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翠珍 周莉 吉浩 李勇 張瑞
摘要 設置春、秋2個播種季節,枝接、芽接2種嫁接方法,研究不同播種季節和嫁接方法對梅花擴繁成活率的影響。結果表明,梅花秋季播種,出苗率可達98%,翌年夏季嫁接前梅苗直徑可達7~8 mm;春季枝接成活率可達98%。因此,秋季更適合梅花播種,春季更適合梅花嫁接,嫁接方法宜選用枝接法。
關鍵詞 梅花;播種季節;嫁接方法;成活率
中圖分類號 S685.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2-0122-02
Abstract Two sowing seasons(spring and autumn)and two grafting methods(bud grafting and branch grafting)were set up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seasons and grafting methods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Plum blosso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reached 98%,which sowed in autumn,the diameter could reach 7-8 mm before grafting in summer.Survival rate of branch grafting in spring reached 98%.Therefore,autumn is more suitable for sowing,spring is more suitable for grafting,and grafting method should select branch grafting.
Key words Plum blossom;sowing season;grafting method;survival rate
合肥植物園占地70.53 hm2,有100多種、5 000余株梅花。在2008年藝梅館落成之際成功舉辦了“全國第十一屆梅花蠟梅展”,提升了合肥植物園梅園的知名度。2017年9月舉辦了“紀念陳俊愉先生誕辰100周年特別梅展暨合肥第16屆梅花節”。梅花節現已發展成合肥植物園的品牌旅游項目,在合肥,看梅花,來植物園是首選。但長久以來,植物園內大量優質的品質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甚至因為立地條件差或是養護不當而死亡,甚至莫名丟失。一些好的品種,在園內甚至只有1~2株,亟待擴繁。為解決這一問題,2011年植物園成立梅花品種選育小組,開始對梅花品種擴繁、選育做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在尋找適合合肥當地梅花繁育方法的同時,發揮資源優勢,推廣植物園的特色優良品種。截至2018年,經過8年持續不間斷的工作,找到了適合合肥的梅花大田育苗方式,并將特色梅花品種成功應用推廣。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根據播種季節不同,共設2個處理,分別為秋季播種、春季播種。根據嫁接方法的不同,共設2個處理,分別為芽接、枝接。
1.2 試驗方法
1.2.1 砧木的選擇。砧木通常選用梅、毛桃、山桃、壽星桃、杏、李等樹種的實生苗[1]。此次選用的是梅砧,其具有嫁接成活率高、接口愈合好、根系發達、抗逆性強、壽命長等特點。因果實成熟期略有不同,采取分期分批方法收集。第1批:2011年6月7日,在梅園撿拾自然掉落的梅花果實(具體品種未分開)約20 kg,堆放于倉庫一角漚熟,并用草簾覆蓋。第2批:2011年6月10日撿拾送春種子2 kg、2011年6月13日收集綠梅類種子6 kg,一并堆于倉庫漚熟。
