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從嚴治黨,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是實現中國夢的政治保證。從嚴治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特征,是世界政黨興衰的歷史經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全面從嚴治黨”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在繼承從嚴治黨思想的同時又使之變得更加充實豐富,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大發展。
關鍵詞:全面從嚴治黨 豐富發展 科學總結 傳承弘揚
中圖分類號:D2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0-0-02
2014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歷史上首次提出“全面從嚴治黨”,這是十八大以來在黨的建設方面提出的總體思路和戰略部署。歷史繼承是現實創新的前提與基礎。“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提出有其豐厚的歷史底蘊,“全面從嚴治黨”思想忠實繼承了從嚴治黨的根本要求,科學總結了從嚴治黨的寶貴經驗,傳承弘揚了從嚴治黨的優良傳統,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
一、全面從嚴治黨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
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最大歷史貢獻,是為后世的無產階級政黨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理論淵源。從嚴治黨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根本要求與核心要義,也是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一貫主張。無產階級政黨學說的創立者馬克思、恩格斯在創建無產階級政黨過程中,曾經指出:“一方面,在各國無產者的斗爭中,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無產階級斗爭的經歷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馬恩特別強調,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必須要從嚴建黨治黨,并且提出了黨的紀律的科學概念。1859年5月18日,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就鮮明而尖銳地指出:“我們現在必須絕對保持黨的紀律,否則將一事無成。”
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綱領,是第一部系統、完整地闡述無產階級政黨基本原理的綱領性文獻。《宣言》把無產階級政黨定名為共產黨,并對它的先進性、純潔性、革命性作了經典式的說明。《宣言》指出:“共產黨人的理論原理,決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原則為根據的。這些原理不過是現存的階級的斗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系的一般表述。”這就要求無產階級政黨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和觀點,又創新性運用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政黨必須以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這就為我們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提供了理論依據。《宣言》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無產階級政黨擔負著偉大的歷史使命,要實現無產階級運動的勝利,必定要求高度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必須保持自身的生機與活力,始終堅持從嚴治黨的方針,才能聚集和形成整個階級的革命力量。
列寧領導蘇俄(蘇聯)社會主義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學說,提出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是在獲得執政地位后必須防止自身的腐化變質。十月革命勝利后,共產黨第一次成為執政黨,面對黨的歷史方位的重大轉變,列寧十分注重從嚴治黨。列寧指出,“沒有鐵一般的在斗爭中鍛煉出來的黨”,就不能實施無產階級專政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他進一步提出:“我們的任務是要維護我們黨的堅定性、徹底性和純潔性。”為此,他強調:“徒有其名的黨員,就是白給,我們也不要。”所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列寧從嚴治黨的思想。俄共正是據此曾不止一次地重新登記黨員,實行清黨,純潔黨的隊伍。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的思想,對于當代中國共產黨管黨治黨具有理論借鑒的意義。全面從嚴治黨和馬克思主義管黨治黨學說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在繼承從嚴治黨思想的同時又使之變得更加充實豐富,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大發展。
二、全面從嚴治黨科學總結了政黨興衰的歷史經驗
執政黨自身建設和管理的好壞,決定著政黨的生存和發展。站在歷史轉折關口,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汲取世界上一些老牌執政黨衰敗落伍、丟權垮臺的教訓。縱觀幾十年來世界范圍現代政黨政治發展,多少百年老黨大黨在成立之初艱難困苦、成績突出,在執政以后由于治黨不嚴,或放棄信仰、腐敗叢生,或內部分裂、治國無方,最終沒有逃脫“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通覽《世界執政黨興衰史鑒》不難看到,日本自民黨、蘇聯共產黨、中國國民黨、印度國大黨、印尼專業集團、墨西哥革命制度黨等六個世界老牌執政黨喪失執政地位的原因,都與管黨治黨上軟弱無力、理想信念上崩塌喪失、人員組織上腐化墮落有關。
