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玉穎
摘 要:如今,大學生創業逐漸受到了越來越多群體的關注,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形勢,大學生不再只是求職者的身份,他們還可以成為創業者,豐富社會的就業崗位,從而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在大學生步入校門之前,應該注重對大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提升,怎樣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是高校在開展教育工作中需要重點關注以及探討的問題之一。鑒于此,本文就高校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培養途徑展開探討,以期為相關工作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創業;培養
為了將高等教育改革工作落到實處,實現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各個高校應該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建設,注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改革,實現人才質量的培養。通過培養專業主修能力,在專業教育工作中融入創業教育,并且設計出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認清創業實踐和創業教育之間的關系,將“轉動課堂”的教學方法落到實處,促使學生實現創新思維的培養。此外,學校還應該將實現創業目標作為重點工作內容,將創業實踐和創業教育很好地結合起來。實現對學生創業意識、創新精神的培養,加強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展現創業教育在推進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1.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內涵及結構
所謂的能力也就是指能夠高效完成某種活動所需要的條件。這種能力是需要和某種活動結合在一起的,是具體存在的。所謂的創業能力也就是為了完成創業活動所需要的一系列的條件。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體現,是各種能力的總和,主要包含了機會識別能力、資源匯聚能力、創業管理能力以及人際關系的管理等各方面能力的綜合。
2.目前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要想創業,不僅需要資金方面的支持,同時還需要很長的創業周期,即便有對應的物力、人力,但是仍然會面臨不成功的風險,因此,很多大學生對于創業具有恐懼心理。面對這種現象,各大高校應該積極給大學生創造良好的氛圍,給予大學生一定的優惠政策,幫助大學生糾正錯誤的認知,從而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
2.1缺乏創業資金支持
創業的關鍵是資金的支持,如果缺少資金的支持,一切創業工作都無法落到實處。但是,對于大學生而言,可以用在創業方面的資金都比較少,通常情況下,大學生用于創業的資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來自親朋的籌資。大學生創業資金的主要來源來自于親戚朋友的籌資,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有80%的大學生創業資金來自于家庭以及個人的資金。對于條件一般或者是家庭貧困的學生而言,要想實現創業是基本上不可能完成的事。(2)來自銀行的貸款。由于考慮到安全性方面的原因,銀行并不愿意將錢借給剛步入社會的學生。(3)企業的投資者給予資金的支持。企業投資者更加關注的是效益,在大學生還沒有進入到社會歷練的時候,對于市場經濟的了解并不全面,投資工作會面臨較大的風險。除此之外,投資者更喜歡投資大項目。然而大學生的創業項目都比較小,因此,很難得到投資者的關注。
2.2創新創業師資隊伍薄弱,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不完備
要想推行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就需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的創新創業理念、意識以及能力,對指導學生的創業意識以及創業實踐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就構成師資隊伍的角度看來,可以將從事創新創業的教師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1)從事管理或者經濟教學的教師,這些教師有著一定的實踐經驗以及企業管理經驗。(2)學生團委處的老師或者是學生管理部門的老師,他們都從事的是學生指導工作。(3)專業任課教師。這些教師能夠有效結合創新創業理論和專業知識,這三種高校教師都具備較豐富的知識,并且學歷也比較高,但是缺乏創業經歷以及創業經驗,甚至是缺少實踐訓練,也沒有接受過系統性的培訓。就實踐以及理論的能力看來。創新創業教育包含多種學科的內容,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通常情況下,從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教師,都缺少系統性的創新創業培訓,并且也缺少創新創業方面的經歷。這些教師在職業規劃、創業政策方面都有較強的能力,但是,具體的創新創業教學比較偏離形式,使得該項工作的效果不佳。
3.高校在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中需要采取的措施
3.1轉變傳統創業教育理念,促進大學生創業意識的提高
在時代不斷發展的前提下,高校中的社會服務功能逐漸體現出來,并且創業教育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起色,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順應變化的社會環境的需求,進行教育模式的轉變勢在必行。在對大學生進行培養時,要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健康成長的規律。在了解了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要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學習能力。
3.2完善高校創業教育體系
人才的培養應該注重以教學為核心,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交叉,將創業課程融入已有的教學課程中,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學習專業知識。如今,高校的創業課程并不多,即便高校中有創業課程,也只是以選修課的形式存在。因此,高校應該將創新創業課程當成必修課,同時還應該成立對應的課題研究小組來加強課程的實效性。創業內容教學設計以及科學完善的教學體系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同樣也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主要方法。應該加強大學生的素質教育、規矩教育以及校情教育,同時,還應該將網絡資源中的優勢有效的發揮出來,當學生剛剛步入社會的時候,就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創新引導,給今后創業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還應該借助互聯網,實現對各種教育資源的整合,通過不斷改進教育方法以及教學模式,做好微課程教育、遠程教育,并且最大限度的確保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
3.4加強資金投入與平臺建設
學校不僅要向上級財政部門積極爭取資金,在上級的預算范圍中納入本校的創新創業工作,從而有效提升創新創業工作的等級,用政府的方法解決大學生所面臨的創新創業方面的資金問題。此外,地方高校也應該對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全面的認知,并且給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一定的專項經費,從而保障本校師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有效落實。與此同時,應該根據標準要求建立對應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基地,并且和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活動中心以及校外企業有效結合,從而推動平臺的升級。
結語
總而言之,大學生要想開展創新創業工作是一項比較艱巨的工程,這項工作的實現,單單借助學校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實現的,因此,還需要學校、家庭以及企業各個方面的力量,只有這樣才能給大學生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楊樂寧,鄭貴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調查分析及建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8(40):7-8.
[2]尉肖帥.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建設思路[J].教育教學論壇,2018(40):14-15.
[3]王英.基于人格特征的大學生創業決策與行為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8(19):70-73.
[4]馬亞麗,周文娟.大學生動態創業生態系統建設路徑[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19):100-101.
[5]王叢叢,潘宇陽.“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探索[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34(0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