1.2.2 層積處理。2011年6月17日,第1批種子經過10 d漚制后,種皮已開始腐爛變軟,經淘洗干凈并分揀后,用0.3%高錳酸鉀浸泡10 min消毒,將種子撈出,并立即用清水洗凈。清洗干凈后用干凈的河沙進行沙藏。層積種子的河沙,其濕度以手握成團,松手后稍加振動即可自然散開為宜。層積時,按1份種子用3份河沙的比例將二者拌勻。然后,在室內按層積種子多少,在地面先鋪一層5 cm厚的濕沙,將拌勻的種子和沙子堆于其上,最后在上面再鋪一層濕沙即可。沙藏期間,定期檢查,尤其是天氣干燥時,注意經常噴水保濕。2011年6月22日,第2批種子開始清洗、消毒并沙藏,方法同上。
1.2.3 播種苗床的整理。2011年8月5日整理播種用苗床。對播種苗床進行深翻,將土塊打碎,并整平耙細,做畦。畦寬1.2 m、長10 m、高30 cm,畦間溝道寬30 cm。苗床四周還要開挖深溝,以利于排水。
1.2.4 播種。①秋季播種(2011年9月19日)。用鋤頭在平整好的畦上按株行距20 cm×30 cm挖一深10 cm的坑穴,將泥炭土、草木灰與復合肥制成的混合肥(5∶2∶1)與細土等量拌勻,填施800 g于穴內。將沙藏的梅花種子取出過篩挑揀,剔除腐爛變質霉種,再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施消毒后,于每穴點播3粒,并立即用泥炭土覆蓋,覆土厚度以種子橫徑的2~3倍(2~3 cm)為宜。澆透水后,用草簾將所有播種地塊覆蓋,以利于保溫、保濕并可防止鳥獸危害。此次共播種2 000穴,共計6 000余粒梅種。播種完成后,及時查看土壤墑情,并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做好抗旱排澇工作。②春季播種(2012年1月13日)。春播一般在春分前后進行,此次播種的種子是第2批采收的梅種,未與第1批種子混播。跟秋季播種采用同樣的方法,播種1 000穴,約3 000粒。
1.2.5 砧木苗管理。2012年3—4月梅花開始陸續出苗,當芽苗長出2~3片真葉,趁陰天撤除覆蓋物,及時人工拔草。春季播種出苗時間略有不同,但長勢較秋季播種的種苗明顯細弱。4月9日第1次人工除草。當梅花長至15 cm時,即4月18日對梅花噴施3‰ KH2PO4溶液。4月19日第1次間苗,主要是將穴內多余的小苗拔除,僅留1株健壯苗。5月18日第2次間苗,主要是清除長勢過旺、過于密集的梅苗。2012年6月6日,給砧木苗摘心,控制其長勢,促其長粗,并同時進行第3次間苗。6月8日,葉面噴施3‰ KH2PO4溶液及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隨著氣溫升高,病蟲害加重,雜草進入瘋長期。2012年7—8月,主要工作是抗旱、拔草和防治病蟲害。
1.2.6 接穗管理。結合植物園梅花品種統一登記工作,對梅花品種進行登記,并選擇一些性狀優良、觀賞性好的早花、中花、晚花品種進行掛牌編號標記[2]。此法可保證梅花修剪時,一些健壯的當年生萌枝可用作接穗而不被修剪。結合花期,選出早花品種龍游、六萼玉蝶、長蕊早玉蝶、三輪玉牒、復瓣跳枝等;中花品種二紅宮粉、徽州檀香、疏疊朱砂、紅須朱砂、變綠萼等;晚花品種虎丘晚粉、白須朱砂、素白臺閣、烏羽玉、送春等。
