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婷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素質教育的受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創新創業教育并將之列入其重點課程中,高職院校就是其中之一。作為21世紀的青年,除了要進行傳統意義上的技術學習和知識學習外,還應當重視素質教育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創新學習。本文通過淺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教育形勢與現狀分析,凸顯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了現如今的高職院校中的突出問題,此外,還為其如何加強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建設性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使當前的社會呈現出不同的發展面貌,高職生的就業形勢日趨越發嚴峻,創新創業就成為了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的一個新途徑,它既可以滿足高職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又可以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在這種新興觀念的沖擊下,創新創業毋庸置疑的成為應屆生走向社會后一個層次更高的就業方式。不僅可以自我提供就業崗位還能夠給他人提供就業崗位,對國家來說,也是更加快速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方式。
1.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形勢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間的競爭越演越烈,應屆生所面對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假如我國以每年7%為一個經濟增長速度,那么每年將能增加1000萬個就業崗位左右,然而這遠遠滿足不了畢業生的就業需要。很明顯,勞動力群體現如今已是供過于求。據統計,2001年的高校(包括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數量為114萬人,而到了2014年,已經極速增長到了727萬人,而到2015年底,在727萬人的基礎上又增加了22萬人[1]。
相對于本科畢業生來說,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更加無法回避就業難的現實壓力。因此,隨著國家提供的一些小額擔保貸款、大學生創業補貼等優惠政策,在大學生以及應屆生之間不可避免的掀起了一股創業熱潮。但盡管如此,由于初入社會經驗不足,從整體上來說,還是有那么些不盡人意,據報道顯示,大學生應屆生自主創業三年后的失敗率高達50%。而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想要創業更加是難上加難。基于他們在學歷上和本科應屆生相比本就處于劣勢狀態,此外在綜合的素質,創業意識以及最現實的資金方面他們也落后很多。因此,想要改變現狀,把關注點投放在轉變他們根本的就業思想以及實施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完善是必不可缺的。
2.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2.1 缺乏經驗,整體觀念和整體素質較低
眾所周知,面對我國各企業公司目前根深蒂固的高學歷用人觀,在學歷上本就不占優勢的高職畢業生更是難上加難,所以近年來各大高職院校也注意到這一點并在創新創業教育這一板塊不斷完善也有了一定的進步,但從整體上來說,依然屬于低水平運行的初級階段。首先是綜合素質不足,技能素質不夠完善,創新意識薄弱,其次是資金缺乏。而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因素還是教育體系的模式,這其中就涉及到學校的課程體系、師資理論、教育者思想觀念等都還有所欠缺。此外,高職院校對于創新創業這一板塊的教學氛圍也不夠濃厚,包括整個教師團隊對于創新創業教育核心認識的不充分和思想觀念上的落后。這種教育瓶頸導致了學生自身的創新意識弱、獨立性差[2]。
2.2強調基礎知識的累積,缺乏實踐
對于所有的學生來說,基礎知識毋庸置疑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基礎知識的累積的確重要,然而高職院校除了累積基礎知識外,更加應該培養的是面向社會整體發展的實用性人才。這也是中國整體教育的一個普遍問題,之所以許多調查研究中表明,現今我國教育體系下的青年創新創業率不如歐美國家高,主要就是因為教育界普遍忽視了實踐。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夠培養勇于發現探索、敢于懷疑批判的精神,同時建立堅定的信念和務實的個人作風。而在實踐中找到創新也更易突破傳統思維模式,找到獨特新穎的思維模式。
2.3 創業觀念不夠深入
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雖然隨著社會的不斷改革和進步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有了創新創業的新興想法,但仍有大部分人被傳統思想禁錮著,而這種思想的禁錮也成為阻礙創新創業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大部分的在校生在校期間都過著比較安逸舒適的生活,并沒有居安思危的精神境界,也沒有太大闖勁,總是明日復明日的過著一天又一天,覺得畢業離自己還很遙遠。其次,隨著這種思想走到畢業后的應屆生,害怕失敗,不敢輕易程度創業風險,又或者是因為家庭因素,譬如說父母的不支持,導致資金問題的出現。但實際上最大的問題根本在于應屆生根本而非父母,每個人的出生是自身無法決定的,但后天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在大學時期就應該多多兼職實習,這樣也不會導致在畢業之后毫無方向。此外,大學期間邊工作邊學習的同時也是對自己經驗的一種累積和閱歷的一種增添。最后,學校應該在鼓勵政策上多下文章,創新創業無法形成當下的校園文化與學習沒有起到很好的影響力有密不可分的關系[3]。
3.如何加強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措施
3.1 轉變觀念、準確定位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
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應該使學生意識到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充分的向學生宣傳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并多下發鼓勵政策,逐漸讓創新創業形成為一種校園文化。比如說開展創業計劃比賽,讓學生自由組合形成小團隊,做出計劃書,并爭相上臺演講,辯論,指出對方的不足和自己的優勢,最后獲勝的小組提供一定金錢上的獎勵。這樣在活動展開的同時不僅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還能夠幫助參賽學生尋找到更多的新思路,并在演講辯論的同時取長補貼找到自己的優勢與弱勢。而未參賽的同學作為觀眾的同時也能夠被調動積極性并學習到一些東西。
3.2 課程建設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
除了學校的宣傳和一些具有推動性的實質性活動外,還應該加強教育基礎理論研究,并同時重視實踐教育的開展,在校內外構建一個優良的創新創業氛圍。比如可以與一些企業協商,建立校企合作的項目,讓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去企業學習或者實習。這樣既讓企業得到大批可發展型人才,又讓學校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實踐機會的平臺。這種方式和理念不僅讓企業和學校在彼此雙方間找到互利的利益共同點,也真正意義上的執行了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辦學理念[4]。
3.3 師資力量的建設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
教師應該做到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事實證明,許多畢業后點子多有創意的往往都是并非考試成績優異的學生。所以教師團隊除了要有自身修養外,還應該更新思想,不應一味抑制學生的創造力,過于看重學生的成績,而是應該根據學生們的特質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畢業后能夠把高職院校的理論知識真正的運用到往后的社會實踐或工作中。不過基于許多高職院校中創新創業的老師本身也缺乏創業經歷,因此學校還可以不定時的邀請一些成功人士來進行給學生們進行演講,這么做不僅言傳身教,成功人士的演講也更加形象生動、更有影響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結語
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有利于提高高職畢業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緩解畢業學生的就業壓力,也可以為我國的高職院校開拓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高職院校應該成為高等教育體系中最為活躍的部分,積極響應國家鼓勵高校畢業生、高職院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號召,通過各種途徑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使高職院校畢業生能夠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創業人員。
參考文獻
[1]周向科,馬慧萍.淺談高職高專院校創新創業教育[J].河南農業. 2011(12)
[2]王瑩.翻轉課堂在高職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應用[J].遼寧高職學報.2016(08)
[3]徐上斐.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6(15)
[4]許業銀.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