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峻宇+徐貽謀
中圖分類號:I207.4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0-0-02
《紅樓夢》前八十回作者為曹雪芹,最早是由胡適先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提出的。近百年來,不斷有人對此說提出異議,但似乎并沒有得到紅學界重視。筆者認為,《紅樓夢》原創作者另有其人,《紅樓夢》現有考證的結果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已經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足夠的信息。現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供愛好者共同探討。
一、從第一回談起
根據《紅樓夢》第一回描述,《紅樓夢》前身《石頭記》(又名《風月寶鑒》、《情僧錄》等,以下簡稱《風月寶鑒》)是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石頭有了靈性,變成一塊通靈寶玉,到人間走了一遭后寫成的。“后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才形成現在的版本。
在這里,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紅樓夢》的創作分為《風月寶鑒》創作和披(批)閱增刪兩個階段。
2.《紅樓夢》是典型的自傳體小說,是作者根據自己的經歷寫成的。
3.《紅樓夢》披閱增刪者是曹雪芹。
4.《風月寶鑒》作者有可能就是曹雪芹,但也可能另有其人。
對于前三點,學術界并無大的分歧。我們重點討論第四個問題。
二、曹雪芹從未經歷過繁華生活
胡適先生認定曹雪芹是《石頭記》作者的第一條證據,也是最重要的證據是“他是做過繁華舊夢的人”(注1),并認為小說是依據其本人經歷寫成的,這一點很有疑問。
《紅樓夢》一般認為是以曹氏家族由盛變衰的一段過程為基礎寫成的。我們不妨先從歷史時間入手進行討論。
從考證資料看,曹家的衰敗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曹家從曹雪芹爺爺曹寅開始就因接駕導致虧空受到追究。1723年(雍正元年),與曹家關系甚密,曹寅之妻兄,同樣因虧欠國庫銀兩受到追究的李煦家被抄(第七十四回寫甄家被抄可能暗指此事),李煦被判斬刑(后改為流放打牲烏拉),曹家未被抄家,雍正限其3年內將虧空還完,必使曹家受到巨大震撼。1724年,擔任江寧織造的曹頫在向雍正的奏折說,“竊念奴才自負重罪,碎首無辭,今蒙天恩如此保全,實出望外。奴才實系再生之人,唯有感泣謝罪,只知清補錢糧為重,其余家口妻孥,至饑寒迫切,奴才一切置之度外,在所不顧。”(注2)曹家的繁華至此應當止步。因此1723年應當是《紅樓夢》故事的最晚時間。
《紅樓夢》似乎只寫了區區數年的事,但從批書人“經過、見過”康熙南巡和“借省親寫南巡事”批語分析,素材至少可以上溯到1707年康熙最后一次南巡,作者顯然在時空上進行了剪裁。
再從脂批角度分析。第十八回有一大段夾批,有“與余三十年前目睹身親之人,現形于紙上”的批語,第十三回有“屈指卅五年”、“三十年前事見書于卅年后”等批語(注3)。脂評最早完成于1754年。按1754年計算往前推30年至35年,為1719年-1724年。脂評既有可能是在評點過程中所批,也有可能在成書后若干年后補批,夾批一般屬于前者,因此,批語很可能早于1754年,脂批透露的時間與歷史上曹家衰落時間十分吻合。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紅樓夢》寫的大致是曹家1707年至1723年的事。自傳體小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們不能按小說按圖索驥,要求作者經歷與小說主人公完全相同,但作者個人經歷應與主角大致相似,應當經歷過小說中的主要場面,年齡當與小說中的主角賈寶玉相當。
再來看曹雪芹。曹雪芹生年最早的說法是生于1715年,即使采用此說,曹雪芹年齡尚小,自記事以來,就沒有經歷繁華生活,更不符合主角賈寶玉的條件,也就不可能是原創作者。
三、脂硯齋才是賈寶玉的原型、《風月寶鑒》作者
賈寶玉的原型不是曹雪芹,那么原型是誰?《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中透露了大量信息,在此,我們只列出部分評語:
第五回襲人的判詞后,有評語“罵死寶玉,卻是自悔”;
第十八回元春省親,寫到寶玉未入學堂之先,三四歲時,已得賈妃手引口傳時,批有“批書人領過此教,固批至此竟放聲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吾何得為廢人焉?”;
