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武漢市漢口醫院骨科,湖北武漢430015
臨床上在治療骨折時常采用髓內釘固定方法,但此種治療方法在術后有可能會導致患者發生骨不連現象,對于骨折預后質量將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而針對下肢骨干骨折髓內釘術后肺感染性骨不連在進行治療時,可供選用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治療效果也有著明顯的差異性[1]。怎樣能夠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手術方法,現已成為了臨床治療骨不連的一項主要研究課題。該文選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1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就探討了采用擴髓保留髓內釘聯合附加側板植骨,治療下肢骨干骨折髓內釘術后非感染性骨不連的臨床療效情況,現報道如下。
該組研究共選取研究對象81例,均為該院所收治的下肢骨干骨折髓內釘術后非感染性骨不連患者。排除因感染致病的患者,病理性骨折及應用皮質激素與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將患者依據所選用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其中對照組共40例,男35例,女15例;年齡20~59歲,平均年齡(41.5±8.4)歲;骨不連時間11~16個月,平均(13.5±2.4)個月;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6例,高處墜落13例,摔倒7例,重物砸傷4例;損傷類型:閉合性骨折26例,開放性骨折14例。觀察組共41例,男36例,女15例;年齡21~58歲,平均年齡(41.2±8.6)歲;骨不連時間12~16個月,平均(13.6±2.3)個月;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6例,高處墜落14例,摔倒6例,重物砸傷5例;損傷類型:閉合性骨折27例,開放性骨折14例。將兩組患者的一般性統計資料展開對比分析,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更換髓內釘治療。采用藥物麻醉方式,使患者取健側臥位,保護好患肢。依據原有固定手術入路取出髓內釘,找出骨不連出現位置,開展擴髓處理,破壞髓腔內硬化骨與古劍西纖維軟骨。于髓腔內插入橄欖頭導針,并由軟性擴髓鉆位置實施擴髓處理,逐漸擴大并盡量保持在0.5 mm左右。精確測量探入髓腔內的導針長度,并依據選取合適的髓內釘。均保留骨折端面附近骨痂,鑿出的骨痂仍作為植骨使用。觀察組:采用擴髓保留髓內釘聯合加側板治療。麻醉方式與體位與對照組相同,以骨折斷面為中心點,由股骨外部切口切入,在骨膜下剝離并顯露出骨折一端外側或前外側約1/3位置,要密切注意要盡可能減小患者骨折斷面位置的骨膜和肌肉剝離區域大小,以避免對血運造成過度破壞,清除纖維組織,取出斷面間隙硬化骨,修平前外側骨痂。將側板置于患者骨干外端或前外端,應用3.0 mm克氏針鉆孔,采用雙皮質鎖釘軸心予以固定[2]。植骨操作與對照組一致。
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輸懸浮紅細胞量等相關手術指標,并通過術后隨訪及X線拍片檢查觀察患者的臨床骨愈合時間與影像學骨愈合時間,并展開組間對比分析[3]。
經臨床治療后,觀察組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輸懸浮紅細胞量、臨床骨愈合時間、影像學骨愈合時間等相關手術及預后指標對比中,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及預后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及預后指標比較(±s)
309.1±93.2 646.2±313.2 6.103<0.05術中出血量(mL)1.3±0.7 3.4±1.5 7.505<0.05術中輸懸浮紅細胞量(U)5.6±0.7 8.2±1.4 9.817<0.05 6.1±1.6 8.8±1.3 7.748<0.05臨床骨愈合時間(月)影像學骨愈合時間(月)觀察組(n=41)對照組(n=40)tP 84.5±46.7 163.1±97.4 4.305<0.05組別手術時間(min)
對照組的40例患者經臨床治療后,優25例,良10例,差5例,優良率87.5%;觀察組的41例患者經臨床治療后,優37例,良4例,優良率100.0%。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62,P>0.05)。
髓內釘是目前臨床治療股骨與脛骨干骨折最常用到的一種治療方法,此種操作方法簡便易行,但若手術操作不細致將很有可能會引起骨不連情況的發生[4]。采取擴髓保留髓內釘聯合附加側板植骨方法是基于傳統的髓內釘治療基礎之上,確保軸向與抗彎曲的穩定性,通過附加側板能夠有效提升患者骨折一端的穩定性,能夠為局部纖維軟骨鈣化及骨痂成型及連接提供優異的力學支持。同時這種治療方式還有著一定的固有到與骨傳導特征。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的優良率達到了100.00%,這一結果與相關人員的研究結果相一致[5]。
綜上所述,采用擴髓保留髓內釘聯合附加側板植骨治療下肢骨干骨折髓內釘術后非感染性骨不連,可起到十分顯著的治療效果,與更換髓內釘治療方法相比手術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低,骨愈合時間更快,是一種治療肺感染性骨不連的有效方法。
[1]鄭曉熙,余妙清,劉映裕,等.脛骨干骨折骨不連的形成原因及治療方法[J].中外醫學研究,2015,32(9):122-123,124.
[2]羅斌,周安令,常繼輝,等.下肢骨干骨折髓內釘術后非感染性骨不連的原因分析及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2):48-50.
[3]鄭金文,劉顯東,王小兵,等.下肢骨干骨折術后骨不連的原因分析及手術治療[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12):1236-1238.
[4]黃煥全,覃俊,韓中金,等.交鎖髓內釘治療下肢骨折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4,11(6):731-732.
[5]祝應平.下肢骨干骨折髓內釘固定術后骨不連21例治療體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6):56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