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輝,蔡夢錦,邵楚涵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和我國綜合國力增強,我國企業海外投資具有良好的國際環境和強盛的內在動力,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快速增長。作為中國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澳大利亞國家投資環境良好,雙方經濟互補性較強,這些都增強了中國企業對澳大利亞投資的信心。根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2016年中國對澳大利亞投資繼續增長,投資金額達到114.9億美元(153.6億澳元),是2008年投資高峰后的最高值。從全球范圍看,自從2007年以來,澳大利亞累計獲得了900億美元的中國的外資,中國成為其重要的外資來源國,僅次于美國,位列第二。盡管我國對澳大利亞的直接投資形勢樂觀,但是,在投資規模和結構上仍有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就分析我國對澳大利亞的直接投資情況及發展趨勢。
(一)FDI規模
我國對澳大利亞的直接投資雖然起步較晚,投資基數較小,但近年來呈穩步增長趨勢。目前,澳大利亞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也是增長穩定的投資目的地之一。圖1顯示,2007年我國對澳大利亞的投資金額較小,僅有15.39億美元,但在2008年迅速增長達到162億美元,達到歷史最高值。而后兩年又大幅下降,2010年僅為39.16億美元。但是2011年開始呈現逐年穩定上升趨勢,近三年中國對澳大利亞投資勢頭強勁,在2016年更是達到了2008年投資高峰后的最高水平,投資金額達到114.9億美元。

圖1 2007-2016年中國對澳大利亞直接投資增長情況(單位:百萬美金)
(二)FDI結構分布
1.地區分布
圖2顯示,2016年新南威爾士州吸引了超過半數(53%)的投資,維多利亞州以25%位列第二,南澳大利亞州吸引了12.7億澳元的投資,遠遠超過2015年的5.4億澳元,西澳大利亞州吸引由2015年的1.14億澳元增長到2016年的13.8億澳元,塔斯馬尼亞州也收獲了2.8億澳元的農業投資。

圖2 2016中國企業對澳直接投資在各州的分布
2.產業分布
圖3顯示,房地產行業的投資依然占據中國對澳大利亞直接投資的主導地位,占比達36%,基礎設施領域投資顯著增長,占比達到28%,醫療行業投資也很可觀,占據9%的份額,農業表現出色,投資占為8%,能源類(油氣)投資首次超過了礦業,達到8%,礦業投資占比回落到為5%。