1.2.7 嫁接。嫁接要做到“削平、對準、綁緊、迅速”。“削平”指砧木和接穗的嫁接面都要削平;“對準”是指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層要對準。同時,要用有彈性的塑料薄膜綁緊,嫁接速度要快,以免切面因氧化而影響親和力。①芽接。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壯年樹進行接穗采集,剪取樹冠外圍生長壯實、芽子飽滿的一年生發育枝,邊采枝邊去葉,去葉時要留下葉柄。然后按品種分捆,掛上品種名,并用濕布包好,將其下部插入盛有少量水的桶中。2012年8月28日進行芽接,人工嫁接梅花2 000余株。此次芽接的所用砧木是于2011年9月播種的梅種,此時砧木直徑已達7~8 mm。具體方法如下:先將一年生砧木苗基部的葉片和分枝去掉,抹凈泥土,用芽接刀在離地面3~5 cm處的平滑地方切一長1.5 cm、寬0.8 cm左右(具體應隨砧木和接穗粗度的不同而異)的方口,剝去皮層。在接穗枝條上切取與砧木切口大小相同或略小的芽片(芽應在中間),將芽片鑲入砧木方口中,使芽片的上、下、左、右都與砧木切口對齊,然后用0.7 cm寬的塑料薄膜,將接穗與砧木捆緊。②枝接(切接法)。枝接于2013年2月13—14日進行,此次切接所用的砧木是2012年春季播種的梅苗,約1 000株。經過1年的生長,此時梅苗直徑在5~6 mm之間。具體方法如下:將砧木苗在距離地面5 cm處截斷,削平截面后,在砧木一側略帶木質部垂直下刀,切口深2~3 cm。將接穗以2~3個芽為一段(在芽口上部2~3 cm處)用枝剪剪斷,在芽口朝上的一頭,用溫化的石蠟液點蘸封口。在朝下的一頭,將接穗一面切削2.0~2.5 cm長,另一面切削長約0.5 cm的小斜面。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使表皮形成層對準,然后左手緊捏結合部,右手拿薄膜條將其包扎好。
1.2.8 嫁接苗管理。①檢查成活情況,解除綁縛物。梅花通常在芽接后7~10 d即可檢查成活情況,成活后芽頭飽滿;枝接一般接后20~25 d即可檢查其是否成活,成活后的接穗枝條新鮮、芽頭飽滿。在嫁接成活后,不可立即揭掉薄膜條,在經歷一個生長季后(春季嫁接的秋季揭掉薄膜條,夏季嫁接的翌年春季后揭掉),枝條已健壯,可抵擋大風或人力碰擦后再揭掉薄膜條。②剪砧及補接。芽接成活的植株,在檢查確認成活后,必須進行剪砧。梅花為一次剪砧,一般在萌芽前1個月左右進行。剪砧時,在接芽上方1~2 cm處將砧木剪除。對未接活的,用枝接(切接)法進行補接。③除萌。剪砧后,從砧木基部會不斷長出萌蘗,對此要一律清除,并要做到隨出隨抹,以免消耗養分,影響接穗(接芽)的生長。對枝接苗也一樣,發現萌蘗要及時去除。④修剪。在芽接苗接芽抽發的新梢下部,會形成一些較弱的二次梢,需及時去除。如需盡快培育樹冠,在新梢長到40~50 cm高時摘心,并選留3~4個部位較好的二次梢,形成骨架枝。⑤松土除草。及時除草,特別是在雨后,以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和墑情。⑥肥水管理。生長季節視苗木長勢情況適當施肥,施肥要以氮肥為主,可適量噴施KH2PO4或尿素,配合其他肥料,做到薄肥勤施。⑦病蟲害防治。梅苗易遭食葉害蟲和葉螨危害,應及時噴藥防治。
1.2.9 移栽。2014年,嫁接成活的梅花苗進入移栽擴繁期。①移植圃地的整理。2014年1月,用挖掘機深翻播種用地35~40 cm,并人工撿拾樹根等雜灌后,實行苗床凍土。15 d后,第2次深翻細整、耙平并整理成墑,整成標準的畦地(寬2.5 m、長15 m、高15 cm,畦間溝道寬30 cm),做到墑面有5%斜坡,并在圃地四周開挖深溝,以利于排水。畦地整好后,不施用任何肥料,包括泥炭土。按1 m×1 m的間距,挖直徑40 cm、深30 cm的樹凼,以備梅花移栽。②移栽苗的處理。2014年2月15日梅花苗(含2012年夏季芽接苗及2013年春季枝接苗共約2 500株)移栽。由于梅苗間距很小,起苗后,全為裸根苗(因立即移栽,未蘸泥漿處理根部),將所有主根30 cm以下全部剪斷,并疏除纏繞的須根。起苗前,根據實際情況,將苗統一定干在1 m,將1 m主干以下的萌條及小枝全部剪除。將修剪后的梅苗定植于穴內,踩實后澆透定根水。待1 d后水吸收完全,再覆土保護。③移栽苗管理。