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巨敏
摘 要:糧食安全問題歷來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基本保證,解決糧食安全,解決國民的吃飯問題,永遠是重中之重、首要解決的問題。農業生產離不開農田水利工程,農業經濟、農村社會的發展也離不開農田水利工程,加快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加強訥河市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是確保農業穩產增產,提高生產效益,增加經濟效益的重要物質基礎,更是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的最根本的物質保障。
關鍵詞:農田水利工程;糧食安全問題;關系
農田水利工程,是以農業增產為目的的水利工程,即通過興建和運用各種水利工程措施,調節地區水情,改善農田水分狀況和地區水利條件,防治旱、澇、鹽、堿災害,提高抵御天災的能力,促進農業穩產高產,改善農業生產環境,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使之有利于農作物的生產。要獲得糧食穩產增產,必須要有耕地和農田水利工程,再加上現代農業栽培技術、農田管理措施和方法,以及適宜的氣候條件、水分條件等,才能實現農業的豐產增收。
糧食安全作為一個全球性話題,備受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糧食安全主要涉及糧食的供給保障問題,它經歷了一個較長時間的演變過程。198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糧食安全的目標為“確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時候既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既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也是保證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資料。糧食安全與社會的和諧、政治的穩定、經濟的持續發展息息相關。我國耕地僅占世界耕地面積的10%,而人口卻占世界的人口總數的22%,十三億多人的糧食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解決十三億多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首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我國利用僅占世界耕地面積10%的耕地卻養活了占世界人口總數22%的國民吃飯問題,令世人折服,堪稱是奇跡!
農業是最基礎的產業,農業豐則社會穩,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國家安。長期以來,黨和國家都高度重視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立穩定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確保糧食供求平衡,實現了糧食安全的總目標。農田水利工程,是解決農田耕地灌溉問題的重要的基礎性工程,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基礎性工程,是實現農田旱澇保收的基礎性工程,是徹底改變農民“靠天吃飯”的基礎性工程,是實現穩產增產、農民增收、增加收益的基礎性工程。糧食生產與氣候條件、生態環境、水分條件有著高度的因果聯系,特別是在目前生態環境遭遇一定程度的傷害、極端天氣反復發作的條件下,氣候變異已經成為直接影響糧食安全的關鍵因素。
人類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研究和探索,使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不斷的完善和提高,在農業生產、糧食生產中發揮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農業是我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各項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物資,農業生產是保證糧食產量的關鍵,也是保證國民吃飯問題的關鍵。要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提高農田產出率,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就必須要有設施良好、配套完善、運行正常的農田水利工程做基礎,才能更好地解決農田灌溉問題,為糧食及其他農作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和水分條件,才能保證旱澇保收,才能確保糧食穩產增產,確保糧食安全。正如習總書記所言“中國人的飯碗要永遠端在我們自己手里”!
縱觀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不難看出,要實現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必須要有完善的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做基礎。我國是發展中的農業大國,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農田水利工程為我國農業穩產高產、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民增收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說,農田水利工程功不可沒!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對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糧食是人類生存所離不開的重要物質之一,人,只要活著就要吃飯,就要依靠糧食來維持生命,糧食始終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特殊商品,直接關系著人民和國家的安危。
水是生命之源,農業生產離不開水,糧食及其他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水。水利是農業生產的命脈,是農業生產的根基,是保證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物質條件。農田水利工程是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發展,關系到農業農村的發展,關系到社會經濟的全局發展,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問題,更關系到社會穩定、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糧食,是一種資源,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保證糧食安全,確保糧食供給,是維護社會穩定、民生安全、國家安全的基礎。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社會經濟的支柱性產業。農田水利工程是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工程,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具有很強的基礎性、戰略性和不可或缺性。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保證。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的農業生產水平、農業生產效益、經濟發展狀況。科學治水、文明治水、依法治水,是社會進步、文明發展,人類與生態和諧發展、平衡發展的基本要求。人類社會的發展,必須要符合自然發展規律,只有平衡,才能長久。
水,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礎,水利是保證農業生產的基礎性設施和基本物質條件。早在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就明確提出了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大力發展農田節水灌溉工程和技術的推廣應用。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資源優勢,結合本地地理、氣候、降水、水資源、農業生產特點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揚長避短。要加強對本地薄弱環節的建設,充分發揮農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和作用,增加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提高農田有效灌溉效率,節約水資源,完善灌排體系,有效保證農業生產的有序進行。同時,對地勢低洼地區、重點澇區,要加強綜合治理,確保每一畝良田的有效產出率,確保糧食及其他農作物優質穩產。
結束語:農田水利工程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水利工程,是保證農業生產良好發展,糧食及其他農作物穩產增產的重要基礎設施,糧食安全是確保國家和社會穩定安全的物質基礎。農業生產離不開農田水利工程,糧食安全離不開農田水利工程,沒有運行良好、功能正常的農田水利工程作支撐,根本無法有效解決農田灌溉等問題,根本無法實現農業高產高效的目的。因此,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發展,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作用和歷史意義。
參考文獻:
[1]史賢明.食品安全與衛生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年.
[2]陸亞洲.建立以糧為主的基本農田制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確保糧食生產安全[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4,19(1):64.
[3]潘福田.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實現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持續快速增長[J].農場經濟管理,2009(4):20-22.
[4]臧佰君.淺析水利工程建設對我國農田的影響[J].科技創新與應,2013(02).
[5]祝濱濱,劉笑然.新時期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措施研究[J].當代經濟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