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彩
中圖分類號:D2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0-0-01
現如今特別是在新常態下我們基層干部不僅肩負著日益加重的工作責任,面臨著日趨嚴苛的社會輿論監督,而且還面臨著自身知識結構轉型、能力素養提升等多方面的壓力,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來面對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壓力,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這不但是我們基層干部切實履行工作職責、不斷提升執政能力的客觀要求。更是我們能否健康、快樂生活的源泉。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標準
1.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標志著人的心理調適能力和發展水平,即在內部和外部環境變化時,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但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內外協調的良好心理功能狀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2.心理健康標準
嚴格意義上的心理健康則要求助于臨床心理學家的測查與診斷,不能隨意給自己和他人胡亂下結論。一般而言我們可參照以下標準檢視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一般有以下標準:
2.1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志
2.2情緒適中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能協調與控制情緒,能適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在社會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縮畏懼;在社會允許范圍內滿足自己的需要;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占優勢,當然,心理健康的人也會有悲、憂、愁、怒等消極的情緒體驗,但持續時間不會太長。
2.3品質意志健全是指人自覺地確定活動目標,支配自己行動,克服重重困難,以實現預定的目標的心理過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階梯,如果做事過于優柔寡斷、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計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現。
2.4自我意識正常。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了解自己的價值,了解自我,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做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與要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有自知之明。
2.5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生的美好在于人情的美好,人情的美好在于人際關系的美好。人際關系既治病也致病,所以,和諧的人際關系是身心健康之必須。
2.6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在生命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都會有對應的心理反應,形成不同年齡階段獨特的行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與同齡人相符合的心理行為特征。發展嚴重滯后或超前,都是行為異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二、基層干部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基層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常見的心理表現主要有:焦慮、郁抑、自私和人格沖突
1.焦慮——擔心、緊張
心理緊張而焦躁。基層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面對基層一線既艱苦嚴峻而又復雜多變的生活狀況和工作環境,難免精神經常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之中,深感工作壓力大、風險責任大。他們中的有些人往往會因心理異常緊張而變得焦躁不安,最終導致其工作質量下降。
2.抑郁——積壓、抑制、郁悶
就是壓抑,這種壓抑在工作當中表現為一種工作的倦怠,也即是對工作沒有熱情,沒有激情。在2012年時候,北京有關機構針對影響公職人員工作績效的問題進行過專門的調查,發現影響干部工作績效的一個非常大的因素就是工作倦怠。
3.自私——自我、利己
中國有句俗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從這句話來看,一個人要顧及自身的利益是無可厚非的,關鍵是對這個度的把握,不能太過。在工作過程當中非常地自我,非常地利己,甚至通過傷害別人利益來過分關注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就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4.人格沖突
即“內心世界”與“外部行為” 經常的不一致,就是我們所說的想的好做的不一樣。從總體上看,我們很多干部學歷高、素質好、能力強,他們多是社會的精英。但是,他們中困惑于人格沖突的不是個別,不然,陳云同志也就不會有“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諄諄教導了。
三、影響基層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壓力
我們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工作壓力和社會壓力,社會壓力來源于社會公眾的期望值高,和是一個是跟自己比,和同事比,還有和朋友、同學或其他群體等等的比較壓力。
心理壓力是指個體在面對難以適應的外界環境要求或威脅的時候產生的心理體驗。如果我們的能力能夠駕馭環境帶來的變化,這個我們不會有心理壓力的。我們出現心理壓力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況呢?當我們覺察到外在世界的要求與你本身可達到的狀態和目標有差距的時候,你的心理壓力就產生了,而且差距越大,心理壓力就越大,我們感覺到失望。
四、基層干部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減壓
在出現了一些心理壓力的時候,有了心理困境,就應當及時得到宣泄和疏導,能夠主動的運用心理學的一般理論和方法,來調節自我,緩解心理壓力,排除心理障礙,達到心理健康的過程。
1.情緒管理法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感受到壓力、緊張和不良情緒的存在,這是很正常的,你完全沒有必要逃避這種事實。但對不良情緒需要適當的宣泄。對友人傾訴、喊一喊、哭一哭、發發脾氣,甚至扔一下東西等,都有助于釋放情緒,減輕情緒壓力。這正可謂“大雨過后有晴空”。
2.心態調整法
古希臘有一句名言: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而自己最大的敵人是心態。人不是被事物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物的看法所困擾。風靡全球的《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就闡述了這么一個道理:
3.直接解壓法
堅定信念,對挫折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確定合適的目標,保持適中的自我期望水平;利用并“制造”適度的挫折情境,鍛煉自己對挫折的耐受力。
4.時間管理法
對于工作繁忙、事情繁雜、任務繁重、學習與生活交疲的基層干部來說,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良好的興趣愛好和適當的體育鍛煉等方式來釋放壓力、調適心情,顯得尤為重要。
5.建立一個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
一是要學會尋求幫助;二是要與直接領導建立有效的溝通。在工作當中,與直接領導的關系是最密切的,如果這種關系發生了緊張,不僅對工作也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產生很大的消極的影響,因此要與領導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達到互相的理解和支持。
參考文獻
[1]1990年1月24日陳云在浙江省黨政軍領導會上的講話
[2]2013年5月17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和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12年度中國職場心理健康調研報告》
[3]2012年11月9日求是雜志社旗下《小康》發布的“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