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暉
近日,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在官方網頁上刊出了一篇長文《重新定位——瓜達爾及巴基斯坦在亞洲的新角色》,介紹中巴經濟走廊帶給巴基斯坦的機遇。文章以中東的讀者群為目標,這倒讓我這個中國讀者獲得了旁觀的角度,而長文內容讓我相當地驚訝。
關心國際形勢的朋友近些年都會注意到瓜達爾港,它是巴基斯坦面向阿拉伯海的深水港,距霍爾木茲海峽不遠。用文章作者的話說,瓜達爾的開發是個“蹣跚起步的故事”,當初這片土地屬于阿曼,1958年巴基斯坦從阿曼手中將其買下,隨即便試圖加以建設,在1969年接洽蘇聯,1973年又找到美國,經歷各種曲折,一直沒有進展。直到2001年,中國同意參與瓜達爾港的建設和開發,轉機才出現。2013年,兩國決定共建“中巴經濟走廊”,瓜達爾港是這條走廊連接印度洋溫暖水域的終點,這一下,它變成地緣政治中的樞紐,重要性發生了躍升。及至“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將中巴經濟走廊包括在內,瓜達爾港在世人眼中的意義便愈加的不同了。
中文網上討論瓜達爾港,主要關注它對于中國的意義。“重新定位”一文不同,是向半島網的讀者介紹巴基斯坦的相關發展前景。文中透露,巴方期望利用這個港口的中轉角色,在旁邊建立起工業園區,引入石油化工、鋼鐵、汽車制造等工廠。另外,把瓜達爾建設成一個靠現代科技運轉的“智慧城市”,模仿迪拜模式,發展高級住宅社區和旅游區,打造度假休閑產業,吸引周圍各國的高端人群前來居住和消費,甚至希望中國的航空業能把一部分轉機業務從迪拜移到瓜達爾,與迪拜展開全方位的競爭。
這篇文章還進一步介紹,在中巴經濟走廊沿線,中國展開各類基礎建設,對當地人民的生活與生產都是重大利好。比如可以解決巴國的用電荒,目前,這個國家電力短缺嚴重,導致工廠經常停工。很有意思的是,在巴國內部,為了讓中巴經濟走廊經過自己的省份,幾個相關省之間爭執激烈,最后成立了一個協調委員會來加以解決。
作者阿里夫·拉菲克(Arif Rafiq)是一位巴基斯坦專家,致力于研究該國的改革與安全問題,在本國媒體與西方媒體上都頗活躍,也參與智庫工作。就是這樣一位可以說精英知識分子,把中巴經濟走廊當作巴基斯坦扭轉國運的契機,希望祖國借助這條走廊的成功實現經濟起飛,在亞洲的發展中獲得領先優勢。他寫道:“中國人已經證明了他們在巴基斯坦建立世界級基礎設施的工程能力,但是這些基礎設施能否將巴基斯坦的經濟表現引上一條足以引領亞洲虎隊伍的道路,還有待觀察。”
在文章結尾,作者用一個生動的例子表達了巴國人民的心情:當地一位退休少校用烏爾都語寫了一首詩獻給瓜達爾港,詩中暢想,世界各地的貿易商們給瓜達爾帶來“迪拉姆和美元”、“歐元和人民幣”。拉菲克說,這實際上表達了很多巴基斯坦人的愿望,那就是讓這個國家遠離恐怖主義,與和平的貿易相伴。全文最后一句為:“也許,巴基斯坦加強與世界最大經濟體(即中國)的關系,會更快地脫離‘美式反恐戰爭的束縛,而從亞洲新興的‘財富世紀中受益?!敝灰獙Π突固股杂嘘P心,就能體會到這一句話中的苦澀。
前不久,伊朗媒體放出消息,一項規劃在醞釀,要把伊朗的查巴哈爾港與瓜達爾港連接起來,兩港形成合作,而中國表示有興趣參與這一工程。查巴哈爾港面向阿曼灣,與瓜達爾港相距僅72公里,如果兩個港口真的以高鐵相連,那么大概周圍地區的經濟形勢會引發連鎖反應。半島網上此際登出這篇長文,想來,對于以瓜達爾港為焦點出現的新機遇,中東地區尤其阿拉伯半島諸國頗為敏感,同時也充滿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