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提供了前車之鑒。世界上主要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歷和遭受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前所未有的慘痛失敗,蘇東國家共產黨政權亡黨喪權,共產主義事業遭到嚴重挫折,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
蘇聯共產黨的發展歷程:1917年,蘇共20萬黨員建國,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1945年,蘇共200萬黨員衛國,領導衛國戰爭取得勝利;1991年,蘇共近2000萬黨員亡國,喪失了執政地位。20世紀90年代初,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蘇聯解體,由列寧創建、具有93年黨齡、執政74年的蘇聯共產黨垮臺。蘇共垮臺、蘇聯解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關鍵的是蘇聯共產黨變質,蘇聯共產黨沒有形成能夠代表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利益的理論、道路、路線和綱領,沒有搞好黨的自身建設,黨內滋長了一批由特權形成的利益集團和腐敗分子。歸根到底,蘇共失去了群眾基礎,最終導致亡黨亡國。而蘇共失去群眾基礎的根本原因就是忽視了隊伍建設和黨員黨性培養,黨不管黨。高層腐敗滋生,更是讓基層黨員、群眾對中央失去了信任。蘇聯解體前和蘇共亡黨前,曾有一個“蘇共代表誰”的民眾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認為蘇共代表工人的占4%,認為蘇共代表全體人民的占7%,認為蘇共代表全體黨員的也只占11%,而認為蘇共代表黨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機關工作人員的竟占85%!也就是說,絕大多數蘇聯人民并不認為共產黨是他們利益的代表!endprint
上世紀80、90年代,東歐劇變的前夕,這些社會主義國家黨員占人口的比重都不低,一般在6%以上,其中羅馬尼亞是黨員比重最高的國家,達到16.1%。當時在羅馬尼亞,每六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共產黨員,但是當時垮的最慘的也是羅馬尼亞。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雖然一些人擁有共產黨員的稱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些人都是真正的共產黨員。在羅馬尼亞共產黨員當中,有很多人的言行完全違背了黨的性質和宗旨。
歷史表明,蘇東劇變的深層次原因,就是沒有很好地堅持和改善共產黨的領導,沒有把執政黨的自身建設搞好。在較長的一個歷史時期中,蘇東各國共產黨沒有真正形成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盛行教條主義,犯了左傾錯誤;沒有有效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過分集中,民主不足;沒有搞好黨風廉政建設,存在著嚴重的腐敗現象。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蘇東各國共產黨忽視了自身的思想建設,沒有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同黨內外各種錯誤思想做斗爭,結果使許多黨員和黨員干部動搖了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使黨內思想混亂,觀點不一;黨的民主集中制也遭到削弱和破壞,民主有余,集中不足,黨和政府缺乏應有的權威,地方各自為政,大搞極端民主化,使黨組織渙散,派別林立,四分五裂,失去了凝聚力和戰斗力;各種腐敗現象日趨普遍和嚴重,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當時的蘇共放棄了民主集中制原則,允許黨員公開發表與組織決議不同的意見,實行各級黨組織自治原則,結果不少蘇共黨員甚至是領導層的成員否定蘇共歷史、否定社會主義。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時期,黨內腐敗現象日益嚴重,裙帶關系之風盛行。黨的高級干部及其子女享有各種特權,少數官僚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權力營私舞弊。這些腐敗現象從內部腐蝕黨的機體。其他東歐國家執政黨的自身建設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同樣的問題。再加上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向蘇東各國發起“和平演變”的全面攻勢,這樣就使得蘇東各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在內憂外患中遭到重創,最終導致蘇東各國的共產黨喪權亡國。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實踐證明,一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如果不嚴明黨的紀律,就會分崩離析、一團散沙,導致喪失執政地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問題,中國共產黨必須從蘇聯東歐亡黨亡國中吸取教訓,促進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向著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方向發展。
三、全面從嚴治黨傳承弘揚了黨的建設的優良傳統
中國共產黨在建黨治黨過程中,一直遵循從嚴建黨治黨原則。96年前,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只是國內政壇眾多政黨中的一個小黨,黨員人數不足百人,而且很長時間被迫呆在偏僻落后的農村和山區。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從弱小的在野黨發展壯大成為擁有8800多萬黨員的執政黨?其中的寶貴經驗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
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日起,就非常重視從嚴治黨,逐步構建了一整套鐵的紀律與規矩。1921年黨的一大形成的綱領對黨的名稱、性質、任務、組織、紀律和監督等黨內政治生活提出明確規定。1922年二大通過的第一部黨章對黨員條件和入黨手續以及黨的組織原則、組織機構、黨的紀律和制度等作出具體明確規定。1926年8月,黨中央發出了堅決清除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這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發出的反對腐化的專門文件。1927年制定的《政治紀律決議案》首次提出了黨內政治紀律,特別強調:“只有最嚴密的政治紀律,才能增厚無產階級政黨的斗爭力量,這是每一個共產黨所必具的最低條件。”中共六大黨章第一次明確了民主集中制原則,使民主集中制原則的貫徹執行有了黨內法規的保障。
