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碧波,韓國元,李恩臨,甄長瑜,安春生
隨著工業水平的提高和新一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全球城市人口增長迅速,與此同時城市建設和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截止2016年底,我國城市人口7.9億,城市化率達到57.4%,是全球城市人口最多的國家,城市化水平也得到提升。然而,隨著城市人口快速擴展,城市面積不斷擴大,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諸如環境污染、交通堵塞、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等“城市病”不斷出現,如何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地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智慧城市的提出、應用和實踐,為緩解“城市病”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撐,美國、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等國家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在交通出行、醫療健康、城市管理、環保監察等方面得到了提升,并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
2015年7月1日,國務院向全社會正式發布《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全國各行各業都掀起了“互聯網+”熱潮,除相關企業外,地方政府也開始通過擁抱“互聯網+”提升新型智慧城市發展之道。為加快黑龍江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黑龍江省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方案》(黑政發〔2017〕3號)指出,創新應用“互聯網 +”、物聯網、云計算及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打造公平有效的服務型政府,提升新型智慧城市治理能力。
截止到2016年末,全球有五十多個國家開展了智慧城市相關建設和運營,有一千二百多個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方案,涉及城市管理、電子政務、智慧交通、醫療服務、食品安全等多個領域,而且智慧應用程度也越來越高。智慧城市在我國從概念起步、理論探索到建設實施,呈現出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景象,截止2016年末,包括95%的副省會城市和76%的地級城市在內的全國500個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2012年,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確立了首批90個試點智慧城市,包括黑龍江省的肇東市、肇源縣和樺南縣。2013年,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確立了103個國家試點智慧城市,包括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安達市。2015年,黑龍江省八廳委共同印發了《關于做好加快推進黑龍江省智慧城市建設有關工作的函》,分別對黑龍江省智慧城市建設工作提出了指導性建議。智慧城市已經成為推動城市轉型升級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政府決策,截止到2016年底,黑龍江省先后有九個城市獲得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黑龍江省智慧城市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表1 黑龍江省獲得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
目前,黑龍江省智慧城市建設及運營有三種基本模式。第一,地方政府投資建設及運營模式。地方政府通過財政撥款、公共資金投入、當地融資平臺、土地出讓以及其他招商引資政策等方式獲得智慧城市的建設及運營資金,同時制定智慧城市建設及運營規劃,通過招投標的形式吸引智慧城市運營商、智慧城市系統集成商來進行建設及運營。第二,BT(Build-Transfer,建設—移交)模式。地方政府對中標企業進行授予,由中標企業進行智慧城市項目的融資和建設,智慧城市建設完成后,再由地方政府進行驗收審核,并分期逐漸向中標企業收回知識城市經營權。第三,BLT(Build-Lease-Transfer,建設—租賃—轉讓)模式。一般由智慧城市運營商、中標的系統集成商作為智慧城市的投資建設方,同時投入智慧城市建設項目所需的所有資金,智慧城市建設完成后租賃給當地政府,投資建設方在租賃期內按照當地政府要求開展運營,當地政府以購買服務的形式返還給投資建設方,合同到期經營權交還給當地政府。
“互聯網+”行動與智慧城市有區別更有聯系。一方面,“互聯網+”概念非常寬泛,涵蓋生產運輸、社區生活、公共服務等多個行業和領域,而智慧城市主要面向現代城市的服務和管理。另一方面,“互聯網+”立足于“開放創新、方便快捷、服務大眾”的互聯網思維模式,在“互聯網+”推動下,智慧城市被賦予了新特征、新內涵,“開放包容、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新思想、新理念注入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使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務更加公開、透明、便捷、高效。
(一)城市管理向城市服務轉型
智慧城市發展初期,智慧城市系統建設是為了解決城市管理中的日常需求,比如平安城市、數字政務等。“互聯網+”提出以后,智慧城市的建設內容逐漸轉向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市政、智慧民生等方面,改變了過去簡單的信息技術應用和數字化管控模式。借助“互聯網+”的思維理念,智慧城市的建設將以民生服務轉型,城市管理和服務的公共資源將得到更加合理優化,社會大眾將真正享受到更加開放、高效和優質的智慧服務,城市管理向城市服務轉變。
(二)供給導向向需求導向轉型
目前,黑龍江省智慧城市建設基本還是采用以政府主導和政策引導的自上而下的傳統供給制,很少從城市市民和市場需求角度出發,合理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互聯網+”追求以人為本,智慧城市建設需要考慮市民的實際需求和市場合理供求關系,真正“智慧”解決城市民生生活的“痛點”,諸如為城市居民解決出行困難的滴滴快車,為上班族解決吃飯困難的美團外賣等都是“互聯網+”行動下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
(三)單一建設向跨界合作轉型
當前智慧城市建設機制主要以單獨項目、單獨部門、單獨產業鏈為主,跨項目、跨部門、跨行業的智慧城市合作機制非常缺乏,這項項目之間聯系不緊密,各個部門、各個行業之間的城市建設都非常分散,城市資源和信息難以整合。“互聯網+”追求“開放、共享、合作”的新理念,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開始與傳統行業和產業結合,政企合作、跨行業協作已經成為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主流。
