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悅
摘 要: 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二者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兩者都使現代生產方式和人們生活方式發生轉變,我國現代經濟的發展注重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而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也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是我國建設新型經濟社會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 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生產方式;產業結構
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是進入20世紀后提出來的新的經濟發展思想,也是在人類經歷過資源危機和生存危機之后反省發展模式和生產模式而產生的。現代促進可持續發展和低碳經濟、循環經濟都是現在國家大力推崇的新的發展模式,都是應對現在全球環境惡化,以及全球變暖等新的措施。雖然兩者有相似之處,但是兩者也不盡相同。
一、兩種經濟模式的區別
低碳經濟是在商品生產、流通、消費過程中,通過降低能耗,減少溫室排放的總稱,通過技術改造、新能源研發等方法改變產業結構,實現經濟和環境共贏,是低消耗低污染的新發展模式。
循環經濟是在人類社會發展中,人們通過對產品進行原材料投入、加工、生產、消費懂啊廢棄物處理過程中,改變傳統的粗放經濟發展模式,形成新的依靠自然生態實現循環發展的新模式,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發展,形成資源投入少,資源消耗少,廢棄物產生少,環境破壞少的經濟發展模式[1]。循環經濟是人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這種理念和“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都是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二、兩種經濟發展模式相同之處
1、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都是現代生產方式的轉變模式。傳統經濟模式主要是粗放經濟,雖然高收入,但前提是高投入、高浪費、高排放,最終損害環境資源。隨著全球變暖環境惡化,以及資源枯竭的壓力,傳統模式很難推行。必須轉變經濟模式,尋求適應經濟發展的新要求,隨之產生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循環經濟主要從物質在循環利用降低能耗,減少資源緊張和環境污染。低碳經濟則主要從原始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2、都是為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兩者都在生產、流通、消費流域發揮巨大作用。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發展都要在生態發展能承載的范圍內發揮作用,充分節約資源,提高經濟發展效率[2]。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在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經濟模式,這兩種模式致力于一個目標,減少煤炭、石油的開采利用。在工業生產領域減少原材料的投入量,既是低碳經濟的要求,也是循環經濟的要求。廢棄物的利用可以減少原料消耗,共同完成節能的目標。
3、循環經濟和地毯經濟都強調技術和制度創新。都是以技術為支撐、制度為保障。低碳經濟發展帶動循環技術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又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這兩種模式都可以運行到生產結構的全過程。在經濟結構上進行改革,在消費環節制定一系列標識,推行兩種模式順利進行。
三、兩種發展模式側重點不同
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都是通過新的制度和措施制定的,其宗旨是一致的,推動傳統粗放經濟向現代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的經濟模式轉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但兩者也有不同之處。
1、兩者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循環經濟調整整個社會形態的發展,倡導在經濟全過程充分節約資源,以協調生態為核心,注重經濟與生態的有機結合。低碳經濟是針對碳排放,使用新能源,境地二氧化碳排放,減少溫室效應,這是在較高的發展水平上提出的經濟發展模式。
2、解決問題突破方法不同。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都是解決人類生存問題。但循環經濟是通過改善資源利用率和改善環境實現的[3];低碳經濟是減少大氣二氧化碳含量,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從生態系統提出來的的要求。
3、發展核心不同。低碳經濟發展的目的是低消耗,轉變利用新能源,核心是利用新技術,技術創新,改善人類生存環境;而循環經濟注重物質,是物質處于循環狀態,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4、發展背景和切入點不同。低碳經濟是英國首先提出,主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轉變西方國家對生產末端處理治理方式,形成產品的多次循環模式。兩者針對點不同,低碳經濟主要針對能源和全球氣候變暖,重點是建立低碳經濟結構,建立應對氣候變暖機制。循環經濟也是一種新的發展經濟模式,在生態方面提高經濟效益,改進技術,尋找替代能源。
5、措施實施方法不同。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都強調國際發展模式。在國際社會提倡減少使用石油、煤炭能源,建立一種低碳社會形態意識[4]。這種模式經過大力推過,并在各個生產環節實現,能促進人們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轉變,就能促使循環社會的發展。
四、結語
在我國現行發展過程中,要使經濟快速穩健發展,必然消耗大量能源,也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就必須要采取新的措施,保證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重視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發展。借鑒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基于我國現狀,切實保護我國經濟和諧發展和生態環境不受破壞。加強試點建設,推行低碳經濟試點,對行業實行分類指導,倡導循環經濟模式,減少原料消耗,較強資源循環利用,實現新的經濟結構。新經濟模式發展中,技術創新和制度建設也是新模式發展的保障。建立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要立足市場和國情,建立合理機制體制,使這兩種模式共同發展,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龔苗苗.我國綠色包裝產業發展路徑研究--基于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協調發展的視角[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8(4).
[2]劉正程.對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理論研究[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3).
[3]李萍.淺析德國低碳經濟轉型對中國綠色發展的啟示--從財政和金融的視角[J].中國商論.2016(11).
[4]任爍.低碳經濟研究綜述[J].現代商業.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