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林
摘 要: “初中升普通高中難”是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本文立足江蘇,從物質生產力發展不充分、教育管理政策、管理體制、教育觀念的制約、職業教育發展不夠好、人口因素變化和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發展不足五個方面分析了形成原因,提出了發展生產力、依法治教、深入推進教育改革、科學系統化解決四個解決措施,并提出取消高中入學分數限制,自由擇校,從根本上解決初中升高中難問題。
關鍵詞: 初中升高中難 成因 對策
9月6日,江蘇省委書記在全省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初中升普通高中難”等問題。這里的“普通高中”指的是高中教育。江蘇教育比較發達,何以有此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本文以此為指針,對初中升普通高中難問題,分析成因,尋找對策,以期促進教育事業發展。
一、初中升普通高中難的成因分析
初中升普通高中難的原因是什么?查詢中國知網,沒有專門或涉及研究的文獻。難道不存在這個問題?顯然不是。江蘇由積累轉為爆發,因此展開了切實的解決行動。萬事皆有因,既然無可借鑒,只能從理論和實踐中尋找。
1.物質生產力發展的不充分是根本原因。
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教育本質上屬于上層建筑,必然為經濟基礎所決定,受制于生產力發展水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發展,但依舊不充分,呼吁多年的“十二年義務教育”對高中階段的覆蓋還不能成為現實。同時,也不能較好地培育先進的教育社會意識。政府沒有足夠的錢建設足夠多、好的高中學校,家長沒有足夠的錢供給孩子優質、競爭的學習費用,是初中升高中難根本原因的具體體現。
2.教育管理政策、管理體制、教育觀念的制約是主要、直接原因。
義務教育鞏固提高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迅速發展,普通高中教育逐漸成為教育事業的發展瓶頸。初中升普通高中難,更主要的內在原因是教育管理政策、管理體制、教育觀念的束縛和阻礙。
實行什么樣的初中升高中的招生政策至關重要。長期以來,這種教育管理決策權一直牢牢地掌握在教育行政部門手中,哪怕是民辦教育有了較快發展的時期。普遍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門對公立普通高中校和民辦高中校下達招生指標,學生在中考時選擇本行政區域的高中填報志愿,高中學校根據分數擇優錄取,但招生數量是由教育行政部門下達的,超過指標是無法取得學籍的。這種指標是根據普高和職校分流的既定比例預定的。現行社會條件下,根據考分進行高中錄取是政府、社會、家長都贊同的相對公平的方式,但問題的核心是應不應該劃定錄取分數下限。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上高中進而上大學是家長及學生的普遍愿望。總量控制后導致普通高中求學數量需求遠大于學位供給是初中升高中難的主要、直接原因。
多年前,教育主管部門出臺了初中后大體按5∶5比例安排分流的政策意見。分數高上高中,分數低上職校,成了當時普遍、當然的教育觀念。但二十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已經發生根本變化,許多地區的教育行政部門還固守著這樣的政策和觀念約束,教條、僵化地管控著普職人數分流比例,由此確定的高中入校最低分數線斷絕了大批想上高中的學生的路,成為初中升高中難的直接政策障礙,教育改革應該應時而生。但成長于計劃經濟的教育體制和管理方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條件下還未根本從政治行政模式轉向,服務型政府的主動轉變不快,教育升級不夠,使這一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愈顯強烈。近年來,一些教育事件就是這種積累著的教育革命性變革要求的破壞性釋放。
3.職業教育發展不夠好是外在的間接原因。
同為中等教育,為什么中等職教沒有高中教育具有吸引力,家長和學生不愿意上?歸根到底是職業教育發展得還不夠好。
多年來,職業教育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新時代條件下,一些明顯問題普遍存在:長期依賴教育行政部門招生政策的保護,自身獨立發展能力不足;職業教育社會地位不高,受傳統觀念“學而優則仕”和“重文輕武”的影響,社會、家長、學生大都認為職校低人一等;職業教育發展思想與新時代辦人民滿意教育要求不相適應,學院化人才培養觀念長期占統治地位,培養的學生技術技能水平不高,不能支撐國家工業化升級的要求;職教發展成斷頭路,中職到高職、本科、研究生教育高層次人才培養政策落實不足、數量不多。這些不足導致職教這一端魅力不足,間接加劇了初中升高中難。
4.人口因素的變化激化了初中升普通高中難的矛盾。
人口因素是一個包括人口數量、質量、密度、構成、人口的發展、人口分布和遷移、人口的自然變動和社會變動等各種因素的綜合范疇。近年來,城市化率快速提升,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一是向大城市集中,二是向縣城集中。獨生子女政策、低生育率減少了大量青少年人口。農村高中學校總量減少,學生容納量大幅下降。城市學校數量、規模不能滿足學生增加的要求,大班額等現象就是城區高中學校建設不足的表現。一方面農村高中大量減少,另一方面城市高中建設不足,高中教育分布結構失衡激化了初中升高中難。
5.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發展不足內在加劇了初中升高中難。
初中升普通高中難有兩個主要內涵:一是初中上高中難,二是上重點高中更難。家長和學生感受更深的是第二個難。重點高中學校數量少,招生總數不多,使初中升高中難上加難。由于歷史傳承、政府社會的重視、教育投入多、名師匯聚、優質生源的集中,重點高中的名校光環愈發溢彩,名校入學競爭非常激烈。即使重點高中校進行了一定量的擴招,但總量仍居少數,遠遠滿足不了社會需求。近些年,各地將重點高中部分指標分配給轄區各初中校、重點高中自主招生等,一定程度緩解了部分學生進重點校的緊張矛盾,但還是在指標范圍內的生源結構調整。高中教育資源不均衡發展已多年,是初中升重點高中難的主要原因。
二、解決初中升普通高中難的對策
近些年來,教育方面的主要矛盾已經表現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和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辯證看待時代需求與社會現實、群眾期待與發展實際的關系,解放思想,下大力氣解決教育領域還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和短板。“初中升高中難”問題需要在教育大發展中全要素合力破解。
