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琳
摘 要:如今已經超過3萬座清真寺遍布中國大地,我國現(xiàn)存百年清真寺建筑既受阿拉伯傳統(tǒng)建筑裝飾風采的影響,也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裝飾風格,分為兩大體系:一是以木結構為主的中國古典廟宇式建筑風格;二是以阿拉伯建筑風格為主,加以中國地方性民族特色的清真寺。清真寺黑龍江地區(qū)在這片富饒的黑土地上繁衍生息,結合當?shù)氐娘L土人情、自然環(huán)境逐漸形成了黑龍江地區(qū)特定的建筑風格,也成為論文的主要研究對象。清真寺不僅是古建筑中富有靈魂的體現(xiàn),也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將對黑龍江地區(qū)最具代表性的清真寺古建筑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建筑風格、結構樣式、建筑裝飾等方面進行特色研究。
關鍵詞:黑龍江地區(qū);清真寺;古建筑風格;建筑裝飾
一、黑龍江地區(qū)清真寺古建筑現(xiàn)存概況
經過篩選數(shù)據、實地考察后得出如下結論:黑龍江現(xiàn)有清真寺三十余座,現(xiàn)存百年以上清真寺10座。其中哈爾濱市現(xiàn)存6座,即呼蘭清真寺、香坊清真寺、哈爾濱清真寺、韃靼清真寺、阿城清真寺以及依蘭清真寺;其余4座依次為齊齊哈爾市的卜奎清真寺、牡丹江市的渤海清真寺、寧安清真寺、黑河清真寺。其中清代建造9處,民國初期建造1處。
二、黑龍江地區(qū)清真寺古建筑造型風格及結構
經歷了不同朝代以及外來文化的影響后,黑龍江地區(qū)清真寺古建筑風格大體分為三種:中國古典廟宇式建筑風格、阿拉伯式建筑風格、中俄合璧式建筑風格。
由于所處地理位置毗鄰俄羅斯,黑河清真寺是唯一一座中俄合璧式建筑風格的清真寺,采用木刻楞建筑形式,無支撐物、無連接的鐵釘,以大塊木頭作為建筑整體,整體顏色以綠色為主,在清真寺建筑中實屬罕見,總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作為阿拉伯建筑風格代表的韃靼清真寺,始建于民國初期,既受拜占庭式建筑風格影響,又繼承了阿拉伯傳統(tǒng)建筑風采,建筑形式獨特新奇。該寺主體呈方形,立面結構對稱,磚石構造。而同樣是阿拉伯建筑風格的哈爾濱清真寺(圖1),普遍采用券拱結構,外部裝飾采用彩色陶板或琉璃面磚作為材料,尖塔上面有玻璃材質的透明“月牙”,寺內的講壇,常以高大的梁柱結構作為支撐,打造高大寬闊的空間,窗戶造型為尖券窗或長方形窗,且面積龐大,整體顏色清新淡雅。
與阿拉伯建筑風格的清真寺相比,中國古典廟宇式風格建筑的清真寺別具一格,既有明確的軸對稱平面布局,也形成了靈活多變的大殿平面布局形式,如呼蘭清真寺、阿城清真寺、寧安清真寺、黑河清真寺的“凸”字型布局,依蘭清真寺、卜奎清真寺的矩形主殿布局,充分展現(xiàn)該地區(qū)清真寺的地域特色。選取阿城清真寺作為黑龍江地區(qū)中國古典廟宇式清真寺的代表對象并進行研究分析(圖2),該寺始建于清朝,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在中國古典建筑風格的基礎上,結合了多種外來建筑裝飾元素。對廳為寺院正門,面闊三間,單檐歇山圓脊、前后均有廊柱。北講堂面闊五間,硬山式屋頂。大殿由前殿、中殿、瑤殿毗鄰組成,為勾連搭的建筑形式。前殿平面為長方形,硬山式屋頂,圓脊。中殿為歇山式屋頂,尖脊。瑤殿三層,兩側為單層歇山式屋頂,圓脊,中間為三層六角尖頂式閣樓。瑤殿頂部配有仰月形狀的裝飾。
在造型藝術方面,分析了該地區(qū)清真寺的建筑風格、建筑結構以及平面分布情況,概括其中規(guī)律,展現(xiàn)該地區(qū)清真寺的地域特色及建筑藝術,從而對黑龍江地區(qū)清真寺古建筑的體系有了明晰的了解。
三、黑龍江地區(qū)清真寺古建筑裝飾語言
建筑裝飾不僅是一種廣泛的文化藝術現(xiàn)象,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黑龍江地區(qū)清真寺古建筑裝飾大致分為:建筑彩畫裝飾、磚雕石刻裝飾、戶牖裝飾。換言之,就是對其建筑中的梁、枋、戶牖、墀頭、包框墻、瓦當、山花等外部裝飾結構進行特色研究。這不僅是對黑龍江地區(qū)清真寺建筑裝飾文化的傳承,也是對現(xiàn)有古建筑裝飾的一種保護。
