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匠精神要求從業人員要大力提升專業素養,秉持求真務實的態度,全身心投入實踐,力求做到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這與高職院校的"雙創"人才培養有很多相通之處。所以,我們就要以聯系的目光,積極對接兩者,大力推動高職院校的"雙創"人才培養發展。本文將著眼于此,淺析工匠精神在高職"雙創"人才培養方式。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院校;雙創人才培養
隨著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開展,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工匠精神”的觀點。這在社會領域中引起了重大反響。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要敏銳地把握社會熱點,將之對接到實踐,以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高職院校承擔著技術性人才培養的重任,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培養途徑就是積極實踐。我們就可以上述觀點為指導,把工匠精神滲透到高職院校的“雙創”人才培養中。這既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科學實踐,還能提高他們追求工作精益求精的覺悟。所以高職院校要關注于此,在準確把握工匠精神的基礎上,大力實施“雙創”人才培養,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筆者將在下文對此展開具體分析。
一、工匠精神與高職“雙創”人才培養概述
1.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
工匠精神是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這是對從事各行各業人員的一種普遍性的行為要求。由此,它一經提出,就獲得了社會各方面的極大關注。我們現在通常認為,工匠精神就是要求從業人員要以極高的專業素養、飽滿的工作熱情、嚴謹的工作態度,認真投入到自身的工作中去。工作人員要耐得住寂寞,積極對工作負責,迎難而上,不斷追求技術或工作的精進。工匠精神更多地強調用于制造業,但是其內涵是包含著所有工作的普遍性,所以其他行業也要積極領悟。
2.高職院校“雙創”人才培養運用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創新是一個國家永葆生機的不竭動力,所以我們要重視創新研發,鼓勵人們從事于此。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側重點在于培養技術型人才。而技術的研發需要大力創新,所以,在高職院校中,積極給學生灌輸創新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如此,高職院校相對于綜合性大學,往往會給學生拓展更多的實踐平臺,學生創業率也比較高。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普遍提倡走“雙創”培養道路。這也就是要大力激發學生從事創新創業工作。這增強了學生發展的活力,為社會提供了高質量的專業人員。在此,我們來關注工匠精神實施的必要性。
首先,工匠精神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需要。制造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現在我國正不斷由“中國制造”到“中國質造”方向邁進。這就需要以創新為根本,依據工匠精神,大力推進人才培養。高職院校就可以承擔該任務。這樣的人才培養就大大契合了社會發展的需要,能夠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其次,工匠精神符合人才職業素質發展的需要。工匠精神對學生發展提出了專業與態度的雙要求,所以高職院校要在“雙創”人才培養中,科學貫徹工匠精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樹立職業意識,幫助他們在實踐中感悟,以形成他們對專業的科學認知。這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職業素質,以意識帶動實踐,進而推動學生專業態度與專業技能的發展。
最后,工匠精神是職業技能發展的需要。工匠精神要求專業人員要時刻保持著發展的活力,不斷在實踐中推陳出新。這就與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就是培養這類創新式的技術人才。所以,高職院校要積極將工匠精神落實到日常教育中,以創新帶動創業,推動學生職業技能的發展。
二、工匠精神在高職“雙創”人才培養中實施方式
工匠精神與高職院校的“雙創”人才培養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要積極審視目前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以工匠精神為科學指導,推動人才培養的科學發展。對此,筆者將根據自身經驗以及相關資料,提出幾點關于工匠精神在高職“雙創”人才培養中實施方式。
1.重視“雙創”體系建設,科學融入工匠精神
“雙創”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依據社會發展的人才需要而提出來的。目前,高職院校是實施這個模式的有效平臺。所以,我們要大力關注高職院校的“雙創”人才培養。工匠精神的提出對于從業人員算是一種普遍意義上的職業規范,它是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的。自古以來,我國的社會發展就有很多不重名利,為學術科研獻身的人。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迅速,速度跟上的同時,我們就要緊抓質量。由于文化淵源、歷史傳統以及現在的經濟發展形勢,我們需要這樣一種力量,推動社會發展取得實效。工匠精神的貫徹,就能夠實現于此。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工匠精神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潮流。這樣,如果在人才培養工作中,我們積極以此為指導,人才的培養就會滿足當今社會的需要。也就是說,我們要積極在高職院校的“雙創”人才培養中融入工匠精神。
2.加強教師培訓,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師隊伍
