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歡,陳寧
四川省瀘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四川瀘縣646100
剖宮產主要應用于無陰道分娩指征且有生產需要的產婦,在分娩時切口疼痛引起產婦心理上產生不安、恐懼等負面情緒,對其術中應激和術后恢復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該次擇取48例剖宮產初產婦展開研究,探討舒適護理對其術后康復效果與舒適度的影響,希望能夠為臨床剖宮產初產婦的護理方案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收集的48例剖宮產的臨床資料來自于該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初產婦,而且在研究當中依據隨機數字法的分組原則將其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24例初產婦年齡21~29歲,平均(26.58±2.44)歲;孕周38~41周,平均(39.26±1.53)周;BMI為24~30 kg/m2,平均(26.37±2.24)kg/m2。24例實驗組初產婦年齡在20~29歲,平均為(26.36±2.44)歲;孕周38~41周,平均(39.32±1.48)周;BMI為25~30 kg/m2,平均(26.42±2.23)kg/m2。對照組基本資料與實驗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剖宮產初產婦采取常規護理,告知剖宮產初產婦及其家屬具體的手術流程、術后體位、術后飲食與注意事項,促進其早日康復。實驗組剖宮產初產婦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舒適護理,具體如下:①術前護理:一對一指導產婦剖宮產的技術優勢與益處,同時幫助剖宮產指征初產婦掌握剖宮分娩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向其介紹剖宮手術的具體流程,使其掌握各個環節的注意事項[2]。②術中護理:將初產婦安全送至手術室,并予以安撫和鼓勵。對手術室溫濕度進行調節,指導初產婦正確的體位擺放,幫助其創造舒適的手術環境。③術后護理:在手術結束后及時的母嬰接觸,讓產婦享受成為母親的偉大與喜悅。同時幫助產婦整理衣物,將其送回病房,并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工作。告知產婦正確舒適體位的方法,指導其合理安排喂奶時間,掌握正確的科學的喂奶方式。囑咐患者術后飲水和飲食的注意事項,在12 h內選擇流質食物,正常排氣后選擇普通飲食[3]。對產婦切口情況進行觀察與記錄,避免出現裂開與液化。
觀察兩組剖宮產初產婦如下指標:①舒適度: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初產婦的舒適情況,在護理操作、住院體驗等方面設置評分項目,總分是100分,很舒適≥95分,70分≤比較舒適<95分,60分≤不舒適<70分,很不舒適<60分,舒適度即比較舒適、很舒適與總例數的占比。②術后康復效果:指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與排氣時間等指標。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配對設計的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n(%)]描述,計量資料以(±s)描述。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剖宮產初產婦相比,實驗組24例初產婦舒適度更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剖宮產初產婦舒適度分析[n(%)]
與對照組24例患者相比,實驗組剖宮產初產婦術后康復效果更佳(P<0.05)。見表2。
表2 兩組剖宮產初產婦術后康復效果分析(±s)

表2 兩組剖宮產初產婦術后康復效果分析(±s)
實驗組(n=24)對照組(n=24)tP組別28.06±2.37 35.29±5.41 9.160 4 0.000 0下床活動時間(h)26.38±4.36 30.57±3.72 3.581 5 0.000 8 8.63±2.44 14.53±3.87 6.317 8 0.000 0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
剖宮產指征主要為胎盤異常、社會因素、巨大兒、胎位不正等,目前剖宮產已成為有后代繁衍需求與剖宮產指征患者必然選用的分娩方式。有研究顯示[4],很多剖宮產初產婦住院期間在多種因素影響下存在不適感,包括恐懼、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其手術效果,同時也顯著增加了胎兒窘迫的發生率,并且明顯延長了手術時間,術中疼痛感強,術后恢復慢。針對住院期間的剖宮產初產婦及其家屬展開有效的護理干預,滿足其護理需求,已是臨床護理工作的主要方向。舒適護理將提高患者主觀舒適度作為首要任務,在圍手術期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次數,鼓勵并引導患者接受剖宮產這種分娩方式,減少其排斥或恐懼心理,從而提高其對手術操作與護理工作的依從性[5]。同時,舒適護理可幫助剖宮產初產婦減少手術應激反應,降低疼痛程度與并發癥發生率。此外,舒適護理可最大程度增加患者的舒適感,引導其進入輕松的精神狀態。該研究顯示,采取舒適護理的實驗組24例剖宮產初產婦的舒適度、下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與住院時間分別為95.83%、(28.06±2.37)h、(26.38±4.36)h、(8.63±2.44)d,明顯優于采取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舒適度66.67%、下床活動時間(35.29±5.41)h、排氣時間(30.57±3.72)h與住院時間(14.53±3.87)d,提示舒適護理在臨床護理中有極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現階段,舒適護理的落實面臨的困境主要是需要護理人員投入大量的時間與患者交流和親密接觸,也需要護理人員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因此,需要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為廣大剖宮產初產婦帶來高質量的舒適護理。
由此表明,給予剖宮產初產婦應用舒適護理可顯著縮減其下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與住院時間,也可顯著提高其舒適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1]任韋帆,何花,陶愛琴,等.舒適護理對剖宮產初產婦舒適度和術后康復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2(15):3057-3059.
[2]王敏.剖宮產初產婦實施舒適護理對舒適度和術后康復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8):68-70.
[3]熊林.舒適護理對剖宮產初產婦術后康復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5,51(3):142-143,164.
[4]金錚錚,呂亞兒.舒適護理對擇期剖宮產產婦術后舒適度及疼痛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2):145-148.
[5]楊米枝.舒適護理對剖宮產產婦心理及舒適度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8(4):14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