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君
【摘 要】班主任是班級日常大小事務的管理者,是將學校各種教育資源進行合理匹配的協調者,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進行有效連接的中間人,其對班級的穩定發展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簡單對班主任的管理方法進行探索,以求使班級能夠得到更好的管理。
【關鍵詞】班主任 管理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4.190
班主任是整個班級發展的引導者、啟發者和參與者,學生只有在班主任的指引下才能更好地去開展學習、融入班級、享受校園生活。具體而言,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能力、生活適應性、待人接物、人格的形成、世界觀的形成等,均和班主任工作的開展好壞有關。如果班主任工作開展得不夠深入,那么就將會對班級的發展造成負面的影響,此時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將跟著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班主任要找準管理的方法,引導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
一、班主任要關愛學生
教育的關鍵就在于“教”和“育”,一方面是考慮如何向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另一方面是考慮如何去對學生的品行進行塑造。換而言之,教書育人是教師工作的職責所在,而班主任就應以“育人”為主要職責,以此來使班級管理得以順利開展。作為班主任,需要向學生施以足夠的關愛,對學生的興趣、愛好、人格予以足夠的尊重,嘗試著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處事態度和方式、學習偏好等進行了解,以便能夠將班主任工作更為順利的開展,使學生的品行能夠得到切實有效的塑造。也正是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當班主任對學生表現出足夠的關愛之后,學生才會打從心底尊重和愛戴班主任。班主任要重新定位和學生的關系,努力保持和學生以一種平等的位置,像對待朋友那樣去對待學生,從而更好地去欣賞學生的優點、包容學生的缺點、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進而做到和學生感同身受,此時學生才會感受到自己受到了足夠的尊重。其實,被尊重是學生內心最為真實的需要,是班主任施以關愛的一種形式,是學生獲得不斷進步的內在驅動力。正因如此,班主任在工作推進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喚醒,以便使學生能夠在追求進步的道理上永不停歇。
二、班主任要親近學生
班主任工作要想開展得更為順利,那么班主任就不能以一副高高在上的面目示人,而是要自然而然的去親近學生,與學生保持人格的平等,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不要一味地按照自己所設想的工作方法來進行管理,而是要先去對學生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掌握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個性特征、生活背景、興趣愛好等情況后,再來與學生以真心相對,構建起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夠慢慢敞開自己的心扉。
班主任本就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一種更為平和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足夠的關愛,慢慢變得和學生親近起來,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后續開展奠定基礎。同時,班主任在和學生親近的時候,要保證和學生進行必要的溝通交流,以便讓學生能將自己的實時心理狀態予以及時反饋,令班主任可以根據情況作出相關的應對反應,使學生能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班主任發自內心的關愛之情,此時學生才會對班主任予以足夠的信賴,從而開始愿意向班主任進行傾訴。這樣,班主任對學生的了解才會得到進一步的有效深入,同時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使學生能夠改掉一些壞習慣,糾正不良行為,令教育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班主任要為學生樹立榜樣
鼓勵和表揚一直是學生所喜歡的,只要班主任懂得巧妙的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就可以讓學生的學習信心得以有效增強。當然,由于每個學生所處的具體環境、自身綜合條件、性格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故班主任需要在具體的工作中予以注意。就班主任而言,應當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在班級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將其優點充分的展現出來,以此為切入點對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進行有效的樹立。同時,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對學生施以足夠的包容,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和存在差異,并對一些有著“問題”的學生進行更為細致入微的關愛,盡可能的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對學生進行直接的影響,做好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榜樣。
當然,班主任對學生的包容并不是縱容,而是對學生的一些錯誤、不足和問題采取較為寬容的處理態度,以一種更為溫和的方式來督促學生對問題進行改正。若學生犯的是小錯誤,則班主任需要先保持冷靜,轉而尋求較為委婉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改正錯誤;當學生犯了大錯誤的時候,班主任一定要把其中的利害關系分析給學生聽,然后和學生的家長及時取得聯系,讓家長配合學校來對學生進行管理,從而在符合學校規章制度的前提下對學生予以適當的處罰,以求達到促使學生將錯誤予以改正的最終目的。
四、班主任要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
班主任工作的關鍵在于對學生進行引導,故班主任需要積極的開展各種班級活動,為學生創設出適宜于成長和發展的情境,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使學生能夠通過獲得獲得較好的發展,最終讓學生的品行獲得成功的塑造。這樣,學生才會懂得如何進行日常交際、尊重他人、團結互助、保持凝聚,從而在根本上使學生的集體觀念得以有效增。另外,為使學生的集體觀念增強得以持續,教師還可以倡導班級內學生實行“互相幫助、互相監督、互相促進”等互助式發展模式,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班級的日常活動中來,并通過相互之間的相互作用來使學習氛圍變得更為濃厚,以此來達到促使學生主體作用得以更為充分發揮的目的,令學生能夠在班級中有著更為積極的表現。正是這樣,通過班主任組織開展的一系列班級活動,在師生之間原本不可逾越的鴻溝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使師生之間開始有了更為密切的聯系,促使生生之間的相處也變得更為融洽,此時的班級才會真正的凝聚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總而言之,作為班主任要想搞好班主任管理工作,那么就要對學生有著足夠的了解,向學生施以足夠的關愛,表現對學生的尊重,以不偏不倚的態度對待學生。換而言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具體開展,要將真實的情感投入其中,對學生的品行發展施以必要的引導,對學生的疏漏錯誤予以足夠的寬容,對學生集體觀念進行有效的強化。唯有如此,班主任才能夠承擔起組織好班級、領導好班級、管理好班級的重任,為全班學生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