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典詩文的誦讀,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原始的文學積累,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的提高古文經典教學的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古詩文深層次的內涵,本文談談通告古文經典誦讀中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具體辦法。
關鍵詞:中學語文;古文閱讀;文化素養
古詩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夠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經典詩文都是古詩文的精華,膾炙人口,世代流傳的美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附加的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所以,經典詩文誦讀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語文古文經典承載中華文明的精髓,古文經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古文經典的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提高文化修養,更能讓學生提高道德素質,有助于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和提高,古文經典誦讀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中華文化,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高對于傳統文化和古文經典的認識,提高古文經典誦讀的比重,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古文經典誦讀的效果。
一、古文經典誦讀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古文的興趣
教師能否在教學過程中營造積極的教學氛圍,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古文效果的好壞,所以,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各種教學資源,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不斷的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從而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古文的教學對教師本身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專業文化素養要十分過硬才能使整堂課應付自如,課堂氛圍才能更加和諧有趣,在上課前,教師對所講古文能夠精心設計語言,活用典故,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處于一種興奮狀態,教師可以用謎語,對聯等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氣氛的調節。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古文最大的推動力,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古代教育智慧表達的也是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在當前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對待古文的學習,教師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迎合當前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學習的過程也是享受知識的過程,只有以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去對待古文,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真正的知識,汲取古人為我們留下的營養,塑造自己的人格。
二、古文經典誦讀有助于課外拓展,提高古文學習效果
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閱讀更多的古文書籍,開設豐富多樣的古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多積極參與。我們以教研組為單位舉行了中華成語典故知識競賽、國學基礎知識競賽、漢字趣解等演講活動,讓學生從側面了解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對中華文化有比較具體的感性認識,不斷培養學生對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意識感,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這些活動,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積極參加,結束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寫下活動的感想之類的東西,為古文學習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新課程改革要求,就是要不斷開發新的教學資源,拓展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愛國主義傳統的情感教育。在古文的教學過程中,教科書是最基本的教學載體,但是如果僅僅依靠教材,那么就會失去古文學習更為廣闊的空間。拓展古文學習空間的方法還可以是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方式,古文的內容本來就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客觀上與學生產生了一種距離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援引當前的影視資料等現實材料來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同時也拉近了學生與古文學習之間的距離。
三、促進文化教育,提高學生各項素質的全面發展
語文教學說到底是一門語言教學,所以一定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古文教學,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作者當時創作的氛圍,教師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眼神或者動作的提醒和引導,幫助學生領略古代文字和語言的美妙,如果教師一直以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講解,學生會感到非常的枯燥無味,用小組講故事、或者知識搶答、辯論等不同形式展現古文的教學,這樣就會極大的激發出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為教師進行古文深入的講解奠定基礎。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學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主動的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并根據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自覺調整學習方法和心態,最終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教師自身應該不斷提高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合作,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習效率,進一步養成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積極的和別人進行交流,在傾聽他人意見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互相探討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自我升華。
四、古文經典誦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在近幾年的中學教育中,傳統文化的滲透不斷加強,對中學生的傳統文化概念的灌輸也不斷深入,語文教學說到底是一門語言教學,所以一定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古文教學,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作者當時創作的氛圍,教師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眼神或者動作的提醒和引導。在這一過程中,對于國學經典中的一些詩文學校也不斷的重視起來,所以,經典詩文的誦讀在教學環節中的體現越來越明確,新課改也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經典詩詞的作用,加強對中學生精神文化的教育,盡可能提高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的效能。高中語文的古文教學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又肩負著延續國學文化精粹的任務,在古文教學的過程中,既嚴肅深刻,又生動豐富,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這兩方面往往被忽視掉某一方面,使得學生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產生了恐懼膽怯和回避的情緒,也不斷影響著整個語文古文教學效果的提高。在近幾年的語文課改中,文件明確提到高中語文必須發揮本課程的優勢,不斷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不斷熏陶學生傳統文化的影響,使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人文情感和人生態度,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各種教育教學資源,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真正提高語文古文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旭.文言文教學改革的對策[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4(10)
作者簡介:
楊莉(1981—),女,漢族,甘肅文縣人,現就職于文縣教育局,中一職稱,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