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杰
摘要 本文主要結合河南省平頂山市的氣候條件,總結概括了平頂山市干旱的類型,著重分析了干旱對平頂山市農業生產所造成的影響,提出防災減災對策,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 干旱;農業;影響;防災減災對策;河南平頂山
中圖分類號 S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2-0203-01
平頂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氣候交錯邊緣地區,具有顯著過渡性特征,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平頂山市年日照時數為1 800~2 200 h,年降水量為1 000 mm左右,年平均溫度14.8~15.2 ℃,極端最低溫度為-11.3 ℃,極端最高溫度為38.1 ℃,無霜期為214~231 d,適宜小麥、玉米、花生等各類農作物種植。干旱是平頂山市常見的氣象災害之一,幾乎每年均會因為干旱災害給當地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危害。因此,本文著重分析了干旱災害對平頂山市農業造成的影響,并提出了防災減災對策,以減少干旱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各項損失,推動當地農業生產健康、可持續地發展[1-2]。
1 干旱主要類型
平頂山市干旱天氣具有出現頻率高、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危害性大等特點。春旱一般在3—5月出現,正好為農作物播種時節,發生干旱災害常會影響農作物正常生長發育。夏旱7—8月出現,該時期降水相對集中,但溫度高,蒸發量較大,有時也會發生干旱災害。秋旱發生在處暑至秋分時段,影響農作物的播種及澆灌。冬季降水量較少,發生冬旱會影響越冬作物生長。在平頂山市發生頻率較高的是春旱、夏旱,有時會出現春夏連旱、夏秋連旱、秋冬連旱的嚴重干旱災害。
2 干旱對平頂山農業的影響
平頂山市地處我國內陸,距離海洋較遠,濕潤氣流難以抵達,且降水量季節變化較大,干旱出現概率很大。近些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干旱損失逐年加重,干旱災害出現次數增加,導致有時出現連年旱及連季旱,幾乎每年均會出現干旱,給當地農業生產造成顯著危害。如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31日,平頂山市降水量僅5.7 mm,較往年同期降水量減少87%,是1954年以來平頂山市氣象記錄同期最小值,全市7個氣象臺(站)實測土壤墑情,0~50 cm土層平均含水率均處于10%~17%,其中寶豐縣、郟縣在10%~11%之間;平頂山市各地土壤墑情大部分在12%~18%之間,麥田重旱比例達10.5%,輕旱比例達77.9%,適宜比例為11.6%;苗情較好地區為汝州市中部、魯山縣東部、葉縣大部及舞鋼市北部和東部;苗情較差地區為寶豐縣西部、魯山縣西北部及汝州市西南部,該次秋冬連旱天氣給當地農作物造成嚴重損失。又如2014年平頂山市發生特別嚴重夏旱,據相關資料統計顯示,該次干旱災害導致143座水庫中有98座出現干涸,49條河流中有44條斷流,16.33萬hm2農作物中遭遇重旱的有4.5萬hm2,農作物干枯達5.39萬hm2,玉米、花生等作物受旱災影響較嚴重。
3 防災減災對策
3.1 加強干旱災害的監測
平頂山市各級部門應積極應用全新干旱災情監測理念,借助現代化先進觀測儀器設備及技術,建立各地區干旱情況監測系統,及時發現干旱災情,實時對干旱天氣變化進行監測。結合干旱受災程度及旱情發展趨勢,全面掌握抗旱動態,為氣象防災、減災、決策部門提供實時動態旱情、科學有效的抗旱信息[3]。
3.2 加大植樹種草力度,興修水利基礎設施工程
加大植樹種草力度,增加干旱多發秋雨植被覆蓋率,挑選易活易栽優良品種,保護平頂山市生態環境。此外,應結合平頂山市降水分布不均勻性及干旱多發實際狀況,興修水利工程,強化河道綜合整治,定期對河道清理,確保河道清潔暢通,健全農田灌溉渠體系。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在地表水、地下水相對缺乏區域修建集雨工程,有利于水資源蓄積,在干旱發生時能及時利用水資源,滿足農業生產各階段對水分的需求,緩解旱情[4]。
3.3 構建部門聯合抗旱機制
氣象、農業、水利等相關部門溝通協作,積極構建聯合抗旱機制,才能促使抗旱減災工作高效開展。在抗旱減災過程中,應加強抗旱信息化建設,積極建立氣象干旱預報預警機制及大范圍旱情監測體系,及時獲取相關氣象信息,同時還應確保信息實時共享。各部門應該挑選業務精湛技術人員組建一支抗旱減災專家組,結合實際旱情發展提供科學有效的抗旱建議,加強抗旱統一指揮,完善各級部門抗旱應急預案,提升抗旱減災科學決策水平。
3.4 適時開展人工降雨作業
為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率,保障干旱時期農業生產用水,平頂山市氣象局應結合地方實際,緊密關注氣候變化,強化天氣監測,一旦發生干旱天氣,搶抓雨層云集有利時機,根據農業生產需要,適時開展人工降雨作業,以有效改善土壤墑情,確保當地農作物健康生長。
4 結語
干旱是平頂山市主要農業氣象災害之一,具有發生頻率高、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及危害性大等特征,嚴重危害農業生產,導致農作物產量大幅下降,給農業經濟造成極大損失。因此,抗旱減災工作十分重要。氣象部門應積極采取各項措施進行干旱防災減災工作,如加強干旱災害監測,提升干旱預測水平;加大植樹種草力度,興修水利基礎設施工程;構建部門聯合抗旱機制;緊密關注氣候變化,適時開展人工降雨作業,促進地方農業經濟健康發展。
5 參考文獻
[1] 武菲菲.干旱災害對濮陽農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4,34(7):206.
[2] 李建強,郭蘭,張曉妍,等.淺談干旱災害對靈寶市農業的影響及防御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16):128.
[3] 葛勇.安徽省小麥干旱災害及其防災減災對策[J].農業災害研究,2017,7(8):29-31.
[4] 陳新華,劉鳳生.貴港市干旱對農業危害特點及防災減災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17):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