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明
[摘 要]高校教學管理人員在學校從事教學管理工作,負責教學正常運行,維持教學秩序,其作用不可忽視。目前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工作量大,責任大,晉升難,待遇低,缺少培訓,職業倦怠凸顯。地方高校應重視教學管理人員的職業狀況,探索對策,改善教學管理人員職業倦怠狀況。
[關鍵詞]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職業倦怠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12-0183-03
高校最主要的任務是為社會發展培養人才。教學工作是學校最基本的工作,教學運行是教學工作的關鍵環節,教學管理人員在學校從事教學管理工作,負責學校教學的正常運行。近年來,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的職業發展現狀、晉升通道、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教學管理人員產生職業倦怠,這對教學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一、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在教學中的作用
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主要分布在教務處和教學單位(院、系、部、教學中心)崗位工作,負責日常的教學管理,維持教學秩序,保證教學正常運行。教務處教學管理人員主要負責統籌全校教學工作,制定學校培養方案總則、課程設置指導性意見、學籍管理、實踐教學、學科競賽等教學管理文件和管理辦法;組織大型考試(四六級英語考試、期末考試等);負責各類教學評估、教學項目的申請、教學質量監控、教學檢查、教材管理等工作;統籌全校課程的開設;負責審核學生畢業資格,發放各類證書等工作。教學單位的教學管理人員主要是按照教務處的要求,制定專業課程設置方案,確定每學期的開課計劃和實踐教學環節、下達教師教學任務、計算教學工作量、按照教學進程的要求,編排課表,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考試、上傳下達教務處的各種通知,組織各種教學活動,完成學校和教學單位的各種教學工作,解決每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可見,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在教學工作中的作用巨大,他們在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師學生之間起到橋梁的作用。
二、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的職業要求及現狀
教學管理人員職業素質是指教學管理人員從事教學管理工作所具有的思想道德、業務、身心素質和水平。[1]思想道德素質主要指政治理論水平,熱愛教育事業,愛崗敬業,有責任心和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教學管理人員業務素質包括知識素養和能力素養。知識素養指文化基礎知識、教育理論知識、管理專業知識等;能力素養指基本能力、專業能力、管理能力。身心素質是身體和心理素質的總稱。教學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知識素養、較強的業務能力,同時身心健康,性格溫和,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近年來,地方院校為了適應發展,不斷深化改革,探索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教育教學改革。這些改革很多都落到了教學管理工作之中,需要教學管理人員為之努力工作才能實現,這就造成教學管理人員工作繁重、壓力增大。但目前許多地方院校的決策者都普遍認為,教學管理人員只是“辦事員”,不重視教學管理人員的職業發展現狀,這導致教學管理人員不受重視、待遇差、晉升困難,教學管理人員感覺前途渺茫,這些都加劇了教學管理人員的職業倦怠。[2]為了研究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的職業狀況,我們從性別、年齡、學歷、職稱、教學管理工作年限、工作狀態等方面,對北京某地方院校的39名教學管理人員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一)工作重,壓力大
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工作繁重。以學院教學秘書為例,教學秘書負責處理學院教學運行中的各類問題,保證學院教學秩序正常;負責落實學校教學管理規章制度;負責收集、整理各類教學信息,保管各類教學文檔(教學手冊、課程檔案、試卷等);參與制定專業培養方案、專業課程設置、教學進程;參與推優、招生與錄取工作;統籌各類課程的開設,編排開課計劃和課表,組織學生選課;進行學生學籍管理、教材發放、畢業設計答辯工作的安排;負責落實和協調各類專業檢查、專業認證、專業評估和教學評估;負責各類教學項目的申報、檢查和結題等。此外,還有各種突發或臨時性的工作,比如教師臨時調課,學生緩考等。參與調查的39位教學管理人員都反映教學管理工作瑣碎、任務繁重,上班忙碌辛苦,平時經常加班,節假日也通常因為教師調課、學生補考、補辦學生證件等事不能休息。
(二)人員少,流動大
地方院校普遍不重視教學管理人員,問題的核心可能源于對“管理不是科學”的模糊認識,加之沒有充分了解教學管理的本質及特點,認為教學管理工作是一件簡單的事務性工作,誰都可以干。因此,地方院校在進人、晉升及培訓等方面,向教學和科研人員傾斜,教學管理人員編制數少,人員短缺。教學管理人員晉升困難,不能參加教師的職稱晉升,只能通過行政提拔才能晉升,前途渺茫,教學管理人員流動性大。目前,多數地方院校實行崗位聘任制,三年聘任一次,每次聘任中,達到聘任條件的多數人都不會優先選擇教學管理崗位,而是選擇人事處、科技處等行政崗位;基層(學院、系)教學管理崗位因為要面對一線的教師和學生,其工作繁重、瑣碎,時間性強,責任大,稍微懈怠就可能造成教學事故,影響面大,選擇競聘的人更少。形成這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在工作中普遍感覺身心疲憊,壓力大,待遇差,晉升渺茫,如果有其他的機會,一般都會選擇離開教學管理崗位。所以,目前地方院校普遍的情況是教學管理崗位人員少,流動大,很多基層教學管理崗位處于缺編狀態。在我們所調查的39位教學管理人員中,在教學管理崗位工作15年以上的,都是本科學歷且年齡在43歲以上的女性。
