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琳
摘 要:隨著我國高校大學生人數與日俱增,社會各界十分重視大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其中社會責任感顯得尤為重要,社會責任感也是當代大學生的基本素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條件。必須要重視大學生們責任感培養機制的創新措施,才能夠從根本上保證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和增強。
關鍵詞:社會責任;培養機制
大學生必須要逐漸的融入到社會中,才能夠適應崗位的基本需求,從而擔負自身的社會責任。目前我國還處于社會發展初期階段,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大量的優秀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繁榮做出自身的貢獻。
一、闡述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內涵
(一)責任感的定義
責任感主要就是人對職責的感知,也是高尚品德的表現,其主要包含了人對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責任和義務的認知和情感體驗,從不同的角度來講,責任具有不同的涵義,比如從德育角度來講,責任感就屬于道德情感范圍,也是評價一個人道德品質的主要指標和標準。從人的本質角度來講,也是對價值觀念的體現,能夠直接反映出人生的價值,主要包括了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
(二)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1.自我責任感
自我責任感主要包括了生存和發展的自我感知,從自我的角度來講,自我生存的責任感主要包括了珍惜生命和關愛健康等因素的認知,生存是發展的基本前提,具有生存責任感才能夠促進自我發展。自我發展的責任感內容十分的豐富,主要還是對內在因素的認知,要求大學生必須要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才能夠更好的進行學習,能夠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從而才能夠樹立正確、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的豐富內心世界。
2.對他人及社會群體的責任感
大學生不僅僅需要對自我具有責任,還必須要對社會群體具有責任感,主要包括了家庭責任感、國家責任感以及世界責任感,家庭責任感主要就是能夠負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比如教育子女,團結家人等。集體責任感主要就是指人們對所在群體必須要負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能夠保證大學生誠信待人,熱心助人,從而處理好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之間的關系。國家責任感主要就是指大學生能夠負擔祖國所承擔的責任,要求每個大學生都能夠熱愛自己的祖國,心系國家的榮辱興衰,用實際行動報效祖國。世界責任感主要就是對整個世界和人類的責任,世界本身就是一個整體,人是個體,必須要關心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才能夠更好的承擔相應的世界責任。
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健全評價體系
1.實事求是地分析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
現代大學生們往往會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意識,往往會受到大環境的負面效應和高校責任教育的薄弱,進而導致大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逐漸的缺失,大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的現象往往會從不同的角度呈現,必須要做好各種實踐設計活動,才能夠及時的分析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感現狀。
2.重建大學生社會責任評價體系,明確大學生的責任、義務
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思想,真正的了解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有針對性的改善和創新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全新思路。必須要定位和調整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評價體系,逐漸的削弱大學生中的個人主義,不斷的明確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才能夠真正的將社會責任感培養機制朝著規范化以及目標化的方向發展。
(二)更新理念,創新形式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機制必須要積極的結合新時代的發展不斷的創新教育形式和傳統理念,強化正面教育和引導進行有機的結合,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機制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的結合,通過多種多樣的靈活方式才能夠真正的調動大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
(三)營造氛圍,啟發內動力
1.發揮家庭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作用
家庭是學生最早、最佳的學校,家長就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家長的生活和工作細節會對學生們的思想帶來十分巨大的作用和影響,必須要做好家庭教育的宣傳工作,讓家長們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慢慢促使學生們養成正確的社會責任感。家長必須要以身作則,積極的鼓勵學生們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從而培養學生們的公德意識。
2.發揮社會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作用
目前我國大學生十分缺乏社會實踐經驗,進而無法正確的認識社會,并不知道自身在社會中所充當的角色,所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進而造成了一部分大學生本身的社會責任擔當比較弱。必須要積極的鼓勵大學生們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才能夠更好的認識自身,認識社會,只有走出校園,才能夠體驗到真正的社會生活,并且在意識上真正的了解社會責任,最終承擔其自身的社會責任,起到加強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作用。
(四)完善教育職能體系
必須要不斷的完善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體系,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對于社會的發展十分重要,必須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的完善和創新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機制,才能夠充分的發揮出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職能作用。高校不僅僅是培養學生們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還必須要重視思想教育工作的培養,真正的了解和關注學生們的實際心理條件,從而才能夠幫助學生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當代高校教育的主要措施,必須要不斷的加強自我管理能力,逐漸的將思想政治教育轉變為自覺行為,通過現代化先進的科技手段,才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學生們的各個方面,必須要積極的采用多樣式的方式開展社會責任感培養措施,從而才能夠促使學生們將社會責任加強到思想認識方面,能夠自覺的承擔和履行社會責任。 、
