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禮,劉德強,范孟坡
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骨創科,山東聊城 252601
股骨粗隆間骨折在臨床較為常見,尤其在老年群體中具有較高發病率,直接外力撞擊、跌倒、下肢突然扭轉等都是導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重要原因。對于該類骨折應及早手術治療,為了解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分別應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和解剖型鎖定鋼板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納入病例76例,均為2015年6月—2017年6月該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平均分為兩組,研究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為61~82歲,平均(66.9±5.2)歲。對照組 38例患者中男、女分別為21例和17例,年齡在62~83歲之間,平均(67.1±5.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價值。
對照組給予解剖型鎖定鋼板治療,同樣全麻取仰臥位,C臂機透視下復位,在股骨大粗隆處股骨干外側貼附解剖型鎖定鋼板,并使用克氏針進行臨時固定,并將3枚導針鉆入頸內和股骨頭。經C臂機透視位置合適后使用鎖定螺釘和鋼板進行鎖定。研究組給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取平臥位,給予全麻,在 C臂機透視下對患肢進骨折進行復位,在大粗隆頂點3~5 cm的位置行縱切口,逐層分離后插入髓腔導針,實施擴髓處理后置入合適的主釘,調節瞄準系統,將股骨頸縱軸中下1/3處作為近端定位孔,并將導針置入股骨頸,選擇合適的螺旋刀片打入股骨頸中下部,并對遠端螺釘進行鎖定,完成處理后,沖洗切口,留置引流管,并實施切口縫合和加壓包扎等處理。
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等情況,根據兩組治療后的髖關節 Harris評分評定療效,優(≥90 分),良(80~89 分),可(70~79 分),差(<70 分)。
數據納入SPSS 19.0統計學軟件,差異用t檢驗與χ2檢驗,并分別用(ffff8bs)[n(%)]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手術時間為 (39.7±5.6)min, 住院時間為(6.9±1.8)d,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兩組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手術情況對比(s)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手術情況對比(s)
組別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切口長度(cm)住院時間(d)研究組(n=38)對照組(n=38)39.7±5.6 78.3±9.7 125.3±10.6 203.7±15.8 5.9±2.1 13.8±3.2 6.9±1.8 11.4±3.5
研究組中療效為優24例,良11例,總優良率為92.11%,與對照組的 71.05%比較(χ2=5.604,P<0.05)。

表2 研究組與對照組優良率對比[n(%)]
股骨粗隆間骨折在老年群體中較為常見,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因此,探討有效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對策極為重要[1]。對于該類骨折通常采用手術治療或保守治療。髓內固定和髓外固定都是較為常用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治療方法。
股骨近端解剖型鎖定鋼板治療,通過鋼板與螺釘間的鎖定,能夠起到較好的固定效果,但是該方法操作較為復雜,給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2]。該研究中,通過對76例患者分別應用上述兩種方法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的治療優良率、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等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證實了研究組治療方法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應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患者療效,且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可加強應用。
[1]李旭晨.鎖定鋼板與非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跟骨骨折的對比分析[J].雙足與保健,2017,26(7):137-138.
[2]胡文雄,蔣家正,韓宏德,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和解剖型鎖定鋼板治療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4):90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