(四)政府買單向市場買單轉型
隨著“互聯網+”應用不斷發展,智慧城市建設也不斷向“開放、創新”方向發展,政府通過向取得智慧城市建設經營權的中標企業授權,建設經營企業獲得“特許經營權”后,通過市場手段獲利,擺脫了當地政府長期以來在城市建設方面的財政苦惱和壓力,政府以最小投入城市公共資源開發和建設,同時也激活了城市建設經營企業的參與熱情和活力。
(一)PPP模式的“互聯網+”智慧城市建設及運營
PPP模式重要特征是政府和企業結成合作伙伴,共擔風險、共擔責任、共享收益,減輕了當地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資金壓力,同時又讓更多企業有機會參與到智慧城市發展的公共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經營當中來并獲得收益,對于政府和企業而言是雙贏結果。
1.融資模式創新及建設運營主體多元化
黑龍江省是我國最北方的邊疆省份,近年來,由于國有企業體制改革以及資源型城市供給側改革,經濟形勢很不樂觀,創新融資模式和實施建設運營主體多元化是解決黑龍江省智慧城市建設的唯一出路。截止2016年底,黑龍江省智慧城市建設共投入174.3億元,預計未來五年,黑龍江省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累計投入將達到1 300億元。“互聯網+”催生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模式創新,而PPP模式本身就是融資模式創新,當地政府允許企業通過智慧城市建設的預期收益和政府特許授權的智慧城市經營預估所得進行項目投資,將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的直接或者間接收益用于項目前期支付或貸款。
2.建設及運營的商業模式創新
在PPP模式中,中標企業參與并主導當地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為保證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可持續發展,需要采取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商業運營模式,包括城市基本數據運營收入、智慧城市運營平臺收入、城市用戶數量帶來的收入以及城市廣告收入等,這些都是“互聯網+”為智慧城市帶來的商業模式創新。PPP模式給智慧城市帶來營運收入,不僅解決了黑龍江省智慧城市建成后日常維護的成本,還保證了智慧城市建設項目落成后的可持續運營問題。
3.催生政府和企業優勢互補、風險共擔
PPP項目最大的優勢就是政府和企業優勢互補、共擔風險,有效提高了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的可行性,也為智慧城市日常運營提供了有力保障。政府在智慧城市規劃、財政支持、政策扶持、資源整合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而企業在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在資金運作、新技術引用、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合同協議授權,建立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風險共擔等機制,實現黑龍江省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的高效、有序,這也正是“互聯網+”智慧城市的“開放、高效”理念的體現。
(二)企業自主模式的“互聯網+”智慧城市建設及運營
企業自主模式的“互聯網+”智慧城市建設及運營主要以城市居民為核心,提供相關城市功能服務,將智能手機APP與移動互聯、移動支付、物聯網等技術和功能有效結合,形成智能城市公眾服務平臺,應用領域涉及到智能交通、智能導航、智能支付、智能餐飲、智能消費等各個領域。“互聯網+”提出以后,企業自主商業模式在資金獲取、數據來源、平臺推廣等方面具有巨大優勢,這也將成為黑龍江省智慧城市建設運營的新方向。
1.建設及運營模式
企業自主模式的“互聯網+”智慧城市建設及運營主要運用“互聯網+”思維,讓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模式得到很好的推廣和應用,主要建設及運營模式有免費模式、收取傭金模式、雙邊收費模式、長尾理論模式,這也是黑龍江省“互聯網+”智慧城市建設及運營發展新思維。
第一,免費模式。該模式主要是向城市用戶提供免費的智慧服務,如百度地圖、高德地圖提供的免費導航服務,企業和商家通過廣告等方式向上收取服務費獲得收益。
第二,收取傭金模式。該模式主要是向城市服務使用方收取部分傭金來獲得智慧服務平臺運營帶來的收益,如解決上班族用餐煩惱的美團外賣,通過向訂餐用戶收取部分傭金來盈利。
第三,雙邊收費模式。該模式主要向城市服務提供商和城市服務使用方同時收取傭金,如當下非常流行的滴滴打車服務,一方面向打車者收取服務費,另一方面向滴滴專車收取部分傭金。
第四,長尾理論模式。該模式提供的服務本身并不盈利或者盈利非常少,當用戶對城市服務產生忠誠和依賴后,通過延生的后續服務獲取收益,如智慧云停車項目,智慧停車并不盈利,商家通過獲取車主移動終端入口,推出汽車保養、智能洗車等汽車后市場服務來盈利。
2.資金來源
雖然企業自主模式的“互聯網+”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有著巨大的市場發展前景,但此類項目風險極大,如果沒有黑龍江省當地政府和當地政策支持擔保,很難獲得銀行高額貸款。所以,企業自主模式的“互聯網+”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的資金主要來自于企業自籌資金和風險投資資金。
3.數據獲取
與政府主導模式和PPP模式的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不同,企業自主模式的智慧城市項目很難從政府政策渠道獲取城市用戶數據,然而隨著“互聯網+”在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中的應用,只要商業模式能夠吸引城市居民注冊,企業同樣可以獲得海量的城市用戶數據,這也稱為“數據眾籌”。一個好的城市服務運營平臺,采用數據眾籌,一旦成功,平臺數據呈現幾何級增長,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實現精準營銷,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個性化服務。
“互聯網+”和智慧城市都是全新的概念,二者共同特征都是運用信息資源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來推動當地城市經濟轉型和升級。結合“互聯網+”行動對黑龍江省智慧城市建設及運營的影響,建議當地政府和參與企業在進行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時,因地制宜,選擇最合適的“互聯網+”智慧城市建設及運營模式。
[1] 李德仁.智慧城市中的大數據[J].武漢大學學報,2014(6):35-41.
[2]郭興東.“互聯網+”行動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模式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3] 吳標兵.智慧城市的開放式治理創新模式:歐盟和韓國的實踐及啟示[J].中國軟科學,2016(5):69-77.
[4] 錢明輝.國內外智慧城市實踐模式的政策啟示[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46-53.
[5]許愛萍.智慧城市政府治理的功能定位及提升路徑[J].電子政務,2016(4):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