規作為選修課程,有的學校干脆不開設這些實用課程。在很多法學院校中,很少有類似于法庭調解、法庭辯護、庭審實踐或者律師實務等課程。雖然很多高效都規定學生必須進行實習,但是隨著學生數量增加,再加上很多法律部門和律師事務所所具備的特殊性,這種實習制度很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法學院校課程設置起點低,且和法律實務相脫節,嚴重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
3.法學教師專業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
近些年,盡管我國法學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國家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但是從整體上講優秀法學教師的數量較少,教師教育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不同法學院系教師的教育水平存在很大差異性,個別教師知識面狹窄,教育水平有限。此外,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不能理論聯系實際,教學的實用性不強。
三、法學教育改革對策分析
1.創新人才培養目標
現階段,我國法學傳統人才培養目標已經不能使用新時期法制化對法律人才的全新需求,因此,必須及時更新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法律教育目標。在今后法學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高校在開展法學教育過程中要緊跟時代發展動態,為市場經濟和法制化建設提供高更多合格的法律人才,要培養具有較高水平、具備現代化、國家化視野,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的法律人才,要具備完善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充足的知識儲備,具備較強的法律實踐工作能留,能夠對社會各個領域發揮作用的現代化法律人才。
2.對法學課程結構進行適當調整
首先,要積極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在法學課程設置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生對法學基礎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同時還要強調實務型法律法規的學習,不能只考慮到知識的灌輸,而要重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其次,要增加選修課的比例。選修課程不應該是本專業課程,應該涉及到非法學領域的課程,讓學生掌握社會學、文學、史學、心理學和哲學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能夠將多種知識融會貫通,充分了解社會實際情況;最后,在法學教育開展過程中還應該廣泛開展社會調查活動,保證學生能夠更好的融入到社會生活中,掌握社會發展熱點和難點問題,并讓學生提出相應的防范對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的問題,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
3.重視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促進法學教育進一步向前發展,我們要重視法學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在人才招聘過程中,不僅僅要重視教師學歷,更要重視教師的實踐技能,保證教師都在專業的法律機構從事專業工作或者有實踐的經歷,不斷拓展高素質教師數量,同時針對現有教師隊伍,要強化專業培訓教育,可以委派高校法學教師到法律部門、執法機構、律師事務所見習,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社會調查,通過采用多種措施,不斷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法學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從比較的視角看我國法學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 翟月玲. 教育與職業. 2010(15)
[2]高等法學教育與發展的方向與實現途徑[J]. 夏雅麗.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