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艷
摘要 針對寧夏仁存渡護岸林場果園管理粗放、技術落后、樹體結構不合理、產品質量下降、效益降低等現狀,筆者經過10年的探索,從減密度、增投入、控灌水、養枝組、產精品等多個方面總結了該地區蘋果密閉園改形技術,以期為提高果品產量、質量,增加職工經濟收入提供必要的參考。
關鍵詞 蘋果;郁閉;改形技術;寧夏仁存渡護岸林場
中圖分類號 S6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2-0078-02
寧夏仁存渡護岸林場成立于1950年,現有職工102人,果園面積81.07 hm2。由于管理粗放,技術落后,品種單一,果品在市場上逐漸失去了競爭力。仁存渡護岸林場的蘋果生產也因此經歷了由興到衰的歷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林場職工的收入,導致職工情緒不穩,多次上訪,毀樹成風。如何重振蘋果產業,全面提高職工收入,成為目前亟須解決的難題。為此,寧夏果樹技術工作站和寧夏仁存渡護岸林場聯合立項,就《寧夏蘋果優質高效配套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課題進行試驗和研究,總結出了比較成熟的適宜于本地區的蘋果優質高效配套生產技術體系,并在全場及全區進行了“高干疏散型樹形”推廣。自改形以來,職工收入連年攀升,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也出現了較多的后續問題:一是果樹改形二次郁閉現象嚴重;二是果園投入不足,掛果量大,腐爛病嚴重,有開天窗現象;三是結果枝組更新不到位。筆者經過10年的發展探索,總結出了減密度、增投入、控灌水、養枝組、產精品的發展之路?,F對此總結如下。
1 減密度
合理的樹體結構標準是樹冠中有效光區大,即有效容積大。蘋果栽植十幾年后樹體越來越大,個體群體郁閉,光照不足,部分枝葉受光不夠。研究表明,一般蘋果樹冠從外向內分為4層,受光由外向內遞減,分別為71%~100%、51%~70%、31%~50%和<30%,最內層為非生產區,失去結果能力。如何解決果園郁閉的群體矛盾和個體矛盾是成齡果園修剪工作的重點。根據多年的生產經驗,改造蘋果密植郁閉園的有效途徑為間伐,即通過單株改形技術解決個體矛盾。
1.1 間伐降株(解決群體矛盾)
間伐宜從大年開始,或在花量較多、樹勢較穩、間伐后產量和樹勢波動不大的年份進行[1]。對行間交接的果園,通過隔行挖除或隔株挖除等間伐形式進行。矮化果園栽植密度調減到750~1 050株/hm2。對喬化果園,株行距可調整為4 m×4 m(615株/hm2)、5.0 m×3.5 m(570株/hm2)、5 m×4 m(495株/hm2)、5×6 m(330株/hm2),使栽植密度降低一半。
1.1.1 一次性間伐。樹齡15年以上盛果期果園,或株行距在2 m×3 m、2.5 m×3.5 m、2 m×4 m、3 m×3 m、2.5 m×4.0 m、2 m×5 m、3 m×5 m等的高密度果園,或已經發生嚴重郁閉的果園,或果園覆蓋率在110%以上的果園,間伐后樹冠覆蓋率可保持55%以上,應立即實施一次性間伐,一步到位。
1.1.2 緩期間伐。又稱計劃間伐。樹齡10~15年初盛果期的果園,或株行距為3 m×3 m、3 m×5 m、3 m×4 m等的中等密度果園,或已經發生中、輕度郁閉的果園,果園覆蓋率在90%~110%,即行間未交接,但株間交接的果園,可以實行緩期間伐,在3~4年內完成。
間伐前首先確定永久株和臨時株,改形時先剪永久株,后剪臨時株。對永久行(株)進行補償性培養,放大樹冠,擴展結果體積,使其盡快發展成為主要產量載體。對臨時株改造的輕重主要看永久株之間的空間,沒空間重疏直至伐掉,有空間則靈活掌握確定其大小、形狀。重落頭、強控冠、適當提干,減少大枝數量,解決風光條件。臨時樹以結果為主,主枝不短截,主要疏除強旺枝、營養枝和弱果樹,多留花芽。
1.2 培養高干疏散型樹形(解決個體矛盾)
對于已確定的永久株,改造時認真分析確定永久生枝,并重點保護和培養。然后通過提干落頭,疏除中心干上的輪生、對生、重疊、競爭和過密的大枝,減少骨干枝數量,逐步過渡到“蘋果高光效高干疏散型”樹形。選留下的永久主枝延長頭每年進行中度短截,頭部下垂的主枝應在其后部選留合適的背上枝,短截后作為主枝預備頭。
1.2.1 改形方法。①提升主干高度。提升主干高度是改造高光效高干疏層型樹形的關鍵。高干疏層型主干高度一般為1.2~1.5 m,可根據主枝大小和多少分1~2年疏除基部三大主枝,也可一次性進行[2]。②落頭開心。落頭依樹體情況可一次到位,也可分1~2次進行。樹高控制在2.5~3.0 m。③分步疏去主枝。高干疏層型樹形改形完成后,主枝數量由原來的10~16個減少到6個。主枝選留越多,技術水平要求越高,反之則要求較低。④拉平主枝。為了緩和樹勢,使中后部萌發新枝,應在5月中旬樹液流動、樹體開始變軟后用緊絲鉗或連三鋸拉平主枝,使主枝角度達90°~110°。⑤降低葉幕層厚度。高干疏層型樹體改造完成后,樹體變得比較平面化,樹冠和地面平行,葉幕層的厚度減小,葉、果、枝可全面見光。而小冠疏層型和紡錘形樹體層數較多,從樹體頂端透射到下部的光少,樹冠下部的光照條件差[3]。⑥培養下垂立體結果枝組。高干疏層型樹形以主枝兩側培養的下垂結果枝組為主,除延長枝外,一律不短截,使其自然緩放,形成下垂立體結果枝組。⑦減少留枝量。高干疏層型留枝量一般為120萬~180萬個/hm2,主枝少,結果枝組多,光照條件好,產量高。