1937年的延安,發生了轟動一時的黃克功逼婚殺人案。事件發生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視,中共中央在毛澤東的主持下召開會議,經過慎重討論,決定將勇冠三軍的紅軍將領黃克功處以死刑。判決當日,毛澤東寫了一封公開信,信中說:“黃克功過去斗爭歷史是光榮的,今天處以極刑,我及黨中央的同志都是為之惋惜的。……正因為黃克功不同于一個普通人,是一個多年的共產黨員,正因為他是一個多年的紅軍,所以不能不這樣辦。共產黨與紅軍,對于自己的黨員與紅軍成員不能不執行比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對黃克功案件的處理,向世人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治黨務必從嚴的堅定決心。
1942年2月開始的整風運動是貫徹從嚴治黨原則,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舉措,主要目的是糾正左傾和右傾錯誤的思想根源,為此主要采取了總結歷史、檢討工作、加強學習的措施。這些措施從思想上、作風上、組織上全面落實了從嚴治黨原則,特別是鏟除了黨內不健康現象的思想根源,保證了從嚴治黨能夠持久有效。延安整風運動使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黨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和奪取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政治基礎。
中國共產黨在建黨的過程中,把馬列主義建黨思想與自身的實際結合起來,建立了嚴格的黨的紀律。黨的紀律不僅是針對普通黨員,也是針對黨的領袖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必須對黨員進行有關黨的紀律的教育,既使一般黨員能遵守紀律,又使一般黨員能監督黨的領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紀律。”所以,革命時期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是我們黨和軍隊建設成功的寶貴經驗。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同志號召全黨牢記“兩個務必”,提出了“六不”規矩。這是新中國成立前夕,黨主動落實從嚴治黨原則、防止黨內革命意識消退的重要舉措,表明從嚴治黨不僅糾正已經產生的錯誤,而且防范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這是中國共產黨在“進京趕考”前給自己立下的紀律和規矩。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地位和環境的變化使得中國共產黨更加重視黨的自身建設。1950年至1954年的整風整黨運動,1951年到1952年的三反五反運動使黨的各級組織更加堅強有力,為新中國政權鞏固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大規模建設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一個革命黨在成為執政黨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很多問題,貪腐就是其中之一。建國初期查辦的劉青山、張子善事件,就是黨的領導干部嚴重貪污盜竊國家資財案件,被稱為“共和國第一貪污案”。1952年2月10日,通過公審大會,判處劉青山、張子善死刑。劉青山、張子善被執行槍決兩個月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出臺,成為新中國第一部專門懲治貪污腐敗的法律條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的撥亂反正,認真總結了歷史經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訓,使黨內政治和黨的建設重回正軌,為啟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加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政治支持。1980年2月29日,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正式通過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既總結了幾十年黨內政治生活的經驗教訓,又針對當時的實際增添了新的內容,是一部比較全面系統的黨內法規,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創舉。
改革開放以后,全黨集中開展了“三講”教育活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持續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努力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這些無不表明,從嚴治黨是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勝利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條件。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我們黨從長期執政黨建設實踐中得出的重要結論,也是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這個思想既是黨的建設思想的集大成者,也對黨的建設做出了重大創新。從出臺“八項規定”,修改和頒布《中國共產黨廉潔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員處分條例》等黨紀黨規,到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教育活動”以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全面從嚴治黨的力度與效果達到了黨建歷史上最高水平。
作者簡介:王芳(1981-),女,山東汶上人,中共無錫市委黨校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中西方政治思想和政黨政治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