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敏麗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市場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隨著知識經濟方興未艾、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與普及,以及電子商務和通信技術的蓬勃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成為必然趨勢,這使得我國企業所面臨的財務管理環境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結合我國財務管理變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經濟環境下培養財務管理人才的合理建議,以期為提升我國整體財務管理水平,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財務管理模式及人才培養方式做出貢獻。
關鍵詞:新經濟環境;財務管理;財務管理人才;人才培養
引言
現階段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騰飛,資本市場不斷變化,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致使財務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供不應求。財務管理專業屬于新興專業,在國家公布的專業目錄中,屬于工商管理學科下的專業,隨著用人單位的需求增多,大多數院校都開設了這一專業,發展極其迅速,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1、財務管理專業的概況
根據調查統計,國內外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具有較大的差異。我國現代企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基于企業信息化環境下對高校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具備專業的財務知識素養、高超的財務管理技術、終身學習的品質等能力的人,未來才有更好的發展潛力,成為財務管理業界的精英。而對于國外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來說,其核心專業課程設置較為細化并且開設個人理財等模擬課程,不僅注重基本理財觀念的培養和基本理財技術的訓練,教師的教學也十分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訓,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貫徹落實多元化的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學生除了依靠在學校中的學習和訓練以外,畢業之后還有針對的進行財務管理人才后續深造,將二者緊密結合,擁有一個完整的財務管理人才培養體系。
2、財務管理人才面臨的挑戰
當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各單位求賢若渴,但市場人才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往往不能達到完美的契合和統一,大學畢業生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由于全球科技的快速發展,大量高科技設備被企業廣泛應用,管理模式得到系統化更新,各企業對人才迫切需求,而管理學專業學生大多停留在課本知識中,對知識的更新達不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不少跨國公司不喜歡招收應屆畢業生,他們認為現今的大學生實踐能力薄弱,上崗需要很長的適應期[2]。一些高校教學往往注重理論研究而忽略實踐的重要性,這導致學生缺乏良好的社會經驗及應有的創造性思維,不能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對此,高校應樹立良好的發展觀、正確的辦學定位以及讓人信服的教育品牌,加強對學生獨立性思考和價值觀的教育,使其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國情而言,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農民進城打工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使得大學生就業問題愈發顯得突出。21世紀科技飛速發展,信息化時代成為不爭的事實,這要求勞動力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實踐能力。面對如此現狀,高校在教育過程中要不斷提升學生自我價值,人才培養模式要與社會發展相契合,跟上時代腳步,讓大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選擇發展機會,通過實踐實現自我價值。另外,通過不斷增加就業機會實現大學生自身價值與社會發展的一致,為社會做出一定貢獻。因此,高校應努力將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感融入學生腦海中,將其加入人才培養目標,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讓學生充分發揮才能,總結實踐經驗,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3、新經濟環境下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
結合當前的經濟環境和社會需求,培養現代財務管理人才獨立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開發其創新精神,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提高財務管理人才的專業素養。
3.1要明確綜合管理能力與專業操作技能之間的關系
優秀的財務管理人才,既要懂得財務核算的技術、方法與核算程序,還要具有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及全面謀劃運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站在企業戰略高度掌握企業理財之道。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全局性有著重要影響。另外,還應處理好“專才”與“通才”的關系。“通”與“專”在高等教育中既對立又統一,隨著社會分工逐漸精細化,各行各業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會要求高校財務管理人才也應有所差別,例如培養專門性財務管理人才,以滿足行業需求;但目前社會各行業之間又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所以高校所培養的專門人才在知識結構上不能過于單一。因此,在“通才”基礎上,將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成具有突出專業特長且計算機和英語水準相對較高的人才,才能使其在新經濟時代具有強大競爭力,進而滿足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
3.2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來培養適合新經濟環境的人才建立具有層次感和結構性的系統課程體系,在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優化。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并重視各種教學軟件的開發,以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加強案例教學和課堂討論,以提高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其走向崗位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研究探索能力。
4、創新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根據“職業道德為重,職業技能為本”的人才培養原則,以“立足我省面向全國,培養財務管理人才”為人才培養定位,確立了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專業建設為出發點,打破傳統的以理論教學為主的課程體系,將職業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終身教育的理念納入人才培養模式中,加大了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要達到“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職業生涯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完善的專業課程體系,采用多樣的教學實踐方法。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財務管理專業必將登上一個新的臺階,前途一向光明。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還呈現出稀缺的狀態,因此各大高校要把握好機會,改革本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培養的模式,借助新型的教學設備和高科技信息技術,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財務管理人才。作為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專業的財務知識素養、高超的財務管理技術能力、終身學習等品質,才能成為財務管理行業的精英,為未來財務管理的發展發揮自己的作用,奉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程艷,王曉梅.地方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
[2]王瑋.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5.
[3]王宇平.應用型財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體系設置研究——以信陽農林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6.
[4]吳克平.轉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宜春學院學報,2016.
[5]侯杰.信息化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