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濤
(貴州省公益林管理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1)
林業的基礎性任務就是森林資源調查,其也是了解森林資源消長變化,掌握資源現狀的主要措施。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的森林資源調查給祖國林業事業與經濟建設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21世紀以來,國內的林業發展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森林資源調查也迎來了全新的挑戰與機遇。要想進一步為林業改革發展提供服務,就要進一步拓展森林資源調查任務的創新調查策略,發展思路等,完善森林資源的動態監測,實時了解森林資源的變化動態與正確信息,提供給林業科學決策與經營管理更好的服務。
改進森林資源的調查策略是資源管理與動態監測標準化、確保生態環境中林業發展的主要任務。調查策略的改進是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與林業深遠發展的動力,也是生態環境實現客觀評價與提升森林資源的調查技術水準的有效保證,確保了林業規劃的連續性,提供林業發展與可持續經營的數據依據。創建森林資源的動態檔案,可以有效處理森林資源中調查時間跨度長的問題。如何讓動態檔案數據更具有時效性、準確性。調查方法就應當滿足對調查對象的技術要求,符合調查對象生長的自然規律,其中動態監測調查方法策略就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途徑之一,從而能夠實時了解森林資源的動態變化信息數據,為森林經營單位的科學決策方式與經營規劃管理提供更高效的服務。
技術支撐單位對負責監測的任務內容進行分析,根據內容所屬的專項,抽調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此項任務,并對調查人員進行培訓,組成調查隊伍,確保調查隊伍技術力量能夠支撐調查任務。
根據專項調查的內容,以林地年度變更調查為例,內業利用最新的森林資源檔案數據為基礎(包括二類調查檔案資料、林地年度變更調查成果等),結合最新的森林資源經營資料(森林采伐、林地占用、營造林作業設計驗收等資料)作為調查依據,利用前后兩期衛星遙感影像對變化的林地小班進行判別,并填寫調查因子(地類、面積等),對不能判別的小班,需進行必要的現地補充調查,已保證調查小班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對于判別有變化(地類、面積變化)的小班,要開展判別人員和檢查人員的復位判別,對判別一致的小班,認可調查結果,對判別不一致的小班,需要進行復核和有必要的外業補充調查;對沒有變化的森林小班,采取隨機抽查的方式,根據樣本的總量抽取一定比例的小班進行判別,判別是否屬于未變化的范疇。蓄積量驗證調查可以采取用樹種的生長率模型為計算依據,計算小班的蓄積量生長變化情況來驗證蓄積量的增長。同時也可以采用樣圓或者角規實測方法進行驗證調查。
森林資源實施動態監測的目標就是質量。動態監測要求多專業、多部門一起協作,相關人員很多,基礎信息持續時間長且采集工作量大,特別是野外作業條件非常艱苦,要想確保監測質量,第一,要建立嚴格的崗位制度與管理規章制度,實現每一個崗位都有專人負責,嚴守規章制度管理,全程注重品質問題。第二,要進一步加強進程管理,對調查過程中發現的的問題及時通報并進行整改。第三,要嚴肅問責,對調查具有嚴重品質問題的任務,應立即進行處理,嚴肅問責,確保調查任務的質量水平,真正提升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科學性。
本文探究了森林資源實施動態監測的重要性。經過分析動態監測的工作思路,得出從組織保障、分類調查技術路線等的有效策略。森林資源的調查工作是促進我國的林業與經濟建設的發展重要保障,要想實現為林業改革發展服務,森林資源的調查工作需要創新調查策略,完善技術手段,擴大發展思路,持續完善調查系統,進一步達到森林資源的動態監測,實時掌握森林資源的動態變化與準確信息,提供給林業科學決策與經營管理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