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茜
摘 要:如今,高職學生曠課現象已成為高職校園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之一并有愈演愈烈之勢。高職學生對教學課程的不重視與對教師教學的不尊重成為越來越需要我們引導與解決的問題,加強對高職學生曠課行為的管理與疏導成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將從高職學生曠課現狀出發,分析高職學生曠課內因與外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對策。
關鍵詞:高職學生;曠課;對策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在2016年10月份對2002名正在讀大學或大學已畢業受訪者進行了一項曠課調查,調查顯示83.1%的受訪者在大學期間有過逃課經歷,50.8%的受訪者有過找別人替課的經歷,在高職高專中,有過曠課經歷的學生超過8成,而經常曠課的學生高達17%。而根據麥可思此前對大學新生的調查研究顯示,高職高專新生出現曠課的比率就已超過2成,高職二、三年級學生曠課比率與之更甚。由此可見,高職學生曠課問題已成為高職院校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將著重分析高職院校學生曠課內因與外因并提出解決措施。
一、高職學生曠課內因分析
高職院校近年來由于降分擴招等因素影響,生源較之以往高考入取分數長期呈現降低趨勢。而高職院校學生相比部分本科院校學生來說,學習主觀能動性不足、自身期望偏低、自律性偏差等特點越發顯現。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學生曠課內因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
其一,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習目標不清晰。根據問卷調查、學生訪談結果顯示,經常曠課的高職學生群體中,有相當部分學生所學專業是被調劑或是父母自我主張的專業,還有部分學生對專業的定義與就業方向相當模糊。中學階段學生迫于升學壓力學習以分數為導向的風氣還沒有得到有效扭轉,因此大學階段高職院校寬進寬出的現狀使得學生的學習壓力極大地得到了釋放,這也就決定了學生對專業初始的態度與對學習目標的不明確。
其二,跟風現象盛行,自我約束能力差。高職學生由于入學分數普遍比本科院校偏低,同時由于高校擴招結構調整等原因,目前高職院校中的學生層次較以往高職生也有所降低。學生學習態度不積極,學科基礎薄弱,學習動機膚淺,有部分學生只是為了獲取專科文憑而選擇繼續學業。此類學生一旦遇到同樣惰性大于自制力的“同伴”,極易出現因為個別學生惰性使然出現曠課行為而引發其余自我約束能力差的學生進行跟風,擴大了曠課的范圍。
其三,主次不清晰,出現“理性逃課”行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學生的價值觀發生了一定的轉變,金錢至上的想法出現在了部分學生的思維里。調查表明,曠課原因中對老師上課內容不感興趣、聽不懂等占28%,因睡懶覺、玩游戲等因素曠課占43%,因準備其他考試、兼職、學生會、社團工作繁忙曠課比率達到29%。可見,有近三成的學生并不是因為惰性而是因為忙于自己認為比上課更重要的事物而選擇曠課。學生以學為重的觀念逐漸被淡化,也是曠課的重要內因之一。
二、高職學生曠課外因分析
除學生自身原因外,教師、課程設置、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外因也是引發高職院校學生曠課愈發嚴重的重要因素。
首先,教師素質良莠不齊,教學質量不能保證。隨著高校擴招,教師隊伍建設不能及時跟上學生規模的擴大,教師數量急劇擴張的同時帶來的是一些經驗匱乏的教師在沒有經過系統和長期的沉淀就草草走上講臺,甚至一些公共課程教師本專業非教學專業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教師教學內容空洞、教學方法成就,對于高職學生就更難提起學習興趣。
其次,教學管理不到位,客觀上縱容了學生的曠課行為。絕大部分高校在學籍管理規定中對于學生曠課行為的處理都有著明確的條文規定,但由于教師考勤不嚴、為減少麻煩盲目增加課程通過率、考試監管不力等原因,學籍規定很難完全地落地實施。同時對于曠課情節特別嚴重甚至已達到開除處分的學生,院校出于生源、各類評估等多方面因素考慮,很難在第一時間對學生做出處理。這些更助長了學生曠課之風。
再次,教學改革不徹底,教學實踐內容不夠充實。高職院校相較于本科院校更注重實踐知識的學習,而大部分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時都對實踐課程的設置重視有加。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將近四成學生對校內實訓能否為將來的實習與就業培訓了相關的技能持不認同的態度。因此即便是加入了許多實踐性課程,如果實踐脫離了畢業后實際工作內容或實踐內容無法與時俱進就還是無法為高職畢業生所用。
三、高職學生曠課教育管理對策
要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曠課問題,不能僅靠簡單的人管人,這不僅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還有可能讓高職產生抵觸心理起到反效果。因此必須全方位多角度依靠學生、教師、院校的共同合力才有可能改變現狀。
(一)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優化課程設置。高職學生更青睞專業知識扎實,善于活躍課堂氣氛,教學幽默風趣,注重課堂交流的教師。因此院校在引進新教師時應進行嚴格的把關,在培養教師時除了理論知識及教學制度的灌輸更應注重對其教學方法的引導,同時教師在課后也可以通過新媒體等平臺與學生進行進一步溝通交流。學科教研室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注重實踐課程內容的及時更新,實踐方式的多樣化。
(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引入數據平臺進行支持。對于學生學風的管理不應僅僅依靠學工部門或輔導員,同時也需要教師從嚴肅課堂管理,多元化考試制度,加大考試難度等方面齊抓共管。在秩序監督方面可引入數據平臺如人臉簽到、定位簽到等等降低監管難度。同時學工部門對待曠課事實的態度也應更加果斷、迅速與強硬。
(三)開展主題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學習觀、價值觀。學生曠課行為最根本還應從學生自身思想出發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明確其學習目標。院校可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感恩、國學等類型的主題教育并貫穿于學期始末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治學觀念。
參考文獻:
[1] 吳星.大學生曠課現象多因素分析——以重慶理工大學為例[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第5期).
[2] 趙怡薇.高職院校學生曠課現象探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第1期).
[3] 李亞貞,王松柏.關于大學生曠課的原因分析和幾點建議[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