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云 聶加龍
摘 要:在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的背景下,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并沖擊著傳統思政課程教學模式。傳統思政課程教學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創新性不高、改革還不夠深入,所以,思政教育課程的改革要跟上信息化時代的步伐。本文就以信息時代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進行分析,希望能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信息化;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
在高校的教學中,思想政治教學作為高校的必修課,對其學生有著重要作用。思政教學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樹立健康的三觀,所以,我們要把高校思政教育課程改革作為頭等大事,而且還要分析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怎樣對課程進行改革,才能促進思政教育課程的發展。
一、基于信息化時代下高校思政教學改革因素
外部原因:就以世界信息發展的現狀,我國信息發展是比較為晚的。由于經濟全球化的原因,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步入信息時代。計算機的出現,標志著我國科技的革新,它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學習,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了解并掌握知識。時代在變化,教育也需要符合社會發展現狀,要及時對教育模式進行更新,以適應時代的特征。
內部原因: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教學模式上不斷改革,但改革效果不佳。其原因是:在教學課程中,大多是學生配合老師,老師是主體。在教學方式上,傳統的教學模式抑制了學生的發展,導致學生缺乏個性,缺乏學習中必要的創造力,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發展。相比新型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明顯性的缺陷,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信息發展的趨勢來說,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有一定的沖擊性,但還是利大于弊的。就現在的大學生來說,都很少會在課堂中專心致志的從頭聽到尾,所以才要大力提倡思政教育課程的改革,用新穎的教學方式來授課。要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們化被動為主動,進而提高課堂效率,促進高校思政教學的教學目的。[1]
二、基于信息化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效果
(一)教學資源的不斷引進
我國在思政教育方面一直都是以政策來支持的,各大高校在思政教育改革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根據實際的高校的改革情況來說,是有一定成效的。建立了思政教學網站,設置了網上課程學習、教師資料庫、教學評測軟件還有教師思政教學培訓以及關于思政方面的資源,好的資源建設,能夠為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堅實的信息基礎。
(二)改革有明顯的成效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的引導下,督促著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實行。一些高校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就比如:有些大學就對思政教育實施了改革,在思政課程上就采取了微課,運用信息技術的實時傳輸和信息影像功能,結合學生們比較喜歡的QQ、微信以及相應的課程軟件,實行在線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選擇任何時間地點,不受限制的與教師交流。況且,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針對知識有比較專業的管理,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思政的理解程度,并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再推動整個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從整體來看,體現了信息技術對高校思政課程是有促進思政課程學習的作用。[2]
三、基于信息化時代下高校思政課程模式改革的對策
(一)創新理念
好的思想是何其重要之事,在改革中起引導作用。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想要有效的實施思想政治課程改革,就得先要有個創新的理念,只有創新理念先進了,在實施改革措施中才能持續發展。在整個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老師主要是以一個引導者的角度來教育學生,讓學生成為參與者和創造者。把學生當做主體,要以學生的個性為主要的改革發展目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而且還應該了解學生自身的發展情況,好為其量身定做發展方案。在教學方面,老師要嘗試脫離課本,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多灌輸些創新理論。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思政教學,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3]
(二)創新師生互動交流模式
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與老師之間在上課的過程中是缺少互動和交流的,而且師生之間的交流也不夠科學性、趣味性和有效性,課堂的積極性就會越來越低,最后形成思政課堂效率不高,達不到思政課堂預期的目標。所以要基于信息時代背景下,實施思政課程的改革,創新師生間的交流模式,運用科學技術使得雙方的交流能夠起到相互理解和交流,激發更多的可能性。
(三)完善教學評價系統
在整個教學過程,教學評價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相互配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共同完成教學評價,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在完善教學評價方面主要從三個地方著手:首先,評價來源可以多元化,讓學校的各個相關人進行評價,讓評價的可能性更大,學生也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其次,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多方面給予評價,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第三,評價要多樣化,可多使用不一樣的方式,不要只限制一種評價方式,如:問卷評價、網絡評價等,盡量讓評價的方式科學化,讓評價信任度更高。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要積極的完善教學評價系統,對高校思想政治課模式不斷改進創新有促進作用。[4]
四、結語
就目前而言,思政教育課程的發展是需要改革才能充分發揮思政教育課程設置的意義的,在信息時代發展下,一些傳統的課程要及時結合時代的特征才能達到改革的預期效果。結合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優勢,思政課程才能夠解決課程的枯燥性,創造更多的趣味性。我們都明白太安定的目標找機會削弱發展的動力,就會沒有進步的余地。處于信息技術時代下,不發展、不改革就很容易被時代淘汰;而且,在實際中很多高校實施了思政教育課程改革,運用了新型創新課程的模式,充分發揮創新型課程的優勢,帶動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但思政課程還需要不斷的進行改革和創新,共同推進高校素質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冬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J].黑龍江科學,2018,9(17):88-89.
[2]曹奕.人才培養與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江蘇高教,2018(09):103-106.
[3]張靜,王曉慧.優化與創新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9):124.
[4]安亞萍.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改革路徑[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8,28(04):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