(一)彩畫之美
建筑彩畫是一個專有名詞,也是一種依附于梁枋等建筑結構中的重要裝飾和維護手段,在宋代《營造法式》中具體描寫了“彩畫作”的條目后,至明清相沿,在建筑構件中所出現(xiàn)的彩色圖案紋樣以及繪畫都稱之為彩畫。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裝飾的部位也發(fā)生過許多變化。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風格各異的彩畫形式。清朝初期,百廢待興,恢復國力為當前的頭等大事,大部分建筑以及建筑裝飾藝術繼承了明代的風格。清代中后期是建筑彩畫成熟的時期,形成了具有固定構圖模式以及嚴格用色的繪制方式。黑龍江地區(qū)百年以上清真寺現(xiàn)存建筑中的彩畫以清代彩畫為主。例如寧安清真寺彩畫,在墊板的區(qū)域繪制相同單體的散點梅花圖案,采用黃褐色,并一字排開分布。大額枋彩畫每邊增加至兩個藻頭并繪制相同的吉祥草紋樣,枋心為山水畫,所有構件均以綠色為底色,這種彩畫風格也稱之為海墁彩畫。總體來說,黑龍江地區(qū)清真寺古建筑彩畫比較粗獷,構圖靈活。
(二)磚雕石刻
雕刻是建筑中最為重要的裝飾成分,黑龍江地區(qū)清真寺古建筑磚雕石刻裝飾藝術尤為突出,它的造型裝飾既有簡潔樸素、豪邁粗獷的風格,又有細膩華麗的特征,進而形成了辨識度較高的藝術風格。墀頭、包框墻、山花、穿頭花、瓦當?shù)冉ㄖY構中都有應用。由于實例較多,需挑選最具有代表性的磚雕石刻圖案進行分析。呼蘭清真寺和依蘭清真寺墀頭磚雕中的戧檐板均有雕刻博古紋樣的實例,博古紋即具象的器皿、花卉蔬果、物件等的總稱。這些圖案代表人們喜愛的吉祥寓意,也表達了主人追求雅致、高尚的意志。其他結構均以植物花卉紋樣裝飾。而阿城清真寺戧檐板為阿拉伯古代藝術體“庫法體”變形而成的裝飾圖案,也是最具代表特色的清真寺建筑磚雕圖案。
(三)戶牖之藝
“戶牖”即門窗之意。門用來隔離外部空間與內部空間,以此作為連接點,窗亦是建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采光透氣功能的基礎上,發(fā)展了多樣的裝飾形式。門窗構件上的裝飾圖案也具有一定研究價值。例如依蘭清真寺大殿正門的六抹頭隔扇門造型讓人印象深刻(圖3),上、中、下絳環(huán)板均雕刻描繪不同的植物紋樣以及暗八仙作為裝飾,作為隔扇門裝飾的重要部位的裙板,從左到右排列形態(tài)各異的荷花。
黑龍江地區(qū)的清真寺古建筑裝飾中圖案紋樣以象征美好寓意的花卉植物圖案為主,幾何紋樣為輔,寓意吉祥如意,并在一些建筑構件中展現(xiàn)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將黑龍江地區(qū)百年清真寺古建筑作為切入點,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該地區(qū)清真寺現(xiàn)存現(xiàn)狀、分布地點、建筑風格、平面布局、結構樣式、裝飾語言等幾方面,從而有了一個全面深刻的了解。這不僅是對黑龍江地區(qū)古建筑文化的傳承,也是對現(xiàn)有古建筑的一種保護。
參考文獻:
[1]李誡.營造法式(修訂版)[M].鄒其昌點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洪梅香.回族雕刻藝術[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
[3]班昆.中國傳統(tǒng)圖案大觀(一)[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4]樓慶西.磚雕石刻[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5]樓慶西.戶牖之藝[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6]樓慶西.裝飾之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
沈陽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