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娟 張貞珍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網絡技術突飛猛進,網絡載體日益更新,網絡成為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最直接快捷的渠道,深刻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乃至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養成。網絡的應用和深入給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創造了寶貴機遇,也帶來未知的挑戰,因此,新時代全社會應該行動起來,凈化網絡育人環境,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讓網絡成為切實增強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強有力的武器。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機遇;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明確提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21世紀的今天,全世界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互聯網時代”。網絡以其自由、開放、快捷、平等等特點給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造了機遇,帶來了挑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順應網絡發展潮流,把握機遇,正確認識,積極應對,主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探索可行措施。
一、網絡給思想政治教育創造的機遇
(一)網絡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的綜合素質
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為教育主體,負責整個教育過程的組織、實施和調控,占主導地位。網絡就像一個聚寶盆,不僅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知識,而且為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質的提高創造了條件,如教育者可以隨時隨地上網搜集資料,運用網絡功能快捷地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進而及時準確地確定工作內容和重難點, 減輕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
網絡把教育客體--學生帶出了封閉的象牙塔,讓他們接觸到更廣闊的天地,了解到更多元的文化知識, 打破了國家、地域和民族界限,讓交流更自由、更平等、更開放。通過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緊跟網絡發展潮流,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省時、高效的思想觀念。
(二)網絡豐富了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其更具吸引力
網絡一方面更新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一改教材、報紙、文獻等教育媒介資金短缺、精力不足、更新緩慢的局面,把世界各地的信息和資源匯集于身,形為豐富、高速的數據傳輸系統,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元、快捷的信息儲存;另一方面緩解了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枯燥乏味的癥狀,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鮮、有活力”的教育教學資源,使教育內容的形態從平面走向立體,化靜為動,由單一變多元,從現實時空邁向超時空。
(三)網絡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更新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常是在相同的時間、地點,由同一教師進行灌輸式的單一教學,缺乏針對性,教育氛圍呆板枯燥,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和興趣,教育效果往往不如人意。網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實現了信息的高度個性化、知識的多維多元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更豐富,方法更多樣,提供了一個極具個性化色彩的“因材施教”環境。它既可使教育者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又可使教育主客體形成團結互助的平等學習模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平等、民主、自由地交流探討,形成自我教育和互助教育共同體,使實際教學過程事半功倍。
二、網絡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
(一)降低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控性
教育者作為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過程中的主導者,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精心篩選、有意選擇教育內容向學生集中傳授,具有不容置疑的特色。網絡的應運而生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部分學生由于缺乏辨識能力,獲得的信息良莠不齊,可能造成與教育者思想沖突或者相悖的現象,引起思想上的疑惑甚至混亂;另一方面,網絡的自主性,給學生創造了自由發表言論的機會,學生可以通過游客評論或者匿名評論的方式,發表自己的觀點,給教育者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同時網絡的開放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可能摻雜一些偽科學、偽命題、偽理論,一些認知能力差的學生容易被錯誤思想左右,影響自己的學習生活。沒有了教師家長的監督,沒有了社會輿論、行為習慣的約束,只能靠自己的內心信念支撐,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控性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二)給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滲透提供了新途徑,造成部分學生信仰危機
網絡將世界各國緊密相連,不同的文化形態、思想觀念、主流意識相互交融交錯。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試圖憑借先進的信息和網絡手段宣揚資產階級觀點,侵蝕發展中國家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形成網絡空間中的霸權主義。處于思想形成期的學生,思維活躍,心理不成熟,不健全,既能快速接受新鮮事物,也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網絡上出現的一些抵制馬克思主義、反對社會主義的言論,使一些意志不堅定的學生出現信仰危機,在生活中開始推崇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認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才是真正倡導自由、民主、平等的國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持懷疑態度。
(三)網絡垃圾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絆腳石
2017-2022年中國網絡游戲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2017年全球活躍的游戲玩家數為22億,其中中國網絡游戲玩家接近2000萬人,19至25歲玩家所占比率高達59.9%,這一系列觸目驚心的數字,預示著網絡游戲已深入社會各個年齡層面。無論是新聞報紙,還是我們身邊,總能看到、聽聞一些令人心痛的消息, 網游中玩家與玩家之間的沖突、對峙、互相殘殺,使學生分不清楚網絡與現實,造成許多重大慘案。網絡游戲已然成為危害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大殺手”,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一塊絆腳石。
與此同時,網絡上各種信息良莠不齊,淫穢、色情、暴力、迷信等假惡丑內容廣為推送,學生在上網的過程中總會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接收到一些網絡垃圾;網絡傳播的自主性造成自制力較弱的學生往往會出于獵奇心理刻意去尋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對其三觀養成產生不良影響。大量網絡垃圾信息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又一絆腳石。
三、凈化網絡育人環境,創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迎接新時代機遇和挑戰
陳寶生在“匯聚網絡正能量 唱響育人主旋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啟動會議上明確指出,辦好思想政治工作網,切實發揮其在提升思政工作質量、構建一體化育人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據此會議精神,結合新時代網絡與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現狀,認為可通過以下三條方略舉措充分發揮網絡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功能。
(一)凈化網絡育人環境,讓網絡不良信息遠離學生
在網絡便利迅捷的發展情況下,加強學生對網絡認知和使用的教育,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問題進行監督和管理,創建“綠色健康”網絡育人環境,需要社會、家庭、學校、政府形成合力,利用微信、微博、官方平臺等信息傳播平臺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載體,避免陷入信息圈套,謹防沉迷網絡空間,徹底遠離網絡垃圾。
(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提升教師駕馭能力
飛速發展的網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備更高的駕馭能力。首先,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品質,具備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樹立牢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理想信念;其次,提高自身的教學業務水平,一方面要有敏銳的信息辨別能力,高效的信息處理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掌握熟練的多媒體運用技術,能夠隨時通過網絡與學生進行個性化溝通交流,充分了解每位學生,進一步有針對性地全方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緊跟時代發展腳步
學校應結合各個階段學生的性格特征加大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和完善,結合學校的教育資源、教育工作者、校園文化等,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組織,齊心協力對學生在網絡上遇到的問題進行監督管理;充分發揮網絡傳播平臺的優勢部分,跨越時地限制,多渠道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利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讓學生待在宿舍也可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學習; 還可以運用線上簽到、點贊等活動形式,對連續簽到或者集贊較多的學生給予獎勵,通過多種途徑增強學生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緊跟時代潮流,弘揚網絡正能量,教育者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受教育者堅定信念追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始終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和辦網靈魂,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發展壯大網絡思政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N].人民日報,2016-12-09.
[2]中國網絡游戲玩家人數分析[R].http://www.chinabgao.com/k/wangluoyouxi/29567.html.2017-10-11.
[3]教育部.匯聚網絡正能量 唱響育人主旋律[R].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01/t20180105_323870.html.2018-01-05.
[4]王曉雪.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
[5]芮先紅.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研究[J].思政探索,2016(4):242-243.
[6]王國順.構建網絡思想政治的新時代[J].CHENGREN JIAOYU,2008(1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