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霞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一機醫院中醫科,內蒙古包頭 01403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類型,患者在發病后往往會面臨著嚴重的生命危險,同時還會繼發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情況,如肺心病、缺氧性肺動脈高壓等。目前臨床上在治療這一疾病時多采用肺康復治療方法,經臨床實踐表明,通過開展康復治療措施,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身體機能,促進患者的預后恢復[1]。有臨床報道指出,應用中醫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起到十分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此,該文就以該院于2015年3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了補肺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康復治療中的作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該院所收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符合于中華醫學會制定的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器的診斷標準。將患者依據門診編號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2組,每組15例。其中觀察組男9例,女6例,年齡57~82歲,平均年齡(67.5±4.8)歲;對照組男 10 例,女 5 例,年齡 56~83歲,平均年齡(68.4±4.4)歲。對比2組患者的各項常規統計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對患者采取常規康復治療措施,指導患者開展康復訓練,具體包括:①呼吸肌訓練。指導患者取適當體位,保持身體放松,1只手捂住胸口,另1只手捂住腹部,深吸氣直至腹部完全脹起,維持該姿勢10~15 s,而后均勻吐氣。②上肢運動訓練。采用重量適當啞鈴使患者進行舉臂運動鍛煉;③下肢運動鍛煉。在病床上可指導患者實施抬腿鍛煉,在患者可下床活動后可由床邊行走,并逐漸加大強度,走出病房鍛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用補肺湯治療,方劑組成為:炙甘草、五味子各6 g,熟地黃、蛤蚧各10 g,紫菀、補骨脂、桑白皮各 15 g,黨參 20 g,黃芪 30 g,加水煎制,1劑/d,分早中晚3次服用。
①發作次數。對患者在治療前3個月內與治療后3個月內的急性發作次數進行統計;②在患者治療前后采用圣喬治呼吸調查問卷(SGRQ)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做出分數評價,每一項問題依據以往調查研究、經驗及統計學處理得出不同權重,對生活影響越嚴重,權重占比越大,分值越高,分數范圍0~100分,分數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高;③6 min步行鍛煉。在治療前后依據美國胸科協會(ATS)指南對患者開展6 min步行距離測量。④采用肺活量占預期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預期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對患者的肺功能進行測定[2]。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實施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臨床治療后,2組患者在3個月內的發作次數、生活質量評分、6 min步行距離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2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發作次數、生活質量評分及鍛煉情況對比
對比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VC、FEV1、FEV1/FVC 3項指標,對照組治療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與治療前及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肺功能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肺功能對比(s)
注:△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 時間FVC(%)FEV1(%) FEV1/FVC觀察組(n=15)對照組(n=15)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66.21±8.15(70.93±11.14)△*66.23±8.12 67.06±8.21 55.7±3.50 62.8±3.00 55.3±4.20 55.5±4.10 54.5±2.60(59.7±3.70)△*54.6±2.50 55.2±3.6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祖國醫學理論中屬喘證、咳嗽、肺脹等范疇。中醫理論認為此病的病發和人體正氣盛衰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在傳統中醫理論典籍《素問·刺法論》中便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病情的反復出現多與肺脾腎虛有關[3]。
在該次研究中,在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增用補肺湯治療,可起到清火化瘀、補肺益腎之效,諸藥并行,共同益補,可起到扶正固本之功,能夠對急性發作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經實踐表明,臨床療效顯著。綜上所述,臨床上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時,可在常規治療措施的基礎上同時增用補肺湯治療,能夠顯著減少患者的發作次數,提高生活質量,增強身體機能,以及促進肺功能的恢復。
[1]仕麗,王檀,胡少丹,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狀況及中醫肺康復治療評估[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23(9):2543-2544.
[2]杜舒婷,丁連明.康復治療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1(15):4414-4417.
[3]伏冉,鄭玉龍,王貽,等.全面肺康復治療對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穩定期肺功能和血氣指標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6,38(8):594-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