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聞
摘 要: 當今時代是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保密工作存在一些新情況與新問題。公安院校大學生保守國家秘密是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他們是我國未來公安事業的接班人,其保密意識現狀如何,有何特點,是保密工作必須正視的問題。因此,對其保密意識的調查與研究尤為重要。本文結合調查問卷,對公安院校大學生的保密意識進行調查研究,旨在了解公安院校大學生保密意識現狀,就如何加強學生的保密意識提出建議。
關鍵詞: 公安院校 大學生 保密意識
提高保密意識的目的是保守國家秘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當今時代下,樹立良好的保密意識是貫徹落實“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十六字方針的前提。公安院校肩負著培養優秀共和國預備警官的重要使命,公安院校要加強對學生保密意識的培養,教育學生成為共和國的忠誠衛士。
一、調查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大學生保密意識的現狀。《當代大學生保密意識調查問卷》對幾所公安院校、不同專業的公安院校大學生(以下將公安院校大學生簡稱為大學生),以問卷的形式進行隨機調查。
調查實施前收集大量相關材料,提出從公安院校大學生對國家秘密的認識情況、公安院校大學生對保密管理規定的認識情況和公安院校大學生保密教育情況三個方面進行考察。調查數據采用專業數據統計軟件完成。
二、公安院校大學生對國家秘密的認知情況
調查研究表明,當前大多數大學生可以認識到保守國家秘密的重要性,同時,對于工作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保護的重要性也有較清晰的認識。95%的公安院校大學生認為國家秘密需要保護,對于自覺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有一定的認知,89%的大學生能夠認識到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雖然大學生能夠認識到保守國家秘密的重要性,但對國家秘密的內涵和外延缺乏清晰的認識。同時,大學生對于包括互聯網、電話通信、移動存儲介質、紙質文件在內的常見的泄密途徑有一定的了解,已能意識到通信傳遞中的泄密風險,但對于泄密風險無處不在認識不足。
(一)辦公自動化保密意識普遍淡薄。
大學生在校內學習和校外實習的時候,都會運用到辦公自動化系統,隨著辦公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在使用各類計算機、網絡、移動存儲介質的同時,因計算機泄密、網絡失密、移動存儲介質失密的事件時有發生。據調查,53%的學生沒有計算機開機密碼設置方面的保密意識;95%的學生會安裝殺毒軟件,35%的學生會選擇安裝來歷不明的軟件;71%的學生會隨意將他人計算機和U盤上的文件拷入計算機,從而可能導致計算機被植入“木馬”程序或者感染計算機病毒;45%的學生不知道移動存儲介質不得在涉密計算機和非涉密計算機之間交叉使用。在對大學生辦公自動化保密意識的調研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辦公自動化應用的保密意識淡薄。
(二)對科研工作方面保密意識相對缺失。
大學生在學習過程和畢業工作中,會有參與科研項目和撰寫論文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直接、間接地接觸需要保密的內容。據調查了解,30%的學生在參與重要科研項目時表示,老師沒有做出相關的保密要求。這要求大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提高對科研論文和科研項目的保密意識,提升保密內容甄別能力。
(三)手機安全保密意識初步具備,但忽視手機選型不當帶來的失密隱患。
目前,一些垃圾短信、微信、QQ、二維碼等信息侵入手機,個人信息泄密嚴重,大學生普遍具備初步的手機安全保密意識,僅13%的學生會受好奇心的驅使用手機點開手機短信內附上的網站鏈接,部分大學生會掃描不知名的二維碼關注個別公眾號,以獲取價值較低的“小禮物”。據個別訪談了解,85%的大學生不重視手機型號的選擇,而只注重外觀是否美觀、時尚,功能是否齊全。這說明大學生使用手機的安全保密意識有待進一步強化。
三、公安院校大學生對保密管理規定的認識情況
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對于國家的保密管理規章制度缺乏一定的了解。25%的受調查公安院校大學生認為可以在家中閱辦涉及國家秘密的文件,18%的大學生認為涉密載體可以隨身攜帶,29%大學生不清楚U盤等移動存儲設備不能在涉密計算機和非涉密計算機之間交叉使用,19%的大學生不清楚涉密載體需要上交有關部門集中專業銷毀,大學生群體對于涉密載體保管和銷毀過程中的管理規定和泄密風險認識不足,而對于涉密計算機系統的物理隔離保密規定,受調查的公安院校大學生幾乎完全不了解,在被問及“涉密計算機系統與國際互聯網之間應該如何隔離”這一問題時,部分大學生選擇個人計算機常用的“防火墻隔離”方式,僅有21%的大學生選擇正確的“物理隔離”方式。大學生保密管理知識的匱乏,一方面是因為平時幾乎不接觸國家秘密,另一方面是因為接受保密教育的渠道較少。因此,對于提高公安院校大學生的保密意識素養,增強其認知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四、公安院校大學生的保密教育情況
調查研究表明,當代大學生對于我國的保密管理體制和保密法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大學生認為有必要在大學期間開設保密教育的課程,可見大學生群體對保密知識的渴求與他們已了解的保密知識的匱乏存在矛盾,我國的保密宣傳教育工作在公安院校大學生中已有所涉及。71%的公安院校大學生認為應該注重保密意識的培養。表明大學生對于保密意識教育在保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清晰的認知。總體看,我國大學生對保密意識的整體把握并沒有想象的理想。因此,需要學校、社會、個人三方面的努力,逐步提升其保密意識,增強其保密能力,逐步成為合格的大學生。
