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堃熒
遙想2014年“前任”系列第一部《前任攻略》上映的時候,銀幕上還是“小妞電影”的天下。從《失戀33天》《分手合約》一直到《等風來》《重返20歲》《北京遇上西雅圖》,都收得盆滿缽滿,一度成為影視圈項目PPT的熱門選擇,大有“得小妞者得天下”的宏愿。
但時光走到2017年,電影圈里的鐵律正在被市場逐個擊破——你以為進電影院的都是年輕人,青春片一定好賣,青春片卻在潮水一般的風氣過后迅速呈現出頹勢;你以為進電影院的一定追求聲光電特效,突然間連3D魔幻片也不一定有票房保證了;你以為電影院是男女青年談戀愛的理想去處所以愛情片一定好賣,奇怪的卻是鐵血男兒戲《戰狼2》破了華語片最新票房紀錄。
年底,當《前任3:再見前任》選擇在《芳華》和《妖貓傳》的余熱夾擊中上映時,幾乎沒幾個人看好——首先,小妞電影已然式微;系列電影的前兩部《前任攻略》《前任2:備胎反擊戰》在豆瓣上都只有5-6分,徘徊在及格線邊緣;第三部的名字又起得如此不溫不火——怎么看,都像是一部賀歲檔的炮灰。
然而,當《芳華》把老年人拉進電影院,當《戰狼2》把男人拉進電影院,神奇的一幕發生了:《前任3》又讓小妞電影死過翻生!票房直沖14億,已經超過《妖貓傳》兩倍以上。
什么是小妞電影?說簡單點就是浪漫喜劇愛情片,通常以年輕女孩為主角,受眾也是青年男女。名曰“小妞”,其實卻可以蘊含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在男性掌權的電影界,也曾是一股清流。比較著名的如《熱情如火》《麻雀變鳳凰》《當哈利遇見莎莉》《巴黎拜金女》,明面上是談情說愛的喜劇片,暗地里卻夾雜了不少編劇的私貨。典型的“Romantic Comedy”里頭,暗藏了編導的價值觀。
當年,拍攝了兩部《北京遇上西雅圖》的女導演薛曉路,就將自己的作品稱作“價值觀電影”。到了第二部《不二情書》,更是將自己對于紙質書時代的迷戀通通融入,感動力不亞于當年經典的《電子情書》。
這些“小妞價值觀”電影的誕生,對于華語喜劇片大有補益——喜劇不只是耍貧嘴,更是將有趣的人物放在特定的情境之下,看他們本身能夠觸發什么樣的化學反應。薛曉路曾說:小妞電影在好萊塢已經是非常成熟的類型,有非常嚴格的創作規律,比如男女主人公性格差距很大,觀眾也知道,反差越大越難走到一起,而編劇的功力就是讓他們順理成章地在一起。
反觀如今的《前任3》,也可說是電影創作規律化的合格之作,一步一勢,一舉一動,起承轉合都符合類型電影特征。但它的特別在于:性格差異不算太大的兩對男女主人公,經歷諸多波折,最后還是沒能走到一起。這一次,前任終于說了再見。再見,就等于再也不見。
這樣的故事并不算稀奇,《前任3》的故事很可能在你看完電影之后的一周之內就被忘得精光,但這并不妨礙觀賞它的過程中充滿了愉快——愉快不僅體現在接地氣的臺詞;也體現在合則來不合則去的現代愛情觀。這兩件事看起來簡單,真正能做到的卻沒有幾個人。尤其“接地氣”“走心”這樣的詞,流行了好幾年,真正能寫出讓觀眾“不尷尬”的劇本來,還真少見。如此一考量,《前任3》真可算是2017年華語片里最接近于我們日常生活的電影了。它的喜人票房為業界傳遞了一個訊息:說到底,觀眾還是想要在電影里看見自己的生活,《芳華》如是,《前任3》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