圖3 中國企業對澳直接投資在行業上的分布
在澳大利亞,商業地產已持續三年成為中國企業在澳洲投資的首要行業,特別是在悉尼、墨爾本這樣的主要城市,投資者把重點轉移到了住宅開發領域。中國投資者對投資酒店興趣依然濃厚,與中國游客數量的增長相一致,以滿足來澳度假的中國游客。例如:2015年南山集團8400萬澳元收購悉尼鉑爾曼酒店,2014年中國陽光保險集團出資4.63億澳元(約合24.5億元人民幣)從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國際集團手中收購悉尼喜來登公園酒店。2016年,南京豐盛集團收購昆士蘭州道格拉斯港蜃景喜來登度假村酒店資產、別墅管理資產及鄉村會所及度假村商店資產,總代價合計80萬澳元 (約401.24萬人民幣)。此外,集團將收購位于道格拉斯港道格拉斯港之多塊土地及酒店和購物中心,合共涉及金額5940萬澳元(約2.98億人民幣)。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穩步推進,中國對澳大利亞交通運輸、物流和工程等領域的基礎設施投資強勁增長,2016年,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范疇的投資高達43.4億澳元,創下歷史新高,例如,2016年中投公司參與競標租賃經營澳大利亞最大港口墨爾本港。
在農業領域的投資,2015年只有3.75億澳元,2016年則超過了12億澳元,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規模,投資集中在奶制品、肉類、海產品和酒類,這類投資增長的背后是中國市場對高品質食品的需求的快速增長。近幾年來,中國對澳礦產業投資下降,但對能源類投資和醫療行業的投資依然強勁,2016年分別達到11.5億澳元和13.5億澳元。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華潤以3.83億澳元投資Genesis Car公司,總部位于廣東的合生元收購了澳大利亞著名保健品公司Swisse等。投資領域多元化趨勢,顯示中國對澳大利亞投資的成熟化和理性化。
3.規模分布
與往年不同,2016年各個規模的交易分布較為均勻。規模在1-5億澳元間的交易占到27%,規模在0.25-1億澳元的交易占47%。2016年發生的超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不多。在商業地產、農業、醫療、能源和礦業的投資,規模范圍多數在5億澳元以下,并大多集中在0.25-2億澳元的區間。
4.所有權分布
2016年是投資交易數目最多的一年,也是民營企業投資交易數目最多的一年。民營企業完成了總價值達76億澳元的共78項交易。民營企業在商業地產、農業和醫療領域最為活躍。
(一)繼續推動對澳投資領域的多元化
過去中國對澳大利亞直接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礦業資源,特別是鐵礦石和煤炭,以及農業和酒莊,投資領域過于集中和單一。近些年,這種狀況有所改觀,中國對澳大利亞基礎設施、農業食品以及醫療保健等產業的投資都成為新熱點等行業。中國對澳投資的多元化趨勢,體現了中澳兩國經濟的高度互補性,反映了中國經濟增長和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裝備制造等廣泛領域有較強實力,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更多地依靠消費和服務業驅動,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食品、醫療健康產品及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一帶一路”及“中澳自貿協定”戰略將會進一步擴大中國在澳投資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月,中國繼續保持澳大利亞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地位,中國已連續8年成為澳第一大貿易伙伴。2015年底,中澳自貿協定正式生效,這促進雙邊投資貿易便利化,有助于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擴大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投資。同樣,“一帶一路”倡議為雙方提供了廣闊的合作空間和巨大的合作機遇,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首先投資的就是鐵路、機場、公路等基建項目。澳大利亞正在推進“北部大開發”計劃,這為中國參與澳大利亞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機會。
(三)規避多重投資風險
作為發達國家,澳大利亞的良好投資環境和投資政策吸引中國資本流入。澳大利亞雖然政治風險比較低,但是和其他的國家一樣,必須在投資前提前做好研究,了解當地的法規,理解法律和監管環境。例如,澳大利亞環境保護和勞動保護要求特別高,甚至規定可能會比其他國家更嚴格,投資者要熟悉當地具體的運營和操作。盡管澳大利亞對外資持開放態度,歡迎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企業來澳投資,但是澳政府對投資并購活動加強審查,正逐步收緊外商投資規定,以確保所有關鍵基礎設施資產的出售都須經過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的審查。例如,2017年初澳大利亞設立的新機構—關鍵基礎設施中心,這一中心將對投資收購澳大利亞關鍵資產如電力、港口、水務等進行評估。
(四)投資策略的選擇
投資之前,企業應該制定詳細周全的投資計劃,選擇合適的進入方式并盡量準確的預期投資成本和收益,避免對直接投資活動的盲目樂觀。首先,必須要做好境外投資決策之前的盡職調查,對被投資對象全面深入了解,對投資風險進行全面評估。其次,應做好境外投資人才儲備。境外投資與境內投資之間存在巨大的環境差異,對企業人員的經營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其次,要建立健全風險管控機制。與相對熟悉的境內投資相比,境外投資的不確定性明顯上升,企業必須加快建立健全內部風險管控機制,確保能夠提前預知部分風險,并制定好風險應對預案。
[1] 劉英奎.中澳經貿合作迎來“自貿繁榮”新時代[N].中國貿易報,2017-3-28(003).
[2]王宏淼.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對澳大利亞直接投資的初步考察[EB/OL].搜狐網,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7-09/16/c_129705825.htm.
[3] 李 輝,吳 笛.中國對拉美直接投資現狀及發展問題研究[J].財經理論研究,2013(6):48-50.
[4] 劉興國.礦企海外投資要加強穩健性管理[N].中國黃金報,2017-4-2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