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耿豪 黃億
摘要 本文利用常山縣2008—2017年氣象觀測數據,選取溫度、日照時數、降水量、相對濕度月平均值與猴頭菇生長過程中所需氣候條件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常山縣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猴頭菇產業發展,但猴頭菇生產過程中也應注意部分年份高溫、干旱、洪澇等氣象災害。為更好地推動常山縣猴頭菇產業健康發展,本文提出氣象服務保障對策,以提升常山縣猴頭菇品質和產量。
關鍵詞 猴頭菇;氣候條件;氣象服務;浙江常山
中圖分類號 S162.5;S6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2-0084-01
猴頭菇又稱猴頭菌,可作食材,也是藥材,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常山縣位于浙江省西部,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適宜發展猴頭菇產業。常山縣猴頭菇種植歷史已有40年,是“常山三寶”之一。本文著重對常山縣猴頭菇產業發展適宜氣候條件進行綜合分析,并提出相關氣象服務保障對策,趨利避害,以推動常山縣猴頭菇實現優質高產。
1 猴頭菇栽培所需氣候條件
1.1 溫度
猴頭菇菌絲生長溫度為6~34 ℃,最適溫度為25 ℃左右,若溫度<6 ℃,菌絲代謝作用停止;若溫度>30 ℃,菌絲生長緩慢易老化,達到35 ℃時停止生長。子實體生長溫度為12~24 ℃,最適溫度為18~20 ℃;若溫度>25 ℃,子實體生長緩慢或很難構成子實體;溫度<10 ℃時,子實體發紅,隨著溫度降低,色澤逐漸變深,失去食用價值[1]。
1.2 光照
猴頭菇菌絲在生長過程中幾乎不需要光照,但無光條件下無法形成原基。因此,在該階段需有50 lx的散射光才可以刺激原基分化。子實體生長期則需足夠的散射光,光強為200~400 lx時,菇體生長充實且潔白;光強>1 000 lx時,菇體發紅、質量差,產量降低[2]。
1.3 水分和濕度
猴頭菇培養基質適宜含水量為60%~70%,若含水量<50%或>80%,猴頭菇原基分化數量會大幅度減少,子實體晚熟,產量下降。菌絲培養發育期最適相對濕度為70%。子實體形成期需要相對濕度為85%~90%,此時子實體生長較快且較潔白;若相對濕度<70%,子實體表面會嚴重失水,導致菇體干縮變黃,菌刺較短,伸長不開,致使產量大幅度減少;反之,若空氣相對濕度>95%,則菌刺長且粗,菇體球心較小,呈分枝狀,會形成“花菇”。直徑為5~10 cm的猴頭菇子實體,每天水分蒸發量為2~6 g/個[3]。
2 常山縣猴頭菇生產氣候條件分析
2.1 溫度
溫度是猴頭菇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氣候條件。常山縣近10年平均氣溫為18.0 ℃,各個月份平均溫度均>5 ℃。常山縣7月平均氣溫最高,為29.0 ℃;1月平均溫度最低,為5.9 ℃。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溫度分別為17.5、27.5、19.7、7.2 ℃。總體來看,常山縣溫度條件非常適宜猴頭菇生產,但也需注意某些異常年份高溫天氣對猴頭菇生產造成的危害。
2.2 光照
猴頭菇生長發育喜強光,尤其是散射光。2008—2017年,常山縣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 632.3 h。除7月和8月之外,其他各月份日照時數均不超過160 h。此外,常山縣多高山,云霧及散射光條件非常適宜猴頭菇生長發育,為常山縣猴頭菇產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4]。
2.3 水分和濕度
常山縣2008—2017年平均降水量1 896.8 mm,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勻。常山縣春、夏、秋、冬季平均降水量分別為634.4、705.3、292.4、264.7 mm,分別占全年降水量的33.4%、37.2%、15.4%、14.0%。常山縣近10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3.9%,年相對濕度為69.6%~81.6%。可見,常山縣降水量和相對濕度條件均能較好地滿足猴頭菇生長對水分與濕度的需求,但也應注意部分年份干旱、洪澇災害對猴頭菇的不利影響。
3 猴頭菇產業發展氣象服務保障對策
3.1 強化猴頭菇產業園小氣候監測
氣候條件與猴頭菇生長具有緊密聯系,因而常山縣氣象局應科學指導猴頭菇種植大戶在主要猴頭菇產業園布設小氣候監測站,強化猴頭菇生長氣候條件長時間監測,使氣候條件監測數據具備一定的連續性及精準性。
3.2 強化當地氣候資源合理開發利用
常山縣氣象局應加強與涉農部門的溝通合作,科學開發運用農業氣候資源,防止各類災害性天氣對猴頭菇產業發展的不利影響。應加強農業新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增強氣象為猴頭菇產業發展的服務能力;要對猴頭菇氣候資源分布情況、變化規律及氣象災害發生、發展規律等進行科學分析,優化猴頭菇生長有利氣候環境;結合猴頭菇生產氣象指標,積極開展氣候論證,深化、細化常山縣猴頭菇氣候區劃,確定“名、優、特、新”產品適宜種植區域及高產優質區,然后不斷推廣優良品種,促進當地種植戶增產增收。
4 參考文獻
[1] 黃巧珍,黃巧平,劉正德,等.猴頭菇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5,31(3):170-171.
[2] 吳清山.猴頭菇高效栽培關鍵技術[J].北方園藝,2014(18):161-163.
[3] 郝麗峰,李青,韓鵬遠,等.18種猴頭菇菌絲生長特性比較[J].中國食用菌,2018,37(2):21-25.
[4] 靳偉.西北地區猴頭菇栽培技術要點[J].食用菌,2008(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