三、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機制的創新措施
(一)全面推進教育改革
學生的素質教育必須要得到重視,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依然選擇了應試教育,進而導致學生們往往只會紙上談兵,并沒有真正的實踐經驗,必須要積極的對其進行改革,不斷的加強素質教育,才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必須要真正的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做好相應的改革措施,才能夠從根本上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造良好的大環境。
(二)家庭教育方式亟待改變
家長作為學生們教育的基礎環節,必須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才能夠在日常的行為和習慣中將良好的責任感傳遞給學生們,帶來良好的影響。所以,家長必須要真正的做到以身作則,才能夠起到良好的教育工作。如果家長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必須要積極的開展再教育工作,不斷的讀書,做好自己的提高工作,為孩子們樹立良好的榜樣。比如孩子們在進行作業和學習的時候必須要避免出現其他娛樂項目。家長必須要重視孩子們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夠做好及時的交流和溝通工作,真正的了解孩子們的內心想法,不能過于溺愛,不利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必須要積極的培養孩子們的勤儉節約以及不怕吃苦等良好的精神,積極的帶孩子們參與到各項社會實踐活動中。另外,必須要重視培養孩子們的自立能力,在歐美國家,學生們在八九歲的時候就會具有一定的社會工作經驗,孩子們的獨立時間比較早,所以在面對挫折的時候能夠坦然面對,具有較強的抗挫折的能力和適應能力,為培養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三)加強教師的德育教育和師表作用
在大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真正的社會責任感,就要對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先做培養,使教師先明白社會責任感的真諦,并本著育人先育德的原則,保證在教學中對育德進行加強。這就需要每位教師對育德進行深刻認知。在實際教學中,不論是專業課的教師,還是基礎課的教師,都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育德融入其中,不僅僅能夠使學生收獲知識,還可以收獲高尚的道德品質。在對學生進行行政管理時,教師自身要先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實際的育人的過程中,要保證各部門的協調性,將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到最重要的位置。另外,教師要對自身的修養進行本質上的提高,不能自己是教師,就濫用教師的職權,這樣也會給學生帶來不好的影響。如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降低,很大程度上直射出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因此樹人要先正己,要真正的起到一個教師該有的模范帶頭作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多多宣傳正面的教育,不能夠僅僅的只是教學反面的東西,這樣就會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降低,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對社會的不良風氣進行客觀的解答,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對社會有正確的認知,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要想真正的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就要在實踐中進行培養,這也是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重要的途徑之一。社會責任感并不是抽象的,而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去形成的,因此,僅僅只是在課堂上要求學生有社會責任感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有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實踐才能夠保證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在實際的實踐中,要逐漸的去形成社會責任感,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體現社會責任感。這就需要教師在實踐中能夠正確的引導學生,保證社會體驗真正的能夠保住學生,不能只是喊喊口號,要具體到某件小事,從小事看大事,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感。借助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正確的引導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保證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深入人心的。
四、結語
社會責任感作為大學生培養的重要道德品質之一,需要在大學期間建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感,對學生以后的生活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是社會主義建設中最重要的力量,只有保證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夠保證祖國能夠長榮發展,經久不衰,因此,我們在實際的大學生教育中,不僅僅要教好理論知識,還要對社會責任感的實踐進行高度的重視,從而保證大學生能夠建立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祖國出一份力。
參考文獻:
[1]王凈萍.論思政教育對大學生社會化的促進作用[J].法制與社會,2011(19).
[2]徐曉琴.從理論、實踐方面認識扶貧頂崗實習支教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忻州師范學院扶貧頂崗支教實踐活動為例[J].經濟師,2010(04).
[3]蔣國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原則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4(03).
[4]周圣娟.論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J].理論導報,2011(04).
[5]劉海濤,鄭雪,聶衍剛.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發展特點及影響因素[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