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冰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化和信息化的發展,我國政府部門也在不斷適應時代需求進行職能體制的改革,目前我國政府總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績效管理尚處在初級階段,本文通過了解績效管理的內涵,績效管理的研究背景與國內外現狀,了解到了我國績效管理的不足之處,需要不斷的通過改革實現績效管理服務的提升,滿足最廣大人名的利益。
【關鍵詞】績效管理;行政體制;績效評估
在工業革命時代,過去的西方國家通常習慣將政府建立在以自我為中心,以利益為中心的政府行政體制模式,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這種傳統的官僚體制模式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更多的要求建立一個效率型,責任型,服務型的新型政府,取代效率低下,成本高的官僚主義體制。在我國,隨著一系列政府體制變革的發展及目標責任制的推行等,關于政府績效管理的問題也得到了足夠的重視。
一、政府績效管理的內涵
(一)績效管理
績效管理是一個整體的系統組成部分,除了績效評估,還有關于以如何提高績效管理目標為主的一系列的措施,制度和技術等。政府績效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服務水平,所以績效管理作為系統工程涉及到了各個方面的組織管理工作。包括機制,職能改革,領導體制,組織結構,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和財務制度等方面。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績效管理工作涉及到的是組織全方位的工作,成為管理者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同時,績效管理也可以視作一個具體操作的過程,具有一系列的工作程序,所以績效管理在操作的過程中就需要及時了解組織的目標與戰略要求,制定績效管理計劃和績效協議,還要對績效的過程進行定時的監督與監測。
(二)政府績效管理
政府績效管理是政府借鑒企業的管理方法與技術形成的一種服務水平,政府績效管理是一種制度安排,起著引導政府工作人員積極工作的導向,引導政府工作人員努力為政府盡職盡責。政府績效管理是一個系統的制度體系,還包括關于部門績效考核,領導干部工作績效考核,公務員績效考核,政府機關部門績效考核等各個具體的方面。政府績效管理致力于公共產出服務最大化的效益,實現了內部管理與外部管理,質量與數量,經濟與公共倫理,剛性規范與柔性機制統一規范的過程。政府績效管理是在新公共管理運動的基礎上不斷的探索與完善,也是對于中國政治體制方面的升華。政府績效管理實際就是一種政府用來服務于社會公眾的一種管理工具,正是由于它的實操性也決定了其可以為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在不同的發展層次上進行運用,不僅對于西方績效管理改革起到了一定的借鑒作用,也有利于中國各地區各地政府的績效的管理。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績效管理倡導以結果為導向,有利于根據評估結果更好的體現效率與公平,政府也在不斷地進行市場化,有限化的改革,預示著政府行政體制改革良好的發展道路,同樣,績效管理最為有利的工具將推動政府體制的變革。政府績效管理的特點具有系統性,政府績效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計劃,指揮,協調,控制,領導,組織等一列的職能。同時它具有目的性,重視利用目標管理來使得組織目標更加明確,倡導目標加溝通的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作人員對于組織的認同感,共同朝著組織的目標一起努力并實現,從而有利于組織的長遠發展和戰略規劃。
二、當前我國政府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績效管理觀念落后
從目前我國的發展情況來看,政府的績效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有相關的規定說明,但與此同時,許多地方各級政府依然固守傳統,政府官員對于政府職能管理的觀念落后,不能充分深刻認識到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現實意義與價值,存在權力集中的特點,導致官僚主義膨脹。
(二)政府績效管理缺乏相關的制度保證
績效管理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工具,所以如果沒有法制體系的強有力保障,績效管理不會得到深入貫徹落實,沒有相關法律規章的約束,績效管理難以形成統一的操作規范,使得各個部門各行其是,難以形成規范統一的政府體制的運作。
(三)政府績效評估的體系不完善
績效評估作為績效管理的重要環節,對于績效管理的水平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國本來就比西方等發達國家起步晚,管理存在許多缺陷,沒有形成自下而上的績效評估體系,同時績效評估人員的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同時績效評估指標的設計也具有難以量化的特征,評估資料的收集也存在不準確性等特征,評估的目標也具有不確定性,公眾難以進行監督等,所以績效評估體系這一方面需要很大的改進。
三、我國政府績效管理的改進措施
(一)加強政府績效管理的觀念
政府部門工作人員要轉變官本位,權力本位的觀念,要樹立為公眾服務的觀念,要致力于為社會公眾服務,滿足公眾對于政府工作的要求,同時要加強與公眾的信息溝通與交流,同時要立足于我國的發展國情,找準定位,扮演好為人民服務的角色,建立一個服務型,有責任心的政府,同時也要注重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與水平,促進政府績效管理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加強立法,促進政府績效管理的法制化建設
我國的績效管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發展的慢,又起步晚,許多關于政府績效管理的法律法規建設不健全,有的績效管理過程的法律缺乏相應的法律制度,所以目前首要的做法就是彌補績效管理的不足之處,加強績效管理法律建設,從而上升為正確的管理機制,在立法方面,要講績效評估的目標,實現績效目標的過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等進行必要的規范,從而使得績效評估有了一定的規范性,所以有必要將績效評估的原則,方法,過程等的以法律的形式進行確定,推動政府績效管理的法制化建設。
(三)完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
首先要建立相關的績效評估的信息系統與反饋系統,政府在現實的工作中,離不開信息的收集,進行績效評估也需要信息的收集與準確處理,為了避免評估的不準確與失誤,政府應該設立專門的信息收集機構,負責信息的處理與收集,同時要及時接受來自公眾的信息,體會公眾的要求,其次要對評估指標進行一定的完善,要選擇合理指標,不可過低也不可過高,要遵循適度原則,同時要要進行硬指標與軟指標相結合,可量化的指標,關于硬性指標一般都是經濟指標,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軟指標可以增設公眾對于服務的滿意度,可以設置不同的服務等級來區分以增加評結果的公正性與合理性。最后要加強績效評估人員的素質與水平,要用專門的人才來進行工作,通過培訓掌握相關的績效評估理論知識,同時要發揮好人員對于政府工作的監督作用,保證政府工作廉潔高效,還要提高人員的思想覺悟,才能保證績效評估這一重要環節得到貫徹與實現。
四、結語
政府績效管理如今是一種重要的管理工具,在政府內部得到了重要的關注,隨著政府內部改革的發展,績效評估體現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我國對于績效評估的工作開展的比較晚,但是在不斷的探索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與意識,提高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同時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為績效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撐,促進了管理的制度化有公開化發展。但同時我們還需要不斷地改進與完善,我國完整的績效管理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還需要對評估的各個主體,方法,管理過程進行管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建設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公共部門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徐蘭.人才資源開發. 2008(09)
[2]我國公共部門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李娜,姜勇.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1(06)
[3]構建公共部門績效管理體系[J]. 馮濤.學術界.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