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躍玉
高等職業教育是伴隨著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型的高等教育類型,肩負著大規模培養技術應用性人才的重要歷史使命,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但是,由于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高職院校盡快解決。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充分認識到會計專業教學的重要性,明確教學培養目標,并設置合理會計教學課程體系,不斷提高教學的綜合素質,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一、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會計專業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業雙馨、誠實守信、全面發展,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掌握中小微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相關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企業財務通則、稅收法律制度等會計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主要技術技能,面向各類中小微型企業和非營利組織,能夠從事出納、會計核算、稅務管理、財務管理、會計管理和管理會計等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高職會計專業課堂教學現狀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首先,大多數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都對普通大學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的翻版,缺乏高職特色,沒有突出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其次,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課程內容重疊,缺乏針對性,難以滿足社會經濟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后,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夠適應工作環境;最后,高職院校課程設置主要由教育專家負責,企業沒有參與課程設置,高職院校課程設置與企業的聯系性不強,與會計崗位需求不相符。
(二)教學理念的落后
大多數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十分重視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的學習,強調學生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忽視了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應用和實踐,導致學生在工作之后不了解會計工作實踐,無法將所學的會計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并且,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只注重學生成績的提升,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工作之后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和職業素質。
(三)實訓課程開發滯后
高等會計職業教育實訓課程開發與會計教學理論發展相比嚴重滯后。由于我國傳統教育習慣于課堂理論授課,期末閉卷考試形式,實訓實踐開展較少。部分教師的課程中的實訓部分缺乏科學嚴謹的設計,隨意性較大;而專門的實訓課程也出現缺乏科學的調研、沒有相對合適的教材、實訓條件簡陋、實訓方案臨時拼湊等現象。設計千篇一律、內容雷同,很少有實訓教材訓練學生操作企業注冊成立的流程,企業成立之初,實習學生應做一些什么,準備一些什么資料,怎么填寫資料,怎么申請公司證照。學生只會接受單據做分錄、登記賬簿,出報表,卻不知道根據企業制度審查單據、駁回單據、深挖稽查;也不知道單據如何在企業里的傳遞,更不可能站在企業總體層面進行財務籌劃、管理。實訓學生需要完整的實訓工作手冊指導,需要有完整的案例引導。這些需要實訓課程不斷深入開發,需要教師深入企業調研、科學設計研討。
(四)專業教師素質不高
高職院校部分會計教師素質不高,無法適應會計教學改革的需求。首先,部分教師缺乏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不了解會計最新知識和最新技能,其知識傳授比較落后,學生所學的會計知識無法滿足當前會計發展的知識需求;其次,部分教師缺乏科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固守傳統的理論灌輸教育,沒有開展實踐教學,嚴重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最后,部分教師缺乏職業道德素質,責任心不強,沒有認真對待工作,開展會計教學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缺乏對學生的關心。
三、提高高職會計專業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案
(一)設置合理會計教學課程體系
設置合理會計教學課程體系對于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在設置課程體系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就業情況和市場的需求,同時還應該根據社會時代的變化來及時做出更新調整。目前,隨著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國的會計專業教學知識和相關政策有所調整,所以我們應該根據把調整的相關內容加入到授課內容中,保證教授的課程知識與社會能接軌。另外,高職院校在設置會計教學課程體系時,還應該以專業素質與崗位能力的培養為核心,以職業能力發展作為導向,保證設置出來的課程體系更加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高職院校教師在傳授會計專業知識點時,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自身條件來把培養方向劃分為以下內容:綜合業務能力培養、基礎崗位能力培養、頂崗實習能力培養等等。
(二)采取學分制教學
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采取學生制教學。通過專業課學分和綜合素質學分同時要求。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的重要目的是促進學生就業,幫助學生實現人生價值。因此,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應深入調查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以市場人才需求為依據開展會計教學。讓學生學到專業知識的同時,注重個人的全面發展。增強會計教學的針對性,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其次,堅持終身教育和素質教育理念。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應堅持終身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理念,鼓勵學生在工作之后堅持學習,加強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三)完善實訓課程的開發
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設計出一套新的目的明確、層次分明、系統完整、行之有效的會計實訓課程體系。科學合理的制定實訓具體內容、方法手段、考核標準。如企業需要畢業生具備成本核算、會計處理、財務軟件操作、稅費計算與申報等技能。實訓課程應包括成本會計實訓、財務會計實訓、會計電算化實訓、電子報稅實操等。綜合模擬實訓應按企業的實際會計崗位,如出納、工資核算、成本核算、會計主管等崗位輪換進行,使每位學生熟悉所有會計崗位的業務。
新的實訓課程體系包括基礎-單項-綜合三部分內容,基本技能實訓,專業技能實訓和綜合技能實訓相統一,循序漸進的完整實訓教學過程。努力完善實訓教學制度,健全實訓教學計劃、實訓教學大綱、實訓教學設計等教學文件;形成實訓教學質量檢查、監督、保障和調控系統。
(四)提高教師師資力量
首先,加強教師技能培訓。一方面,高職院校應加強培養會計教師的教學技能,組織會計教師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提高會計教師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加強培養會計教師的會計專業技能,鼓勵會計教師參加進修,學習先進的會計知識和技能,完善會計教師的專業結構和專業技能;其次,加強教師素質培訓。高職院校應注重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教育,使會計教師認真對待教學工作,積極對學生負責,提高工作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楊智.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與問題[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08;
[2]劉俊.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05;
[3]張麗靜.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11.
*課題項目:本文系教學工作委員會、教材工作委員會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研究課題“高職會計專業課堂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研究”(課題編號:171087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