第十九回襲人哄寶玉說自己要走,寶玉“淚痕滿面”,并保證改去自己的一系列毛病,包括罵追求功名的人為“祿蠹”、吃胭脂等。蒙側批“不知何故,我亦掩涕”;
第二十二回“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寥寥”;
第二十五回寫馬道婆向賈母說消災等事,遇到去見賈母的寶玉,見到寶玉臉燙傷,還向寶玉臉上用指頭畫了一畫,口里嘟嘟囔囔的又持誦了一會。甲本側批道:“一段無倫無理信口開河的混話,卻句句都是耳聞目睹者,并非杜撰而有。作者與余實實經過。”(根據小說中情節,當時在場的男子似乎只有賈寶玉);
第四十八回寫寶釵與母親商量打算吃點虧讓薛蟠出去做買賣的事,庚辰本批:“作書者曾吃此虧,批書者亦曾吃此虧,故特于此注明,使后人深思默戒。脂硯齋。”
這些批語大多當為脂硯齋所批,還有一部分可能為畸笏叟所批。從這些批語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紅樓夢》是以真實發生的事為基礎寫成的,主要人物均以真人為模特。
2.脂硯齋、畸笏叟均為曹氏家族成員,是《紅樓夢》故事的經歷人。從“鳳姐點戲,脂硯執筆”、批書人之一經歷過南巡,以及批語中多次提及的“三十年前”、“三十五年前”之語分析,其出生時間大約在1700年前后,當為曹雪芹的叔父輩(曹寅之子曹颙1712年接任江寧織造,三年后病逝,病逝時20歲;曹寅過繼子、曹寅弟弟曹宣之子曹頫接任,時16歲)。
3.從襲人的有關批語看,脂硯齋是賈寶玉的模特。
4.批語中多次提及的作者明顯也是脂硯齋、畸笏叟的同時期人,而不可能是曹雪芹。從小說明顯的自傳體特征,脂批中脂硯齋和作者雷同的經歷、志趣,以及作者從未以任何身份出現過諸方面分析,脂硯齋就是《風月寶鑒》作者。endprint
四、關于《紅樓夢》作者的討論
關于《紅樓夢》作者,筆者有如下看法:
1.《紅樓夢》的主要作者為脂硯齋和曹雪芹。
《紅樓夢》是脂硯齋和曹雪芹合作完成的作品。脂硯齋是《風月寶鑒》作者,是《紅樓夢》故事素材的提供人,也是《紅樓夢》創作思路的奠基人。曹家被抄時他已經成年,很可能是戴罪之身,因此,不得不隱匿自己的作者身份。對此,他并不甘心,只好通過評點方式透露信息,抒發自己的情感。
脂硯齋從自己的思維角度對《紅樓夢》中眾多的人物形象進行了定位,其中對眾多年輕女子的崇拜最能展現其個性。對其兄弟輩,如賈珍、賈璉、賈環評價均不高,小說背景虛構,內容卻高度度寫實,故有“用史筆”之說。
小說第一回中提及的作者也是指脂硯齋,所以,才會有“錦衣紈绔之時,飫甘饜肥之日”、“半生潦倒之罪”的說法,在作者上方的朱批“若云雪芹披閱增刪,然后(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處者不少。這正是作者用畫家之筆煙云模糊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蔽)了去,方是巨眼。”正是暗示除曹雪芹之外作者另有其人。
2.在曹雪芹再創作《紅樓夢》過程中,脂硯齋主要精力放在評點和協助整理方面,但仍有寫作決定權。《紅樓夢》第十三回寫秦可卿之死,脂硯齋批道:“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處,其事雖未漏,其言其意則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刪去。”一個“命”字,凸顯了其作者和長輩地位。
3.曹雪芹是處于明處的《紅樓夢》再創作人。《風月寶鑒》可能是筆記或尚未定型的小說,手法上也許較為直露,曹雪芹為《紅樓夢》“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刪去了他認為不宜保留的內容,并將部分故事情節隱寫(所謂“草蛇灰線”),既可以避免“文字獄”之災,又增強了藝術感。曹雪芹沒有改變原作者的立場和原著的基本思路,但不排除曹雪芹將自己熟悉的人物及自身經歷在不影響小說整體風格的前提下寫入小說,同時創作了大量詩詞。可以說,《風月寶鑒》能夠升華為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曹雪芹功不可沒。曹雪芹死后,脂硯齋批道:“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賴不遇獺(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后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本(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筆者認為,脂硯齋視曹雪芹為作者之一,將自己和曹雪芹以作者身份并列。