1.2.2 改形技術要點。①主枝選留。主枝選留分3步:第一步逐年鋸除基部主枝,最終干高提升到1.5 m以上;第二步分年逐次落頭,樹高控制在2.5~3.0 m;第三步,到成形時只保留4~6個主枝。樹形改造一般分3年完成。②枝組培養。充分利用斜生的果臺副梢和斜生健壯枝從主枝兩側距主干30~40 cm處開始培養大、中、小型搭配的下垂結果枝組,應注意的是背斜枝應占總枝量的2/3。③傷口保護。首先,主枝鋸口要平不留樁;其次,用刀將主枝鋸口削成光滑面,選擇高效蘋果傷口愈合劑涂抹傷口;再次,選用消毒紙或舊報紙密封傷口,防止雨水、病菌侵入[4]。④保護樁的選留。在中心干落頭時要求留30 cm左右的保護樁,防止腐爛病的侵染危害。待主枝粗度大于主干粗度時,再從基部去除,鋸口要留斜口,避免雨水淤積。⑤負載要合理。一般負載量控制在45 t/hm2,留果350~400個/株[5]。
2 增投入
增加有機肥施入量,普通果園按“斤果斤肥”的標準施入有機肥。精品果園按“斤果2斤有機肥”的標準。以秋施肥為主。葉面噴施光合微肥及微量元素4~6次,生長季前期噴施沼液2~3次。加強人工和農藥、果袋、反光膜等生產資料的投入,加大果園管理。
3 控灌水
為達到早春保墑、提高地溫、夏季排澇、保持土壤水分穩定等目的,解決本地區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雨水集中,自然降水與果樹需水不協調、肥水流失嚴重、利用率低等問題,改傳統灌溉模式為交替控灌、溝灌等模式。
3.1 交替控灌
從灌溉農渠口引出1條垂直于行向的主灌溉溝(一般在相鄰兩塊田中間),要求溝寬為40~50 cm,溝深為30~40 cm,在距樹干兩旁1.0~1.2 m處挖一條寬、深各30 cm的灌水溝,并將挖出的土均勻撒于樹干兩旁。
3.2 水分管理
①萌芽水和封凍水。萌芽水和封凍水采取傳統漫灌的方法進行,以防止枝條抽干[6]。②花期和幼果期。當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間持水量的60%時,需灌水1~2次,可采用隔溝交替的方式灌溉,每次灌滿即可。③果實膨大期。該時期應適當增加灌水量,采取雙溝同灌的方式,灌滿即可。
4 養枝組
改形以后,一定要培養枝組,適時更新枝組。春剪以疏、甩放等手法為主。中小型枝組25~40 cm,中型枝組50 cm左右,大型枝組1 m(無側枝)。
夏剪時,新枝的處理方法有摘心去葉、轉枝、拉枝、去枝、擰枝;一年生以上枝系的處理方法有轉枝、環切、拉枝、適當去枝、回縮。改春季修剪為四季修剪。
5 產精品
寧夏仁存渡護岸林場通過蘋果改形,綜合利用各項技術,以生產精品為目標,開發的“SOD”蘋果售價10元/個,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引領帶動了全林場蘋果產業的發展,蘋果質量整體得到了有效提升,成功打入了銀川新百等大型超市,為寧夏精品蘋果的生產做出了重要示范。在近3年蘋果銷售處于低谷時期,經濟效益受市場影響波動不大。由此可見,提高果品質量,走精品化發展方向是林場今后相當長時間內應堅持的方向[7]。
6 參考文獻
[1] 李丙智,張滿讓,王春良,等.黃土高原地區蘋果喬砧郁閉園改造技術規程[J].山西果樹,2012(3):44-46.
[2] 段鳳娟.寧夏中部干旱帶蘋果發展存在的技術問題及改良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2(23):27-28.
[3] 李占才,張愛英,趙世華.蘋果優質高效配套生產技術集成[J].寧夏農林科技,2006(2):1-4.
[4] 李培環,吳軍帥,董曉穎,等.蘋果密閉園不同間伐方式對光照、光合和生長結果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12,45(11):2217-2223.
[5] 孫銀環.蘋果樹體改形與優質生產配套技術對果實品質及產量影響分析[J].甘肅林業,2011(4):35-36.
[6] 張顯川,高照全,付占方.應用蘋果開心樹形對老蘋果樹改造及其綜合配套技術[J].果農之友,2006(3):17-21.
[7] 王娜,張學成,李雷雷,等.蘋果樹樹形改造關鍵技術[EB/OL].(2015-02-18)[2018-07-01].https://www.xzbu.com/8/view-3850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