(三)晉升通道狹小
目前,在地方院校實際工作中,主講教師、科研人員、實驗室人員等被認定為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參加每年至少一次的職稱評聘,大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只要完成相應的教學工作量和科研任務,幾乎都能晉升。此外,專業技術人員還能參加地方院校干部的提拔和行政職務的競聘,有多條晉升路線。而教學管理人員因為從事的是教學管理工作,這被認為是行政管理工作,大多數地方院校的教學管理人員歸屬行政管理系列,晉升主要依靠職務晉升,干部提拔。教學管理人員由于整天事務纏身,在行政上被提拔的機會遠遠少于機關的其他行政人員,職務晉升非常難,即使在工作中善于總結經驗,積極開展研究,承擔研究項目,撰寫研究論文,也不能參加職稱評聘的晉升,大多數教學管理人員多年得不到晉升,晉升通道狹小。我們所調查的39位人員幾乎都是初級和中級職稱。endprint
(四)不受重視,待遇差
地方院校不重視教學管理人員,主要表現在教學管理人員的職稱、工資待遇很難與同等年限的專業技術人員相比。工作累、待遇差決定了教學管理人員在學校的地位、認同度低。此外,學校的出國深造、國內訪學、職稱晉升指標等各種政策和激勵措施都傾向于教學和科研人員,獎勵也以教學科研為主,教學管理人員幾乎沒有出國、訪學等的機會,學校對教學管理人員的重視基本上停留于表面。過重的工作壓力,較低的待遇,使得教學管理人員產生公平感缺失的失落心理,導致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對工作缺乏熱情和主動性,職業倦怠逐漸凸現。我們所調查的39位人員都一致認為教學管理崗位在高校不受重視,沒有前途,工作辛苦,待遇差。
(五)缺乏培訓
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啟動,要求教學管理人員提升職業素質。計算機、網絡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要求教學管理人員不但要具備專業知識、管理能力等,還必須掌握信息管理和處理技術。但目前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因缺編導致工作繁忙,經常加班,教學管理人員學習和培訓的機會很少,幾乎沒有外出學習的機會,學校的崗位培訓也很少。在我們所調查的39位人員中,沒有一位教學管理人員接受過系統的學習培訓,偶爾有培訓機會,也因為工作繁忙,無法抽身前去。
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普遍感覺工作累、壓力大、疲于應付各種事務,職業發展空間狹小,公平感缺失,沒有成就感,并由此產生心理失衡和職業倦怠,這不利于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要改變這一情況,必須正確認識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從學術的本質和特點出發,探索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職業倦怠的解決途徑和對策,以促進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措施及對策
(一)改變觀念,認識教學管理工作的本質和特點
在視教學管理人員為“辦事員”的觀念下,多數地方院校至今沒有深入研究和探討教學管理工作的理論體系,忽視了教學管理人員的專業性、服務育人等特點[3],更強調教學管理人員的行政性,將教學管理簡單地納入行政管理范疇,這不利于地方院校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地方院校決策者應當改變觀念,明確教學管理人員在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首先,教學管理人員是地方院校教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工作正常運行的重要保證,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橋梁,是高校良好教風和學風的協調者;高水平的教學管理和服務是對人才培養的有力支撐。其次,從教學管理工作的本質和特點出發,將教學改革、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學管理結合起來,這樣人才培養才能落到實處。第三,解決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的職業倦怠狀況,重視教學管理人員職業發展,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崗位聘任條件,比如要求教學管理人員必須具有一線教學工作的經歷,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待遇,讓一些優秀的教師參與到教學管理工作中來;同時通過培訓等手段提高現有教學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讓他們也參與到專業的教學活動中,將專業教育、人才培養和教學管理有機結合起來。
(二)增加人員,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工作量
要改善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職業倦怠的現狀,必須增加教學管理人員編制數量,減輕工作量,合理分工,讓教學管理人員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4]其中主要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增加人員,改善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工作繁重的狀態。第二,加強教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新媒體技術減輕教學管理人員繁重的勞動,探索將教務管理系統擴展到教學管理的全過程,減少事務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讓教學管理人員騰出時間和精力總結工作經驗,開展學習、交流和研究,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使他們具有職業發展的成就感和歸屬感。第三,改變目前多數地方院校按照專業數和學生人數核定教學管理人員編制的做法,以專業發展,人才培養的需求配備教學管理人員。在教學主管部門,需要配備具有學科背景的高水平人員,引領地方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基層教學單位(學院、系)教學管理人員的崗位數,不但要考慮專業數、學生人數、教師人數,還應該考慮開設課程的數量。
