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
中圖分類號:D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0-0-01
2015年,受戰爭影響而無家可歸、生活困苦的中東、非洲難民們孤注一擲,通過各種途徑,艱難地前往了一直憧憬的歐洲,造成了歐洲難民危機。這些地區本就因各種因素而出現了稀稀疏疏的難民,加之戰爭這根導火索的點燃,更是給此次猝不及防且人數眾多的難民潮問題的解決加大了難度。作為國際相關公約的締約國,他們確有責任去幫助這些悲慘無助的難民,給予其新的希望。但是,事實表明,難民的到來,給各個國家造成了超出預測的影響,而這影響,也給難民人權的保護帶去了嚴峻的挑戰。加之不完善的公約條約規定,不健全的保護機構,讓原本就極為困難的難民人權保護問題變得更為棘手。
一、難民人權保護公約不健全
現有的關于難民人權保護的法律條文十分籠統,并沒有一個單獨的協議,而是摻雜在其他的公約之中。沒有細致而有力的規定,就會造成一系列漏洞的出現,加大保護難民人權工作的難度,從而使難民人權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進而會減慢難民問題的解決,使得整個國際社會處于一種混亂局面,造成悲慘事件時時發生。在此次的歐洲難民潮中,很多東歐國家,因不愿承擔責任而拒絕接納難民入境,這就使更多的難民無處可去,甚至像是在土耳其海灘上發現的幼童遺體一樣,在偷渡的過程中不幸身亡。
二、難民人權保護機構建設不完善
現在還沒有專門保護難民人權的機構,而是通過聯合國難民署、國際移民組織、人權理事會等機構來保護難民的人權。因為這些機構都是一些專門卻又統管其領域內各個方面的機構,所以就很容易忽略其中的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管理,不能時時做到全面兼顧的局面。作為難民問題中極其重要的難民人權保護問題,如果不能被重視,甚至是被忽略,那么就會造成難民問題的解決長時間的停滯不前。這就是為什么,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難民因得不到幫助會被逼無奈返回充滿戰爭的家鄉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接納國國內現狀的阻礙
難民的大量涌入,給接納國造成了無法估計的影響。政治、經濟、教育、就業、治安、環境等問題的出現,使得接納國國民對難民異常的排斥,給接納國帶去了極大的挑戰。例如,最為常見的治安問題。多國在接收難民后發生了難民強奸國內婦女或者女性志愿者的案件。不論是什么原因引發的,這都是對幫助其的人們以及國家的侮辱。沒有國籍國的法律束縛,讓他們倚仗特殊身份而過度自由。他們的這種所作所為,觸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底線,進而引發了社會動亂,甚至牽連到了無辜的難民,使原本平靜的國家也不再平靜。本來是為了履行國家的責任,承擔起國際法上的義務,但如此現狀,使得國家不得不考慮自身的處境,保護難民的人權更是無從說起了。
四、國際法上難民人權保護問題的解決途徑
1.完善相應難民人權公約
建立健全有關難民人權保護的公約規章,細化已有的條款規定,特別還要加快制定單獨關于難民人權保護的法律法規,這對更好的保護難民人權有著重要意義。在法律制度上給予難民人權的保護以保障,可以促使國際社會各界積極的去保護難民的人權。這不僅為解決難民人權問題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是規范了國際社會各界對難民人權保護活動的秩序。
2.建立健全難民人權保護機構
作為能夠在實踐中保護難民人權的組織機構,就必須要有著與自身目的性相符的行為活動。現如今的保護難民人權的保護機構,并不是都能夠得到各個國家的認可,這就使得很多保護難民人權的行動無法開展,讓難民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生活環境之中。無法達到機構自身的目的,就只能說明該機構本身的存在沒有多大意義。因此,要加強機構自身的建設,從內到外完善機構的體制內容,規范自身的行為行動,增強可信度,提高信譽,多渠道多方法地保護難民的人權,在實踐生活中更好地解決難民人權保護的問題。
3.其他問題的解決
3.1教育
隨著大量難民涌入歐洲,駭人聽聞的事件也是不斷出現。今年12月,德國發生了一起難民強奸殺害當地女大學生志愿者的案件,令人諷刺的是,被害人一家曾給予了嫌疑犯熱心的幫助。其實這類事件自難民大量出現后在接納國就發生了很多。特別是很多健壯的男性,利用歐洲很多國家接受未成年難民政策的漏洞,在接納國過著衣食無憂的自由生活。考慮到每個人都享有最基本的人權,接納國不可能對難民實施超出最基本道德底線的限制。但是,除了對現有政策加以完善外,如果不對難民進行實質性的良好教育,恐怕此類慘絕人寰的事件還會時時發生,給周圍的人帶去恐懼和陰影。而且,準確的來說,受教育權也是屬于人權的范疇。因此,要頒布相應的難民教育政策條例,加大實施力度,確保難民能在其本國外接受國際上共同認可的最基本的教育。這不僅保護了難民的人權,也是保障了社會的安定。
3.2就業
難民的就業問題是另一常見的重要問題,并且,就業權利是人權的重要內容之一。難民作為“初來乍到”接納國的人,主要是為了尋求庇護的。但是,戰爭不是短時間的,接納國的資源也不是無限的,難民不可能長時間的在接納國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這只會引發國內的動蕩。因此,同等對待難民期望就業的要求,完善難民就業體系,是保障難民人權的重要方法,也是為接納國創造經濟價值的有效途徑。
3.3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權是人權的一種,是難民在接納國應享有的權利。但因各國資源量的不同,以及難民突如其來和數量多的特點,讓接納國有限的資源量頓時被分配的七零八亂,甚至引發了國內民眾的不滿。有統計顯示,在這次的難民潮中,有上萬難民的“歐洲夢”破碎,無奈只好返還家鄉。在這其中,不僅有因接納國超出負荷拒絕接收的人,還包括了一些難民因在接納國享受不到最基本的待遇,甚至是比在自己充滿戰爭的國家里生活更糟糕而自愿返回家鄉的人。如此悲慘的境況,怎談保護人權?因此,給予難民最基本的社會保障,保證他們的生活狀況和質量,是保護難民人權最有效的途徑。
3.4國籍保護
國籍是指一個人屬于某一個國家國民或者公民的法律資格,是國家行使屬人管轄和外交保護的法律依據。盡管難民現在屬于流離失所的狀態,但是不能否認其仍具有著其“逃離”前的國籍。雖然《聯合國人權宣言》規定,任何人不論國籍區別,都有資格享有宣言中說的一切權利和自由,但是,難民在本質上來說是很難讓國籍國保護的。如果缺失了國籍國的保護,難民在外權利救濟的途徑則是又少了一條。因此,加強難民的國籍保護,不僅是國籍國,也是接納國的責任和義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