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的質量。所以,在高職院校的“雙創”人才培養中,科學貫徹工匠精神也要做好教師工作。高職院校要大力加強教師培訓,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專業教師隊伍。學校可以創辦講座、開展研討會、到訪其他學校等方式,激發教師隊伍對工匠精神的追求。教師之間也要相互交流,主動學習領悟工匠精神。只有教師自身具有工匠精神,在教學中他們才會傳遞給學生。就目前的高職學校師資情況來看,師資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還有不少教師教學態度不嚴謹。這都阻礙了高職教師隊伍的發展,不利于激發工匠精神以及建設雙創人才培養。所以,高職院校要把教師隊伍建設提上日程。高職院校要積極轉變思想,建構起以工匠精神為基礎的師資力量。除了上述學校、教師方面的舉措,學校還可以積極引進專業人才,聘請工匠精神專職名譽教師。這樣,學生就可近距離實際的建構關于工匠精神、創新創業的意識。這對學生發展來說,具有很強的引導作用。
3.積極對接社會實踐,塑造“雙創型”人才工匠
在高職院校中“雙創”人才培養中灌輸工匠精神,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學生工作。高職學校的學生在校學習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能夠更多的參與到實踐當中去。這種學習方式就決定了工匠精神的灌輸途徑。我們要把握其中重要的節點,也就是在實踐中滲透工匠精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培養計劃,將工匠精神劃分為階段式,對學生進行階段教學。首先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實踐前的理論培養。教師要把課程的理論知識系統講解出來,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素質訓練。這樣,學生就獲得了關于專業的基本知識。基于“雙創”培養的要求,對學生的素質訓練還要包括創新與創業的模塊。教師要不斷把握發展成果前沿,開拓學生眼界,以啟示他們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其次,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積極投身于實踐,向實踐討教。高職院校可與相關企業合作辦學,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這樣,學生就能實際參與,把理論落實到實處。此外,高校還可與企業等創建相關項目。學生可以全程參與,對于項目的開發,高校與企業可以給予充分指導。這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使他們深入感悟工匠精神。所以,高職院校要多渠道打通實踐這條路,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生既可以掌握知識,又能對接實踐,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四)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滲透“雙創”理念與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內涵深廣、博大精深,例如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愛崗敬業精神等。這些精神都能給人以正能量,我們在高職院校的“雙創”培養中,就可以有效利用。“雙創”培養有技能與思想兩個層次的要求。實踐就是技能方面的著力點,而在思想上,我們就可以把工匠精神的這些內涵對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去。教師可以收集相關工匠精神的代表,將他們的事例與學生分享。學校方面可以對此設置專門的課程,這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還可以開展富有特色的工匠精神活動。這些都有助于在學生的頭腦中打上工匠精神的烙印,形成工匠精神學習的良好氛圍。
上述都是高職院校在“雙創”人才培養中貫徹工匠精神的有效方法。學校、社會、教師都要做好相關工作,大力推進工匠精神建設,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創新創業水平,為社會發展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三、結語
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重實踐,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社會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雙創”人才培養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如何有效達到培養效果,是我們需要密切關注的。我們發現,在“雙創”人才培養中滲透工匠精神,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培養。所以,我們要尋找有效方法,大力推動工匠精神教育,推動學生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旭剛.高職“雙創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的關聯耦合探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7,(13):28-33.
[2]湯艷,季愛琴.高等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42-148.
[3]張旭剛.高職“雙創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的關聯耦合探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7,(05):31-33.
[4]劉志彪.工匠精神需要制度和文化支撐[N].人民日報,2016-04-27(04).
[5]陽桂桃.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推進途徑探索[J].中國培訓,2016,(12):15-16.
[6]劉晴.高職培育“工匠精神”的現實困境與理性思考[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7,(1):5-10.
作者簡介:
王來兵,男,1980年09月,漢,安徽繁昌人,講師,大學本科學歷,碩士學位,研究方向:軟件工程、教學管理,計算機基礎理論研究。
*基金項目:安徽省職成教科研規劃課題《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院校“雙創”人才培養模式探究》;項目編號:AGZ18070;
安徽省職成教科研規劃課題《基于績效管理體系的教學設備優化配置研究》,項目編號:azjxh17058;
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基于學分制環境下教務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務系統為例》;項目編號:2016jyxm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