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迪漢+鐘文華

一、引言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了科學素養主旨是知道基本的科學知識,了解基本的科學方法,知曉科學技術對個人與社會發展的影響,培養崇尚科學的精神,樹立科學的思維。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提升國民科學素質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其中大力倡導提高小學教師的科學素養。首要任務就是摸清贛州市小學教師的科學素養水平現狀,為以后提升基礎教育師資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以調查問卷為依托,對小學教師科學知識、科學精神與態度、科學方法等方面的現狀、存在問題進行了初步的分析[1][2]。
二、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
本調查覆蓋了贛州市4個縣(區)的9所學校,其中市區學校3所,縣城學校3所,鄉村學校3所。用分層隨機抽取樣本的方法,選取了212名不同學科不同年齡段的教師進行測試,有效問卷192份。其中專業科學教師161名,其他科目教師31名;城區教師101名,鄉村教師91名;男女比例為68∶124。
2.調查問卷制訂
問卷的制訂結合本地區小學教師職業特點,參考歷年全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報告,自行編制。問卷主要包括三個基本部分:第一教師的基本信息,年齡、性別、學校、職稱、任教科目;第二部分涵蓋了科學素養的四個基本內涵: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科學知識選取了小學科學教材,初高中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中的基本知識;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選取的是近年科學方面的新進展與新技術。問卷以共客觀題50題,以百分制記錄調查結果。
3.調查結果統計
用SPSS11統計問卷數據,把教師的科學素養水平分為3個層面:得分<60評定為較差水平;60≤得分<80評定為中等水平;得分≥80為優秀水平。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小學教師科學素養總體情況
結果如下圖所示,總得分人數分布成正態分布曲線。其中優秀水平人數12人,優秀率僅為6.25%;中等水平人數96人,占調查人數的50%;較差水平人數84人,占總人數的43.75%。平均總得分61.61分。
從以上數據對比不難看出,小學教師的科學素養令人擔憂。其中僅有56.25%的教師科學素養達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具備了基本的科學素養;但得高分的教師僅為12人。素養水平較差的教師得分集中在40至60分數段為79人,占總人數的39.06%;科學素養有待提高。40分以下教師有9人,說明教師的科學素養仍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值得我們重視與思考。
2.不同類別結果與分析
根據被調查者的信息,把調查結果按照性別、學校分布、年齡等不同類別進行歸類統計:男教師的科學素養水平遠高于女教師,在平均得分、優秀水平與中等人數等指標比重均優于女教師。城區小學與鄉村小學教師的差異同樣顯著,城區教師平均得分66.24,中等以上水平人數占總人數的73.26%;鄉村教師平均得分56.49,中等以上水平比例37.36%。不同年齡段的教師科學素養差異性更為顯著,20至30歲青年教師平均得分71.82,中等以上比例93.22%;30至40歲教師平均得分62.57,中等以上比例51.19%;40至50歲教師平均得分51.35,中等以上比例僅為20.4%。
贛州市小學教師科學素養出現了性別差異、學校分布差異、年齡結構差異的嚴重分層。性別上的差異主要因素是,男性教師的科學思維要優于女性教師。在年齡結構差異對比中,可以看出年齡越大科學素養水平越低,這與不同年齡段教師的學歷差異、入職后繼續教育、職稱水平有很大的關系。青年教師學歷都是大專及以上學歷,本科研究生學歷的教師也不在少數,中老年教師多以中師學歷為主;中青年教師接受再教育再培訓的情況也不同。教師科學素養的城鄉差異可以看出,在教育資源的嚴重的分配不均,城區教師多以年輕化高學歷教師為主,科學素養優于偏鄉村教師。
3.科學素養四個內涵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科學素養四個內涵的分值比重是2∶1∶1∶1,科學知識平均得分32.12,得分率80.3%;科學方法平均得分13.53,得分率67.6%;科學態度平均得分12.54,得分率62.7%;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平均得分3.42,得分率17.1%。
四、結論與討論
第一,贛州市小學教師整體的科學素養情況不容樂觀。其中僅有56.25%的教師科學素養達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科學素養較差的教師仍然較多,科學素養有待提高。
第二,從科學素養的四個基本內涵角度中,教師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掌握得較為全面、扎實;有一定開展教學的科學方法與科學思維;但對新知識新科技的了解還不夠,仍停留在已有的知識層面,教師應多參加繼續教育以及研討活動,拓寬眼界;在了解基礎的科學知識的層面上還應加強科學能力與科學思維的培養,同時也要與時俱進,了解新科技。
第三,科學素養的城鄉差異上體現了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其原因有如下幾點:一是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城市能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以及高素質的師范畢業生,使得城市有更多優質的教師;二是農村因其辦學條件、教學設施、重視程度的局限性,使得教師在開展教學往往收到約束,在教中學的途徑弱化;三是城市由于其地域優勢,開展教學研討、培訓講座的水平與頻率都要高于農村,這也是導致教師科學素養城鄉差異的原因。教育部門應加強對農村學校、教師的培養與發展。
第四,教師自身的年齡、學歷的差異也是產生教師科學素養差異的因素,青年教師、高學歷教師素養普遍令人滿意。同時還要看到不足,部分非科學科目教師的科學素養令人擔憂!
參考文獻:
[1]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課題組.201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養報告[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11.
[2]任 磊,張 超.中國公民科學素養及影響因素的模型的建構與分析[J].科學學研究,2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