1.大力發展生產力,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以滿足群眾需求為目標搞好高中學校建設。
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三個基本層次關系中,生產力是根本決定因素。只有大幅度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只有生產力大發展,發展教育的財力和能力才能大提升,人們才能擺脫接受教育的差別和限制。更多更好建設高中學校,發展就有了財力、能力、理念的支撐。
2.全面依法治教,不打折扣地實施教育法律法規,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及教育選擇權。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主要內容、重要途徑和基本方式。教育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規是解決教育問題的基本保障。《憲法》第46條和《教育法》第9條都規定了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十九大提出:“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尊重受教育者的個人權利,增加學生的選擇機會已經成為新時代實現法治的要求。
3.解放思想,深入推進教育改革,破除各種制約高中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藩籬,將群眾期望從快變為教育現實。
教育要服從和服務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是破解初中升高中難的思想利器。如此,必須解放教育思想,沖破落后傳統教育思想觀念的阻礙,突破利益固化分層的制度藩籬,從僵化教條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大力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創新,深化高中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變革,從快解決初中升高中難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巨大進步,政府、社會、家庭的財力有了根本改變,國家繼續中高速發展,能夠支撐起青少年良好的教育需要。國家教育經費連續6年占GDP比重超4%,部分省份、地區已達中等發達狀態。多數家庭十分重視孩子教育,終身學習、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靈活開放的教育等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已成為社會普遍現實要求。教育部提出,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初中升高中難問題的完全破解,已具備經濟基礎、思想基礎和政策基礎。
采取多種形式改革高中學校的招生辦法。堅持在以分數為基本錄取標準的基礎上,增加學生“因才擇校”數量,允許部分公辦學校取消入學分數限制,完全取消民辦高中的入學分數限制,按照教育公平正義原則,擇需錄取,學生自由入校。近年來,出國留學的大眾化和低齡化,就是百姓對現行招生政策、教育管理的主動突破。學校收費要由政府宏觀管理,辦學質量要由政府督查。經濟社會發達地區能夠先行發展這樣的高中教育。
多主體辦學。以公辦高中為主,民辦高中為輔,共同發展高中教育。發展、壯大民辦教育力量,促進高中教育結構合理化。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公辦教育要擔當主要使命,根據人口流動狀況大力興辦高中教育。
動態調整高中教育資源。教育是公益事業,不能完全市場化,但要學習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原理,根據社會教育需求配置教育資源。要打破師資、校舍屬于某個學校的陳舊觀念,以區域統籌理念統一管理使用。職業學校要辦成中職、高中合一的綜合高中或中職、高職復合形式,應對生源變化的辦學矛盾。
大力促進高中教育均衡化發展。要縮小高中校際水平的差距,大力改造薄弱學校,新增教育投入更多向中西部、向農村高中傾斜。做大重點高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要高質量培訓師資。公辦高中的師資、校長們要常態化校際流動,特別是重點向非重點流動,每個學生都“學有優教”,教育均衡化發展能極大地緩解重點高中入學難的競爭壓力。
更快更好地實現群眾的教育選擇權。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喚醒了受教育者的教育選擇權。一些發達地區教育選擇權已從意識層面推進到了行動層面。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內涵不僅包含公平的教育機會、優良的教育品質,還有可滿足的教育選擇需求。
真正辦好職業教育,更多吸納初中畢業生。像重視普教一樣重視職業教育發展,深化職教改革,辦出特色,培養出技術技能過硬的畢業生,把中高職“斷頭路”盡快互聯互通為本科乃至研究生高層次、高質量教育的“立交橋”。像培養技能大賽選手那樣培養所有學生,把職教辦成學生滿意、家長認可、社會點贊的高質量教育,職教的社會地位不抬自高。
4.科學設計,合力推進,系統化解決初中升高中難問題。
初中升高中難問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這一問題的解決要采用科學方法,統籌好各影響因素,系統化解。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
認識和實踐是不斷相互促進與發展的。江蘇破解初中升高中難的措施已經在極短時間內落地生根,高中擴招已開花結果,行動計劃如涌泉解了部分孩子的焦渴,大部分孩子上高中的教育改革目標將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由于時間倉促,一些重大創新未能實驗,如取消高中入校分數限制的自由入校未有動靜,行政管控思維仍未明顯放松,急待決策者敢于擔當,勇于推進。事實充分說明,黨和政府真正重視,靶準病灶,措施得力,重在行動,再難的問題也將迎刃而解。剛剛過去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級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借此東風,江蘇這樣的實踐探索一定會推動初中升高中難問題的全國性解決。
參考文獻:
[1]全國教育大會召開[EB/OL].http://www.zjzcj.com/show.php?id=35030.2018-09-11.
[2]羅縣嬌.初中升高中擇校政策優化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