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章兵
教師面對的是成長中的學生,學生需要知識的養分,教師必須不斷地供應,保持永不枯竭的辦法就是:若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片海,不斷給自己補充養分。
當今社會正處于知識經濟的時代,各種知識信息浩如煙海,不斷更新。教師若不多讀書,不與時俱進,怎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怎能培養出社會的棟梁之材?
做教師,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始終都有一片海。
一、英語教師需要哪些海?
(一)專業知識
英語教師首先要掌握英語這一學科的專業知識,如語音、語法、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翻譯、語言學、文體學等方面的知識,形成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語言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更新,教師還要不斷地充實知識體系,讓知識結構更加豐滿起來。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本學科的教學發展動態及最新的理論成果。教師對學科知識理解得越深刻,在日常教學中越能有效駕馭,學生的學習效果就越理想。
(二)跨學科知識
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與其他一些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多元知識儲備可為教師的教學和自身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正所謂“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因此,新型的教學觀提倡學科交叉,英語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而且要補充其他的學科知識。
(三)人文知識
英語教師要有較高的文化涵養和人格魅力,要不斷地學習歷史知識、哲學知識、宗教知識和美學知識來豐富自己的人文知識。教師豐富的人文底蘊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利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四)教學教育知識
教書育人,要講究教的技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充實教育教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教育能力,達到“會教”,進而“巧教”。
(五)時事知識
教育學生不是閉門造車,不是讓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而是為社會培養合適的人才,所以要讓學生張開眼看世界,不僅要學知識,而且要胸懷天下,關注時事。這就要求教師首先具備關注時事的意識和知識。
(六)社會交際知識
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學生教成輸入知識的機器,而是要培養社會人,讓學生帶著知識更好地去適應社會,所以一定的社會交際知識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教師要多總結自己的人生經歷,平時給學生一些有效的指引。
二、英語教師如何充實這些海?
(一)多讀書,每天都要充電
英語教師要廣泛涉獵各種書籍,既要有教育教學的理論書籍、學科知識的專業書籍,又要有政治、地理、歷史、科學、文學等其他領域的書籍,還要有關于文化、民俗風情的各種書籍。教師這片海只有包羅萬象,才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英語教師不僅要讀中文書籍,還要讀英文書籍,不斷充電,進行各種知識的積累。
(二)觀摩優秀教師的課堂,隨時鍛煉教學技能
英語教師在學習和教學中要不斷探索適合學生愉悅學習的好的教學模式,向其他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集體備課時,多和同組的教師一起探討,一起商量課堂中出現的問題。總之,教師要多學多練,優秀的教師都是練出來的。除此之外,還可以訂閱對教育教學有幫助的刊物,學習其中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
(三)及時反思,總結,做好記錄
學習型的教師都善于總結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好與不好,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勤思考,多記錄,堅持每周寫教學心得,教學心得可以是備課心得,也可以是教學體會,可以寫課堂教學方法實施體會,也可以反思上節課存在的問題,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決它。善于積累,總結教育教學中和班級管理中一些典型的經驗教訓。
(四)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
教師要走近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掌握學生的情緒變化,以便因材施教。比如可以通過自由聊天、集體討論、自由班會等方式了解學生。
(五)開展社交講座,教學生如何做人,如何交際
社交能力的培養要滲透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如講到“朋友”話題的單元,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傳授學生一些人際交往的知識,還可以開展專門的專題講座,讓學生系統地學習社交知識。
(六)多看新聞,關注時事,并穿插到課堂教學中
英語教師在每天上課前可以將前一天的新聞用英語播報出來,將最新的時事以英語課的特點呈現出來。
總之,要想達到有效教學、學生成績奇速提高的效果,教師要具備一片海的知識,還要不斷給這片海加水,“為有源頭活水來”,保證知識之海永不干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