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動力機制的概念
對于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動力機制而言,可以從外延和內涵兩個方面進行解讀。一方面是外延層面,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具備強大的動力,對其動力進行正確運用,保證教育的高效持續進行。另一方面是內涵層面,該機制可以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激發和調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各方力量,其具有如下特點:①動態性。事物處于不斷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動力機制的認識也不斷變化和深化,繼而形成了科學系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②復合性。由于教育介體、環體、主體、客體和目標的復合性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動力機制具有一定的復合性,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融入到管理、科研和教學等活動中。③生活性。這種特點是激發和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內容和目標都來源于生活,是結合人們自身發展要求和社會發展需求加以制定,具有一定的基礎性與客觀性。
二、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動力機制的實施路徑
首先,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最終目標。民辦高校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該深入落實素質教育,通過“人才強校”戰略的實施來解決學生的發展問題,對學生個體的發展與成長加以關注,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實現學生健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協調發展。 同時民辦高校可以從教學質量建設工程出發,通過就業服務與指導、能力素質培養、知識課程更新、專業規劃設置等方式來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變革及創新,提高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其次,開展生態德育。生態德育關注教育效果的普遍性,對各種教育方法之間的關聯加以強調,而在無形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民辦高校在實際教育活動中,應該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性、補充性和互動性等特點加以充分認識,不能只限定于學校課本和課堂,可以適當延伸至校外和社會,將社會環境與校園環境的作用加以發揮,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
再次,準確把握政治方向。民辦高校可以合理組織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活動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感受和體會體系的巨大力量與價值,將其內化為自身的政治信念和行為準則。當然高校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適當滲透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構建具有學校特色和時代特征的校園文化,加強學風、教風和校風建設,組織豐富多樣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最后,關注精神滿足。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思想工作,主要是精神世界的工作,而人的精神往往難以把握。當今社會中的有些事件側面呈現出人的精神疾病和精神空虛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在這樣的環境下,社會需要對不正之風進行改變,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情為學生所發、事為學生所辦、利為學生所想,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綜上所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動態性、復合性和生活性。民辦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必須準確把握其動力機制的內涵與外延,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最終目標,開展生態德育,科學把握政治方向,關注精神滿足。這樣才能構建合理有效的動力機制,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史迎霞,呼艷芳.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的構建[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10):43-44.
[2]張 峰,韓 丹.論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變遷的動力機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179-1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