一是中耕除草,因2014年雨水豐沛,移栽后的梅花苗全年基本沒有澆過水,4—9月,雨水充足,雜草旺盛,保持每月除草1次。二是除萌,5—7月,梅花生長旺盛期,萌條較多,及時抹芽除萌,調整枝條方向。三是冬季施肥,經過1年生長,此時梅苗高度可達1.2~1.6 m。嫁接苗移栽后,于2014年起,每年11月施肥,在距離梅花根部40 cm處的對稱兩邊挖長約20 cm、深約30 cm的坑穴,每穴撒施餅肥與復合肥拌合物(餅肥∶復合肥=3∶2)100 g。四是春季修剪,2015年開始,每年4月對定植的梅花苗進行修剪,以疏除雜亂枝條培育主干枝為主。五是病蟲害管理,定植后的梅花幾乎沒有病蟲害,無需特別管理。
1.2.10 出圃。截至2018年3月,移栽的梅花平均干徑已達3.5 cm,粗的甚至能達到5 cm,弱小苗的干徑也達2 cm,這可能與苗木栽植密度過高,有的地方采光不足有關。2018年4月,合肥植物園對嫁接區內5 cm以上的梅花起苗移植至阜陽潁懷花園,這也是合肥植物園首次將自主繁育的梅花大苗用于施工。
2 結果與分析
在整個梅花擴繁過程中,對梅苗的生長發育及成活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春季播種還是秋季播種,萌芽率均可達98%以上。但在同等管理條件下,經過1年的生長,秋季播種的梅花苗木于翌年夏季嫁接前直徑可達7~8 mm,而春季播種的梅苗總體長勢不佳,直徑僅為5~6 mm。不同嫁接方法比較,夏季芽接、春季枝接的成活率分別為78%、98%。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對梅花播種季節及嫁接方法的比較發現,秋季更適合梅花播種,春季更適合梅花嫁接,嫁接方法宜選用枝接法。
雖然春季播種和秋季播種的梅苗發芽率都很高,但是因春季勞動力緊張,所以推薦在秋季播種。秋季播種的梅種,翌年春季出苗后,若管理得當,薄肥勤施,可促使梅苗提前長粗,當年春季即可完成嫁接(直徑5 mm即可),這樣可使梅花提前1年成苗。秋季播種的梅苗長勢更健壯,可能與土壤溫度相比室內氣溫更高且更穩定,受天氣干擾小有關。春季嫁接的梅花,嫁接成活率更高,可達到98%,但是因為春季是生長旺季,雜草多,人工除草過程中難免有碰擦,導致接口松動甚至脫落,直至接穗死亡。雖然如此,最終成苗成活率仍達95%以上。這可能是由于春季嫁接一般在接穗梅花修剪前進行,因而選擇余地更大,能選到更多健壯的嫁接穗,因而與芽接相比,成活率也更高。夏季芽接成活率略低,僅可達到78%,這可能與春季接穗的不合理修剪有關。因此,在預備夏季嫁接時,要提前做好準備,注意留好嫁接穗。芽接要求的芽條數并不多,一根枝條可提供多個芽,因而只要先做好準備,便可大大提高嫁接成活率。夏季芽接不成活的砧木梅苗,翌年春季也可以通過枝接補接,不浪費砧木。而春季枝接的砧木梅苗,若不成活,則很難重復利用。
4 參考文獻
[1] 晏曉蘭.中國梅花栽培與鑒賞[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2] 陳俊愉.中國梅花品種圖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
[3] 趙冰,張啟翔,楊保齊.蠟梅的嫁接繁殖技術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07(6):122-124.
[4] 趙朝立,張曉華.紅葉榆葉梅嫁接苗繁殖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18(1):67-68.
[5] 雷明山.特色水果西梅嫁接育苗技術[J].林業實用技術,2012(5):27-28.
[6] 鄭曉霖,幸偉年,左繼林.茶梅芽苗砧嫁接繁育技術研究[J].南方園藝,2013,24(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