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翊
呼和浩特市蒙醫中醫醫院骨科,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這一病癥出現的要素各式各樣,大多即由于關節軟骨被損壞而引起病理變化型綜合征,多發生在中年同老年一類患者內,臨床方面體現為膝關節發生水腫、疼痛等,甚或是發生變形。現階段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加以治療的方式包含手術方式、保守方式,但是均不具備優良的治療成效。手術方式包含膝關節置換手術、清理手術,但是手術本身的開放性極易導致過大的傷害且手術過后康復較緩,且手術本身的單獨性讓成效不夠理想[1]。該文探討并研究了關節鏡下清理術協同術后的全程康復運用到給2014年4月—2017年4月來該院就診的102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予以治療期間的成效,現報道如下。
把來該院就診的102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根據具備差別的治療方法分為3組。組一內有患者34例,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6例;患者的年齡為41~76歲,平均年齡為(58±2.22)歲;組一關節鏡下清理手術治療。組二內有患者34例,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10例;患者的年齡為43~79歲,平均年齡為(61±3.01)歲;組二手術以后全程康復實施治療。組三內有患者34例,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5例;患者的年齡為47~81歲,平均年齡為(64±3.90)歲;組三關節鏡下清理術協同術后的全程康復加以治療。對比3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后,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組一患者關節鏡下清理術開展治療,組二患者膝關節康復手術實施治療,組三患者關節鏡下清理術協同術后的全程康復加以治療。關節鏡下清理手術即依據受到傷害的狀況,具備選擇的削去由于炎癥而增殖的滑膜類組織,削去或是清除局部被傷害的半月板;搔刮出現異常的軟骨;磨平變成關節運動負載的各類骨贅,并把游離體拿走。手術過后全程康復即實施全程整體型的康復治療,應運用各類光波一類方式開展物理型治療,能夠凸顯出減弱疼痛感、消散炎癥、強健肌肉一類功用,同時,還應對膝關節開展鍛煉,讓其本身的作用盡早康復。對非手術患者開展康復治療的方式包含了:①物理型治療:清除炎性腫痛,提升淋巴同血液本身的循環能力,減弱疼痛感,增多對肌肉實施訓練等。②借助磁療、短波、激光一類方式予以治療。③膝關節相應的功能鍛煉:應對踝部同髕骨一類位置開展鍛煉,對股四頭肌開展適宜的收縮訓練,開展滑板、壓膝、踢腿同負重一類鍛煉,逐漸增多抗阻一類鍛煉、平衡功一類鍛煉等。2次/d,單次40~60 min。④冷敷:鍛煉過后,每次均應對膝關節加以冷敷,防止腫脹、疼痛一類癥狀過重,單次10~20 min。
記錄3組患者在治療以前與治療過后的Lysholm評分同McGill評分。
該次試驗探究內的全部數據均借助了SPSS 19.0統計學軟件加以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組患者在治療以前的Lysholm評分、McGill評分加以比較發現差異無統計學的意義(P>0.05);3組患者經過治療以后的Lysholm評分、McGill評分加以比較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3組患者在治療以前與治療過后的Lysholm評分、McGill評分[(±s),分]

表1 對比3組患者在治療以前與治療過后的Lysholm評分、McGill評分[(±s),分]
?
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開展膝關節一類手術治療即為了清除形成疼痛感的各類因素,使得關節面能夠回歸整齊,消除制約到關節運動的各類要素,減弱髕骨-股骨、股骨-脛骨這類關節面本身的載壓,于實施治療期間應維持無痛感,讓膝關節得以維持于正常或是趨于正常的運動范圍中[2]。這一手術方式無法全方位清除患病的各類要素,讓關節構造全部康復,但是,可以清除關節本身的惡性組織、炎癥介質,提升關節自身的平穩性,改進其自身的環境,減弱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生惡化的速率,對這一病癥加以治療過后的成效也較為顯著,然而,臨床方面的改進狀況不一致,成效也具備相應的區別,一般認為是由于手術期間醫護人員實施操作不標準所導致的。因此,于開展手術期間,應確保手術本身的嚴謹性、正確性,防止出血過量,使得手術過后患者本身的功能不能夠盡早康復。由于中年同老年患者開展了手術過后需要長時間穩固,就極易讓關節麻木,營養缺乏,而全程康復就能夠輔助這類患者在手術過后更快地康復,同時還可以減少身體的疼痛感。
手術過后實施康復治療可以促使膝關節本身的功能得以康復,優良的康復鍛煉還是提升治療成效的根本前提。堅持開展正確的康復鍛煉,能夠提升關節開展運動的有關能力,減弱疼痛感,維持手術成效。關節鏡下清理手術過后的康復鍛煉即借助全程整體型康復方式開展部分理療,以借助相應的對策鍛煉關節本身的運動能力,提升肌肉自身的忍耐能力,并強化患者本身關節的平穩性,使得其運動能力逐步變強,最終促使患者自身關節的牽拉能力、活動能力、彎曲能力等得以康復。
在開展了關節鏡下清理手術過后,對患者實施恢復宣教一類活動,提升其全程康復這一理念,即康復治療的重中之重。通常狀況內,在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實施治療期間,在實施關節鏡下微創這一手術期間,應確保與病理變化有關的組織構造全方位消除,并實施合理的總體型康復治療對策,以保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相應的治療成效[3]。一般在圍手術期內就應實施康復宣教,確保患者認知并把握了康復鍛煉相應的成效、功用,手術過后依據患者的具體狀況匯編出全程康復規劃,監督患者依據規劃堅持開展康復鍛煉,應定時回訪,長時間監管,保證患者可以依據規劃開展合理的康復治療。
綜上所述,關節鏡下清理手術協同手術以后全程康復運用到給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予以治療期間具備尤為優良的成效,同時也具備臨床方面的運用價值。
[1]張帥,邰東旭.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2016,8(25):146-148.
[2]蘇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治療進展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6,8(2):145-146.
[3]李竟.溫針灸配合推拿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J].新中醫,2015,47(1):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