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晶晶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高校大學生弱勢群體問題近年來愈加凸顯,大學生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受到社會各界關注。本文就大學生弱勢群體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并就如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導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弱勢群體雖然是大學校園里為數不多的學生,但其思想政治教育卻是現代高等教育不容忽視的問題,他們同樣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對其思想政治的教育引導關系到高等教育能否健康有序發展,也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一、大學生弱勢群體的定義
2002年3月5日,朱镕基總理在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使用了“弱勢群體”這個詞,這是我國官方首次提出“弱勢群體”這個概念,接下來被社會各界廣泛使用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2005年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弱勢群體教育研究”專題組,把大學生弱勢群體初步定義為:“由于家庭、社會、學校和學業方面的影響而導致其處于不利地位的大學生群體。”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新生力量,他們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道德品質、價值觀念,行為趨向正確與否,直接決定我國社會主義事業能否后繼有人。大學生“弱勢群體”是相對于大學生正常群體而言的一個概念。大學生弱勢群體問題呈現上升趨勢,已經成為政府、社會、學校和家長共同關心的普遍社會問題,嚴重影響到了當前高校的和諧穩定和健康發展,成為構建和諧校園穩定發展的不穩定因素。
二、大學生弱勢群體的分類
(一)心理障礙弱勢群體
如今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較多學生從小受到家長溺愛,缺乏體驗挫折和失敗的經歷,加之缺少獨立生活經驗,造成心理抗壓能力較差。進入大學,開始集體住校生活后,常出現不能適應大學生活,不愿主動與同學交往,變得自我封閉、逃避現實、脆弱敏感。這部分學生易產生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二)家庭貧困弱勢群體
大學生弱勢群體中的大部分學生是由于家庭貧困,在經濟上無法支付各項費用,唯有依靠資助或依賴于親友幫扶,平時個人生活省吃儉用。除了必要的開銷外,幾乎沒有娛樂休閑,甚至無法和正常家庭的同學參加更多的社會活動,人際關系疏離,沒有心理歸屬感,因此產生自卑封閉的心理。
(三)學業問題弱勢群體
部分學生進入大學新環境后,因為自控能力差,紀律觀念淡薄等諸多原因,沉迷網絡,引起學習成績大幅下降。再加之課程門類增多,教師授課方法不同于高中階段等因素,這些學生未能適應大學學習,漸漸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逃課厭學等情緒,學業陷入惡性循環,這部分學生形成了學業問題弱勢群體。
(四)就業恐懼弱勢群體
在大學生就業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或弱勢的大學生形成了大學生就業弱勢群體。由于嚴峻的就業壓力等因素,使大學生心理長期處于一種緊張狀態,導致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這一群體的存在對于社會穩定產生了負面影響。
(五)生理缺陷弱勢群體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導致身體出現疾病,從而產生自卑心理。這類學生雖然數量不多,但心理壓力極大,不愿接觸社會,擔心受到傷害,脆弱敏感。
三、大學生弱勢群體進行思想政治引導的途徑
(一)加強大學生心理調節
大部分弱勢群體來自于社會弱勢群體家庭,由于自卑等原因不愿意與他人交談,隱藏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不愿與其他人溝通。加強大學生弱勢群體心理調節,有利于弱勢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更有利于促進弱勢群體大學生的和諧發展。建立院校弱勢群體長期幫扶體系,對弱勢群體學生定期進行針對性心理指導,使他們逐漸融入集體,感受到師生的關愛。
(二)物質獎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
學校要加強對貧困生的幫助,對于家庭貧困的學生,要充分開展“獎、助、貸、補、勤、減、免”等各種獎助政策,給弱勢群體提供勤工儉學等崗位,幫助學生自立自強,脫離弱勢。同時,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生活幫扶層面,通過展開勵志個人先進事跡報告會,弘揚正氣,樹立典范,使得獲資助學生個人珍惜榮譽,再接再厲,達到物質和精神雙豐收的目的。
(三)塑造大學生健全的人格
學校在重視對學生知識教育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幫助學生增強克服困難和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促進大學生弱勢群體的身心健康,發展健全的人格。尊重弱勢群體學生,發掘其創造性和閃光點。
(四)注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
從大學生弱勢群體的形成原因來看,大學生弱勢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家庭各方面有著重要的聯系。其中,家庭又是影響個人性格品質的重要因素,家長的文化程度及教養方式都對子女的人格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家庭的參與,形成家校合力,家校互補、融合貫通的局面。
(五)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
針對大學生就業弱勢群體,應當立足專業,使求職者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積極大膽投身社會實踐,踴躍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拓寬知識層面,學會適應社會。政府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建立向就業弱勢群體傾斜的就業政策,加大對弱勢群體的扶助力度,形成健全的大學生就業政策體系。
【參考文獻】
[1]魯守棟,李楠,張怡煒.對高校大學生就業弱勢群體界定的思考[J].當代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8(06):216-217.
[2]高萌,黃秀娟等.關愛大學生弱勢群體與對策[J].赤子.2015(21):103.
[3]劉慶.人文關懷視野下大學生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2017(10):95-101.
[4]吳紫苑.社會工作視角下的大學生弱勢群體精神救助[J].價值工程.2015(34):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