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陳韻
【摘 要】基于大數據環境下的創新是源于海量數據中的價值挖掘,運用“數據化”助推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發展,為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闡述了大數據“大數據”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價值影響,同時對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大數據環境下高效創新創業教育提出優化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高校創新創業;策略優化
中圖分類號: G647.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8-020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8.092
【Abstract】The innovation under big data environment is derived from the value mining in the massive data.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talent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value influence of big data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to the big data environment high-efficiency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 words】Big dat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ategy optimization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大數據”的沖擊和挑戰,同時也使高校教育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智慧教育”將成為“大數據”推動高校教育模式變革的發展趨勢?;诖髷祿h境下的創新是源于海量數據中的價值挖掘,運用“數據化”助推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發展,為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注入了新的活力。創新創業教育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的融合發展,將成為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生動力。
1 “大數據”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價值影響
大數據具有數據容量大、數據類型多、數據處理快、價值回報高等特征,是數據分析的前沿技術。它不是簡單的數據集合,通過對不同來源數據的關聯、分析、整合,挖掘數據內涵價值,并針對行業需求和社會趨向,制定出科學、周密、執行力高的創業計劃,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智能化商業服務、電商營銷、社會公共服務、教育服務等領域。同時,“大數據”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也同樣具備深遠的價值影響。
1.1 開發大學生創新思維,增強實踐動手能力
創新性思維就是打破常規思維方式,以創新性視角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首先,通過大數據技術,能夠深挖教育信息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從海量資源數據中探尋啟發式創新創業案例,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拓寬和完善學生的知識層面和知識架構。其次,通過運用大數據信息分析技術對創新創業大賽獲獎作品進行篩選比較,以批判的角度分析、總結獲勝項目的成功經驗,學習吸收精華的同時,對項目的缺陷進行改造、完善,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再次,ERP企業流程軟件實驗室、創業孵化培養基地等模擬實踐性平臺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過程監控、結果分析評價等手段,使指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便于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個性化的培養。同時,大數據可以拓寬高校、學生的信息接收渠道,使潛力型創業項目更容易獲得外界資金注入和校企合作的機會,增強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1.2 強化大學生自主化、個性化的學習能力
大數據范疇很廣,包括圖片、視頻、流媒體、地理位置信息等等多種形式。近年來,線上教育蔚然成風,已逐步成為課堂教學之外為人們所接受的教學方式。例如:國家精品在線課程、中國幕課大學等都是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在線教育形式。基于此類線上課程教學模式,學生可根據個人需求、能力選擇課程內容、進度,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基于大數據技術可對其習慣特征、興趣偏好以及階段性學習成果進行梳理、分析,制定適宜的學習計劃,強化學生自主化、個性化的學習能力。
1.3 激發大學生創業潛在能力
創業潛能主要存在于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兩個層面,是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動力。創業意識的增強主要在于創業興趣和創業動機的挖掘,而創業精神是創業者信心和執行力的體現。大數據技術能夠通過對大學生留在各類社交媒介平臺上的瀏覽痕跡和交談記錄進行數據挖掘和關聯性分析,據此為學生推送更多感興趣的新聞,方便學生價值信息的提取,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和創業動機。同時,大學生也可以通過社交媒介軟件及時了解市場需求動態,在創業初始階段能理性的規避創業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實現精準營銷,激發創業潛能。
由此可見,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可將信息數據進行深度加工、挖掘分析和提煉轉化,為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供了系統、科學化的決策指導。因此,高校需重視大數據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影響,讓大數據成為教育者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效果的有力武器。
2 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問題分析
2.1 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薄弱