在公安院校保密意識教育工作中,教師擔負起了重要的角色,教師的傳遞方式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公安院校教師在從事保密意識宣傳與傳授的過程中,要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以過硬的安全保密意識素養培養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大學生。
五、明確認識對大學生普及保密教育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高等院校的保密宣傳工作僅僅停留在領導和教職工層面,缺乏對大學生的普及性保密教育,形式發展對高校保密教育工作提出新的需求,加強對廣大學生普及保密教育應該是新的重點工作。公安學校培養的大學畢業生進入公安領域工作,大多數工作存在涉密問題,在校時,保密意識的欠缺可能帶來泄密風險。通過保密教育,學生了解常見的泄密途徑,熟悉保密管理規定和相關法律等,將為他們工作后自覺遵循保密法規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通過教育培養大學生的保密意識,對于維護國家利益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處于穩步邁進的時期,所以保密教育工作的開展至關重要。公安院校大學生是共和國的預備警官,畢業后從事涉密的公安工作,他們更應該認識到保密的意義,增強自身的保密安全意識,意識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價值,通過豐富自身的知識,將保密意識轉化為保密行為,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力量,提高素養,強化能力。
六、豐富對公安院校大學生普及及保密教育的基本內容
對大學生普及保密教育應該從實際出發,根據大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教育內容。總的來說,教育內容包括保密工作的重要意義和最新保密工作形勢、黨和政府有關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規、學校保密規章制度和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保密事項,計算機和網絡安全保密常識及保密先進典型和失泄密案例等。同時可以將保守國家秘密與保護個人隱私等結合起來開展教育,盡量縮小教育內容和大學生實際的距離,從而提高大學生接受保密教育的自覺性,確保保密教育的質量。
七、創新對公安院校大學生普及保密教育的途徑方法
在大學生普及保密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應該注意采取靈活多樣的宣傳教育方式。要利用好新生入學教育、兩課課堂教學、思政課、形勢與政策課、畢業生離校教育等環節,結合報廣播、網絡宣傳、講座報告、特色活動等多種方式,將保密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統一起來,開展全面、系統的宣傳教育,突出重點,常抓不懈,使得大學生的保密意識得到正確的引導和啟迪,逐步增強在校大學生的保密觀念。
(一)在學校重視學院、隊長、教職工聯動中加強保密意識的樹立教育。
學習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保密教育工作。在學校層面上,把保密教育納入形勢教育課或者設置專業課程。在學院層面上,各學院辦公室要加大保密安全知識的教育力度,注重學生保密意識的培養。在教職工層面上,對學生輔導員、碩士研究生輔導員做要求和規定,在做項目、指導論文的過程中以良好的保密素養、嫻熟的保密技能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培養學生。
(二)在宣傳教育中加強保密知識和保密常識的普及教育。
學校應注重和加強保密法律、法規的宣傳,提升學生的保密技能。
(三)在課堂外知識傳授中強化保密技能的培養教育。
在課程的設置上,公安院校要重視保密教育課的設置,納入日常教育計劃,配備專門老師,集體備課,普及保密安全教育,從本科階段開始做好保密教育的基礎,在碩士研究培養階段進行保密技能的強化,為今后公安工作的黨政管理有更好的保密安全職業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在對口實習單位的演練中培養保密安全的實戰經歷。
公安院校與對口實習單位之間有長期的合作培養關系,實踐培養的目的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極高保密意識的預備警官,為日后公安工作高效安全地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公安院校是我國培養優秀公安隊伍人才的重要基地,培養大學生的保密意識,提高大學生的保密技能是公安院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預備警官們成長為公安隊伍科研人才、管理人才的必備條件,更是適應信息化社會的需要。增強預備警官的保密意識,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嚴守保密法律法規,促進保密意識教育發展的規范化,為提升信息化社會保密工作的水平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愛艾.大學生保密意識培養面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