4.曹雪芹不是《風月寶鑒》作者還可以找到一些證據。第一回賈雨村口占五言一律,甲側批“這是第一首詩。后文香奩、閨情毫不落空。余謂雪芹撰此書,中亦有傳詩之意”;第二回回前詩有夾批“只此一詩便妙極!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長,余自謂評書,非關評詩也”;脂硯齋第七十五回還有庚批“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缺中秋詩,俟雪芹”的批語。這些批語表明寫詩是曹雪芹所長,直言曹雪芹“撰此書”,肯定其作者地位,但與脂評在他處只提“作者”而從不透露作者是誰的提法迥異,暗示此作者并非彼作者。再如第一回中的“披閱增刪”也很有疑問。若曹雪芹是《風月寶鑒》作者,他要再創作,斷不必批,更不需閱。只有他人作品才需要熟悉、理解、消化,才有“披閱”過程。第二十一回回前總批有“茜紗公子情無限,脂硯先生恨幾多”,將賈寶玉與脂硯齋并列,暗示二人為同一人,若解讀為兩個人,似乎跳躍太大,失去關聯。
五、結尾的話
《紅樓夢》原創作者非曹雪芹并非筆者新發現。近百年來,對此問題存疑的學者不乏其人。主張曹雪芹是作者的開山鼻祖胡適先生認為脂硯齋是賈寶玉的原型,是作者,“相信脂硯齋即是那位愛吃胭脂的寶玉,即是曹雪芹自己……脂硯只是那塊愛吃胭脂的頑石,其為作者托名,本無可疑。”但他認為脂硯齋就是曹雪芹,與他自己早期說法自相矛盾。吳世昌等紅學家認為“脂硯齋是賈寶玉的模特兒”,徐乃為先生認為《石頭記》的作者是曹寅的養子曹顏,并從《石頭記》早期流傳情況判斷,《石頭記》的創作始期在1728年左右,從而以曹雪芹其時太年幼否認了曹雪芹是《石頭記》的作者(注四)。這些觀點都很有見地。本文重點在于從時間上入手,以脂批為證據,并力圖通過一些蛛絲馬跡提供旁證。筆者認為,脂批是最了解《紅樓夢》的人所批,所提供的《紅樓夢》背景資料是最直接、最詳實、最可靠的,只要正確解讀,所有批語與小說都可以相互印證。
縱觀主張曹雪芹為惟一作者的學者所提供的外部證據,在證明曹雪芹是原創作者方面并無價值,被視為“鐵證”的,來自《紅樓夢》第一回的正文及脂批的證據,恰恰又“煙云模糊”。從字面上看,雖可以理解為作者是曹雪芹,但理解為曹雪芹,經歷不合,年齡不合,與他處脂批不合。
主張曹雪芹為惟一作者的學者各自說法并不相同,一些認為《紅樓夢》是曹雪芹寫的自傳體小說學者,往往在時間上打馬虎眼,將《紅樓夢》故事發生的時間肆意后推或含糊其辭,將曹雪芹生年往前移。甚至干脆將脂硯齋和曹雪芹認定為同一個人,都經不起推敲。前引脂批中多處表明的脂硯齋和曹雪芹不是同一人。脂硯齋自稱“老朽”,曹雪芹當時只有三十歲左右或更年輕,兩人有較大的年齡差距。曹雪芹死后,脂硯齋還活著并留下大量評語;脂硯齋死后,畸笏叟批語將曹雪芹、脂硯齋并提。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曹雪芹是根據長輩和旁人講述獨立創作了《紅樓夢》,這一說法也很難站住腳,《紅樓夢》中明明提及《紅樓夢》來源于《風月寶鑒》,脂批中多次提及“作者”,都說明《紅樓夢》不是源于口述。再則,如此大容量的家庭瑣事、戀愛及閨閣糾葛細節通過口述傳遞且不失真是不可想象的。賈寶玉有異性崇拜、同性戀和性倒錯傾向,不易為他人接受,脂硯齋自己不忌諱這一點,曹雪芹斷不會以這樣的角度去寫自己的長輩,也不會對也許還在世的其他長輩如此貶低。
脂硯齋是《紅樓夢》作者的證據十分充分,卻一再被否認,證據貧乏且邏輯混亂的曹雪芹作者說卻占據主流,令人費解。先入為主的將曹雪芹認定為原創作者,曲解脂批,將脂批中提到的作者一概認定為曹雪芹,從而導致了一系列混亂,固然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不是在有意維護某些學者的主張?一些學者對自己觀點中的矛盾置之不顧,卻對脂硯齋為作者的說法提出種種蒼白的否定意見,筆者以為,這種態度在學術方面是不可取的。
脂硯齋究竟是誰?從曹寅女兒曹佳經歷頗似元春來看,脂硯齋當為曹寅之子或嗣子。曹寅嗣子曹頫16歲接任江寧織造,經歷過康熙最后一次南巡,是家族衰敗全過程的見證人。小說故事涉及時間長達十多年,但小說中的賈寶玉在林黛玉進大觀園時14歲,到80回還只有16歲,作者似乎在回避主角16歲之后的經歷,因此,脂硯齋就是曹頫不無可能。對此,筆者不想妄下結論,只是希望證明脂硯齋才是原創作者。建議讀過本文的讀者認真看看《紅樓夢》第一回,看看《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或許會有所獲。
參考文獻
[1]胡適.《紅樓夢考證》P91,岳麓書社1999年4月。
[2]鄭鐵生.《劉心武“紅學”之疑》P197,新華出版社2006年1月。
[3]霍國玲 紫軍.《脂硯齋全評石頭記》東方出版社2006年1月。
[4]白盾 汪大白.《紅樓爭鳴二百年》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