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月蓉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上海201700
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由于深靜脈內血液異常凝結引發下肢靜脈回流出現障礙的疾病[1]。其形成主要原因多是因為靜脈出現淤滯、血管內膜遭受損傷和血液高凝而成。深靜脈血栓是脊柱骨折患者臨床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2]。脊柱圍手術期患者多處于長期臥床狀態,感覺功能和運動功能嚴重降低,患者下肢無知覺增加了DVT發生幾率,嚴重者可出現急性肺栓塞和死亡現象。該院對于脊柱手術患開展了優質預防和護理措施,取得了到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該院就診的102例脊柱圍手術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51例)和觀察組(51例)。包括腰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術)、腰椎不穩(內固定植骨融合術)、脊柱結核(病灶清除植骨內固定術)等手術患者。觀察組患者年齡在32~68歲之間,平均年齡(45.4±1.3)歲。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5~73歲之間,平均年齡(42.3±1.2)歲。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5例。選取患者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排除:精神障礙患者及重要器官嚴重疾病患者。該研究已經經過相關醫學部門審批,當事人均已知情;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常規傳統護理。觀察組:優質綜合護理。由于深靜脈栓塞臨床癥狀與體征不明顯,早期不易被發現,因此臨床上對其進行有效的預防和護理非常重要。具體護理方式如下:①健康宣講。同患者進行深入交流,對病情和預防做詳細介紹,降低患者恐懼心理,提升治療信心。對患者闡明大部分下肢深靜脈血栓多發生在術后1周左右,此期間加強圍手術期患者護理干預措施非常重要,加強其對疾病重視,提高治療依從性。要勸誡患者戒煙,降低尼古丁對血管損害程度。詳細記錄血液各項指標,有助于術前備藥。對雙下肢進行血管超聲檢查。②做好預防和看護工作。術后補液時做好靜脈保護及導管看護工作。術后密切注意患者肢體膚色及是否出現腫脹和靜脈充盈情況。患者保證2 500 mL/d水量,防止血液粘度過高。不要重復多次在同一患肢或同一部位進行穿刺。適當增加活動量,確保靜脈回流暢通,③采用物理護理。用彈力繃帶及加壓泵,減少靜脈出現淤滯現象,促進血液回流,減少深靜脈血栓產生。術中俯臥位時協助患者呈腹部懸空姿勢,避免對下腔靜脈壓迫。④藥物防護。利用低分子肝素降低血小板功能,防止引發大出血的可能。密切注意觀察傷口情況,嚴格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產生不良癥狀。⑤功能訓練。術后盡早開展功能鍛煉,麻醉藥效未完全發揮時開展下肢被按摩服務,間隔1 h按摩10 min。術后6 h即可開展下肢活動,將下肢置于15~30°位置,膝關節進行小幅度屈曲活動。促進小腿肌肉收縮,同時進行踝關節環轉運動,800次/d,促進股靜脈血流。⑥出院指導。有效降低深靜脈血栓院外發病率。術后45 d內靜脈扭曲現象依然存在,血流緩慢。因此,積極鼓勵患者做適度活動。了解長期臥床、長時間被動體位可時血流緩慢導致靜脈血栓形成。幫助患者制定康復訓練計劃。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應用護理滿意度量表進行評價,將患者對于護理服務效果的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種。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
臨床觀察,觀察組出現下肢浮腫患者7例,沒有發生血栓現象。對照組出現19例下肢浮腫患者,5例患者發生血栓現象。觀察組患者經過護理,臨床癥狀情況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和預防效果對比[n(%)]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高出對照組2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骨科大手術后DVT預防是國內外主要研究課題之一。臨床針對于脊柱手術DVT預防和護理的重視度往往低于對全髖、全膝等關節置換手術患者[3]。如何預防脊柱圍手術期深靜脈栓塞的參考資料比較缺乏,對于脊柱圍手術期DVT預防很不規范。因此,具相關資料報道,脊柱手術長期臥床患者約有近10%出現了下肢DVT,約有3/4患者發生于在癱瘓肢體上[4]。水分不足、肥胖、靜脈導管留置時間長等因素也是造成出現DVT的因素。脊柱手術患者下肢出現DVT主要是因為,脊柱手術患者往往伴有下肢感覺遲鈍、肌力降低,甚至癱瘓等癥狀,不具備其他術后會出現腫脹、體溫的改變特征,掩蓋了DVT發生的事實,醫護人員又疏于對該癥狀的仔細檢查。因此,產生DVT現象。脊柱手術患者并發DVT時癥狀不明顯,如果冒然采用不恰當下肢功能鍛煉極易產生肺栓塞現象,甚至死亡且搶救成功率極低[5]。因此,積極有效的預防和護理對于降低脊柱手術患者DVT癥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該文通過對實際病例觀察分析得出,觀察組患者沒有出現血栓現象,下肢浮腫患者也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顯示出觀察組患者采用的預防和護理措施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達96.1%顯著優于對照組7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醫患關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綜上所述,在臨床上對接受脊柱手術患者實施優質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減少深靜脈栓塞的發病率,提升患者康復信心。提高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屬滿意度,使患者臨床上治愈率得到了提升,在臨床上具有廣泛推廣意義。
[1]雷瑞新.脊柱圍手術期深靜脈栓塞的預防和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3):226-231.
[2]張玲華.3例脊柱手術患者在下肢深靜脈栓塞的圍手術期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16):31-32.
[3]呂月平,田愛軍.前后聯合入路脊柱腫瘤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J].中外醫療,2016,35(10):138-140.
[4]蔣靜.脊柱轉移瘤患者圍術期的護理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0):195.
[5]石雪.研究脊柱轉移瘤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