創新創業意識是一種思維意識活動,需要秉持進取積極的態度。然而,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認知上還存在嚴重的滯后性,整體表現為創新意識薄弱,對創業活動缺乏動力和積極性。只有極少數同學對“創新創業教育”具備完整的認知,同時對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活動并未產生濃厚的興趣,缺乏“領頭羊”式的標桿人物做指引,從而導致創新創業教育氛圍低下、教學成果匱乏。有的同學即時參加過創新創業活動,但對于創業機遇的預判能力不足,致使無法從創業數據中科學的分析、預判出創業熱點和未來市場趨勢,造成創業項目半路流產。因此,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薄弱成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受到阻滯的關鍵因素。
2.2 信息資源整合質量和可利用率低
近幾年,為順應大數據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信息化已正式成為國家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雖然大數據環境中創業信息是海量的,其中不乏行業資訊、前沿市場動態等產品信息,但是在一定的層面仍然帶有主觀性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缺乏對此類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數據信息的碎片化,嚴重制約了創新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前瞻性。因此,創業教育的信息資源整合質量和可利用率還比較低,并不能發揮大數據信息技術在創業教育中的促進作用。
2.3 高校創新成果轉化率和成功率不高
據相關統計,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非常低,僅在 2%~3%之間,同歐美國家大學生創業成功率(20%)相比差距非常大,可見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已經成為擺在大家面前的重要問題。[1]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設計的不合理,致使大學生專業知識與創業能力的結合程度不夠。加之大學生創業資金有限,選擇的創業項目多為門檻低、技術性不強的傳統產業,有的創業項目與創業者自身專業甚至毫無關聯。因此,盡管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成效甚微。另一方面,大學生作為國家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新生力量,創新創業大賽中涌現出了許多有市場潛力和社會效益的優秀作品,但是真正將這些科技成果應用于生產項目中的只是鳳毛麟角。這些都與我國實施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理念向悖逆,這種創業不但無法成功,同時也成為高校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
3 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策略優化
3.1 將大數據技術融入傳統教學模式
高校要意識到數據信息化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從創新教學模式入手,探索大數據環境下潛在的教育規則,幫助學生導入大數據概念和增強對其的見解,破除創業教育僅停留于理論解析和政策解讀的局限。通過開設基于大數據應用的創業課程和創業實踐緩解,使他們有意識地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服務進行創業活動,通過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的大數據思維、創新能力,同時提高大學生創業分析意識和對創業環境的分析能力。
3.2 加強信息資源的共享,使教學管理決策更科學化
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離不開信息資源的互通和共享。因此,高校要加強信息資源的校內外傳輸互通,以大數據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為依托,搭建科學、全面的教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實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信息資源共享。同時,高??梢岳么髷祿治黾夹g,從課程、師資、資金、平臺四個方面著手制定完整、詳細的監控指標和評價體系,借助大數據的信息挖掘、分析等手段對各項監測數據進行趨勢預判和規劃,以此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常態數據庫,實現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常態監測,使教學管理決策更科學化。
3.3 加強校、企、社的多向互動,促進創新成果的轉化
高??萍紕撔鲁晒霓D化,是促進國家科技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推動力。然而,信息資源的共享不僅僅是各高校之間,同時也應該加強與各行業、企事業單位人員之間的交流互動,不斷推進高校與科研機構、高校與企業以及高校與社會精英之間的耦合及對接,利用暢通的信息交流共享機制推進高校內外對創新教育改革的感召力。[1]因此,在大學生創新成果轉化的過程中,應注重高校與企業、社會的聯系與溝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與高新技術行業、項目孵化園區及行業精英接軌,為高校大學生創新成果尋求建設資金、物質及人才上的配套支持,深化創新創業實踐性培養,促進創新成果的轉化。同時,高校需切實加強校內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場地保障。強效引入社會資源,挖掘優秀項目進行孵化,促進項目的落地轉化[2]。
另外,在校園環境允許的情況下,適度推進“將企業搬進校園”理念的實踐,充分挖掘校內潛在的高層次市場[3]。高校要構建可持續的“雙創”教育新常態,必須切實貫徹落實國家和各級政府有關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意見的相關精神。而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始終將創新創業貫穿、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發揮“創新創業大賽”與“互聯網+”的乘數效應,也是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穩步發展的有效途徑,以上都是優化策略。
【參考文獻】
[1]劉彩利.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7):121-122.
[2]張巧.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策略[J].江蘇高教,2016,18(3):120-123.
[3]謝和平.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引導,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J].中國高教研究,2017(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