(三)探索建立一套適用于教學管理人員的晉升機制
多數地方院校目前的晉升機制按照不同的系列設置,教師、科研人員和實驗人員、學生輔導員、教輔人員等的晉升主要是職稱的評聘,每年一次;行政管理人員的晉升是職務的提升,即干部提拔,大概三年一次。地方院校的教學管理人員基本上屬于行政管理系列,不能參與職稱的評聘,只能參與職務的競聘。在行政干部的職務競聘中,教學管理人員由于工作的對象是教師和學生,工作繁忙,無暇經營人脈關系,在競聘中處于劣勢。在職務晉升中,機關核心部門的行政人員提升的機會往往比較大,教學管理人員很難得到晉升,職業發展空間狹小。因此,探索建立適用于教學管理人員的晉升通道,對于解決教學管理人員工作倦怠,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意義重大。要建立適用于教學管理人員的晉升機制,應該充分考慮教學管理人員在地方院校教學運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可以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將教學管理人員的崗位工作年限、師生對其工作評價、工作成效等作為晉升的條件。第二,教學管理工作要求教學管理人員具備一定的學科、專業背景,掌握人才培養規律,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基本要求,熟悉當今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和教育教學改革方向等,因而教學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學術研究成果、教學成果、承擔的項目、研究論文等應該作為其晉升的條件。第三,教學管理人員晉升時必須考核其在教學改革、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和貢獻。第四,在晉升的職數、級別的設置、工資待遇上向教學管理人員傾斜,改善教學管理人員目前的職業倦怠狀況,鼓勵學校的優秀人才投身教學管理隊伍。
(四)建立培訓體系,加強教學管理人員的培訓
通過對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職業發展現狀的調查和分析,我們發現目前地方院校教學管理人員普遍忙于瑣碎的教學管理工作,缺乏培訓,工作效率偏低。地方院校應該建立培訓體系,加強教學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教學管理水平。第一,建立培訓體系。對剛入職的教學管理人員進行崗前培訓,讓他們熟悉學校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熟練使用教學管理信息系統、明確教學管理工作程序、培養與教師和學生的溝通能力等。對于工作2-3年的教學管理人員應該進行提升培訓,讓他們主要參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專業認證及專業評估等工作;參加教學改革研討會,外出調研等活動,了解專業發展和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趨勢;參與教學改革實踐,掌握人才培養規律。對于工作4-5年的教學管理人員,應該鼓勵他們總結經驗,申報教學改革課題,深入研究教學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將教學管理的工作實踐進行總結提煉,撰寫研究報告和論文,提升理論水平。第二,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5]鼓勵教學管理人員結合實際工作,積極參與職業培訓和資格認定,取得教師資格證、心理咨詢師證等,這有助于與教師和學生的溝通。第三,讓教學管理人員參加技術技能的培訓,創造條件和機會,讓教學管理人員提高計算機、網絡、新媒體的運用能力,熟練操作教學管理系統,完成學籍管理、編排課表、安排考試等教學管理日常工作,熟練利用網絡和新媒體發布教學管理的各類通告,并與教師和學生建立高效的信息溝通途徑,及時反饋和解決教學運行中的相關問題。
高水平的教學管理和服務是對人才培養的有力支撐,其蘊含在管理和服務工作中的先進理念和思想,往往為師生所接受。地方院校應重視教學管理工作,重視教學管理人員的職業發展現狀,積極尋求有效措施,營造公平公正的政策環境和積極向上的管理文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教學管理人員職業倦怠問題,提高教學管理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 鄭虹.淺談高校教學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與修養[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46-47.
[2] 楊志耘,鄭軍,劉玉威.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的狀況與對策[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3):82-84.
[3] 廖勝.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的角色意識和服務意識[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3):129-135.
[4] 林華先.淺談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J].科技咨詢(科技.管理),2013(27):45-50.
[5] 曾艷.以人為本加強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隊伍建設[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86-87.
[責任編輯:陳 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