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芳
一、思想政治課時政教育的含義
時政教育即對學生“進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和當時國際國內重大事件與形勢的教育”。思想政治課時政教育則是教育者根據社會和學生的發展需要并結合學科特點與規律,整合課內外相關的時政資源,在政治課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高中生進行國內外重大形勢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教育。
二、思想政治課中時政教育的地位
1.在高考趨勢中持續升溫
近年來,時政教育在思想政治高考中所占比重有增無減。現在的高考命題方向越來越注重學科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所出試題多以明顯或隱蔽的社會熱點形式作為材料載體或背景來呈現,在高考趨勢中持續升溫。
2.在思想政治學科中不可替代
時政教育之所以在該學科中處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因為二者有著特殊的關系。首先,二者緊密聯系。在教學內容上相互補充,在教學目標上相統一,在本質特點上想相一致等。其次,二者又有區別。政治課側重講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培養學生一般分析能力,幫助其解決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思想認識問題。時政教育則著重講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培養學生分析時事的能力,著重解決其在形勢與政策方面的思想認識問題等,這使政治課教學勢必要用時政教育來補充。最后,時事政策來源于客觀實際,并運用于客觀實際的實踐性本質又為政治課提供了認識基礎與動力,故時政教育在本學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三、思想政治課中時政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深化課程改革和加強德育
盡管思想政治課在新舊教材的命名和內容上都做出了改變,但在深化課程改革方面仍非一蹴而就,而來源于生活實際的時事政策卻能更好地貫徹落實新課改強調的“以生活為基礎”的課程理念。且教師在教學中不斷解決問題、總結積累的實踐經驗又能推動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此外,高中生正處于思想迷惘、思辨能力較弱、正確價值觀尚未形成的階段,教師若能在課堂中適時植入時事政策,則會大大提升教育的感染力與說服力,培養學生全面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品質,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因此,時政教育也是加強德育的一個重要渠道。
2.有利于彌補教材缺陷和豐富教學資源
教材作為課程的載體,在課程目標的實現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且教材一經編寫完成后具有穩定性,且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教材并不能及時反映動態發展的客觀實際。課堂中若能恰當地引入一些熱點材料,一定程度上就能有效地彌補教材的滯后性。思想政治課是一門開放性的課程,要讓教材內容“活”起來,教師就要緊跟時代步伐,密切關注國內外最新動態,并將其滲透到課堂,方能使多樣、鮮活的材料豐富教學資源,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有利于提升教師素養
教師若想對時政教育做到信手拈來,就需要對紛繁龐雜的信息進行正確的處理,教師在素材搜集、加工、消化的過程中吸取到的新知識、新思想也會潛移默化地加強對本學科的認同感,從而提升政治敏感性并堅定政治信仰。
4.有利于提高學生素質及其社會化發展
每天發生的社會熱點事件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且學生對其進行不同視角的思考與解讀也會提高其思維辨析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同時,學生在教師的耳濡目染下也會激發興趣而主動關心國家大事,這也有利于培養其敏銳的政治意識和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其綜合素質。
綜上,通過全面分析時政教育在思想政治課中的地位與作用,可知,伴隨著新課程的深入發展,時政教育正在以強大的生命力彰顯著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明泉.中學時政教育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賴牡丹.2016年高考文綜全國卷I政治試題分析[J].遼寧教育,2016(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