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作為我國第一產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有著重要影響作用,近年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迅速,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為農業會展行業帶來了新機遇。農業會展主要作用是促進國內外農產品貿易和農業技術交流,同時還能有效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農業會展行業發展狀況良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農業會展的體制機制中存在一定障礙,本文針對我國農業會展發展現狀和農業會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進行簡要分析,探討關于農業會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農業會展;體制機制障礙;創新策略
農業生產保障國民基本生活,與人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是國之根本,我國在農業經濟建設中投入越來越多,為農業的生產環境注入更多的資金與技術,相繼出臺農業生產項目建設相關扶持政策。農業會展作為農產品貿易的重要手段,主要對農產品、農業生產技術等農業相關內容進行展覽,通過將農業生產結果對外展示宣傳,吸引社會各界關注,從而增加農產品產值推動農業發展。農業會展活動舉辦的同時還能有效帶動旅游和餐飲等服務產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1]。因此,農業會展想要更有效的發揮農業經濟發展促進作用,就必須做到正視農業會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積極探索解決方案與創新會展體制機制。
1、當前我國農業會展發展形勢分析
1.1會展舉辦地點分散,展覽內容廣泛
我國主要的農業會展舉辦城市是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放眼整個農業會展舉辦地點分布,各地區間存在著大小規模不同的農業會展,舉辦地點分散于全國各地區各省市中,各個農業會展的規模與質量存在很大差異。
農業會展主要的展覽內容是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作物和水產品等農業相關產品,展覽內容廣泛因此涉及農業生產相關的其他領域,例如農產品種植領域和農產品貿易領域。農業會展由此衍生了更多形式的農業展覽,最普遍的就是農產品種子和農產品交易會以及科技論壇等。農業會展舉辦地點分散以及展覽內容廣泛兩大特點對于我國農業會展發展起到海納百川的積極作用,同時也為會展統一管理工作增加一定難度。
1.2缺乏農業會展體制機制
我國對于農民增收問題、農業發展問題和農村穩定問題越來越關注,為更好的解決“三農”問題,我國相繼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大力支持農業生產事業。政府的大力支持為農業會展事業提供了很大幫助,農業會展行業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因此越來越多的會展企業應運而生。目前我國的農業會展事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會展企業缺乏科學專業的管理方法與技術手段,相比國外先進的會展企業缺乏會展工作專業人才與技術和經驗。此外我國關于農業會展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會展服務與會展管理體制,仍需要積極加強農業會展體制機制建設力度[2]。
1.3農業會展展覽項目數量不斷增長
從前農業會展的社會關注度不高,政府支持力度不強,農業會展主要集中于一線城市而進行的全國性展覽,現在,伴隨社會經濟快速增長,政府對于農業會展越來越重視和資金投入越來越多,農業會展的配套設施越來越齊全,相關的行業協會組織越來越壯大,因此農業會展規模日益壯大,會展的舉辦不再局限于一線城市,地方間的小型農業展覽日益增多,展覽項目數量不斷增長。
1.4農業會展主題趨于生態、綠色、有機
社會經濟增長給人們帶來更高的生活水平,人們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品質,對于飲食有了更高要求,因此生態、環保的農業生產廣受關注。人們對于農產品追求生態、綠色、有機,在此新形勢下,農業會展主題逐漸趨于“健康、生態、綠色、有機”。
1.5政府主導農業會展發展
我國雖是農業大國,但是農作物種植地區分散,地區生產規模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農業會展發展。農業會展可有效促進各地區間的農業技術交流與農產品貿易,加快農業經濟發展,因此為促進農業會展更好更快發展,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和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支持農業會展,政府主辦或者委托相關行業協會和企業承辦農業會展,政府在農業會展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2、農業會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分析
2.1缺乏明確的管理部門
當前我國農業會展規模與規格不一,農業會展不僅限于一線城市舉辦,地方性小規模農業展覽日益增多,關于農業會展沒有明確統一的管理部門,沒有制定規范的辦展審批制度和辦展程序以及參展收費標準等規章制度。導致農業會展舉辦時出現多重審批和重復辦展現象,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尤其是重復辦展,導致部分新的農產品和農業技術無法進入會展,重復出現的農產品無法吸引參展人員,嚴重浪費會展時間空間資源。
2.2缺乏市場競爭機制
農作物種植地區分散,地區生產規模小,決定著我國農業經濟市場中主要以小型農資企業居多,然而小型農資企業存在著市場競爭力不足的問題。不同地區的經濟水平和農業生產條件不同,政府對于農業會展的資金投入與政策支持應該充分結合地區不同特點。因此,政府應加大農業經濟發展市場競爭機制建設力度,對于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農業會展給予不同的資金政策支持[3]。
3、創新農業會展體制機制障礙解決策略
3.1明確農業會展管理部門和行業協會管理職責
在農業會展管理中,政府相關部門起到宏觀調控作用,通過制定相應行政舉措對會展舉辦進行管理,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做到適當“放手”,學習發達國家的會展先進工作經驗,建立具有權威性的農業會展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力量,給予行業協會會展管理權力與管理職責。為促進農業會展可持續發展,政府與行業協會共同合作,加大關于農業生產和農業貿易現實狀況的溝通交流。
3.2完善農業會展市場體系
我國農業會展發展事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政府部門仍需協同行業協會對農業會展發展不斷進行探索規劃,不斷完善農業會展市場體系。構建完善的農業會展市場體系,政府部門要做到明確自身管理職責,加大農業會展配套設施建設,減少政府主導作用,減少對農業會展具體展覽活動的干預,使農業會展企業充分發揮自主創新能力[4]。
4、總結
農業會展作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重要的墊腳石,舉辦農業會展是連接國內外農業技術交流和農產品貿易活動的橋梁,使得我國農業生產力不斷增長,有效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和國家經濟向前發展。因此,在農業會展發展過程中,政府需要做到不斷完善農業會展體制機制,政府與行業協會共同協作不斷探討解決會展體制機制障礙的方法并創新相關體制機制。
參考文獻:
[1]李汶承.新形勢下農業會展經濟發展對策[J].農業工程,2017,7(06):170-171.
[2]趙雙梅.新形勢下我國農業展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探究[J].南方農業,2017,11(21):68+70.
[3]李明.農業會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及創新[J].商場現代化,2016(14):244-245.
[4]張紅麗,周海文.中國農業會展行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5,31(09):100-103+119.
作者簡介:李寧,出生年月:1987年4月24日,性別:男,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山東省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