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然,遇世友
(哈爾濱商業大學食品工程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76)
我國的經濟建設在轉型,從傳統經濟轉向知識經濟,產業空間成倍拓展,需要大批能夠實現產業升級換代的應用型人才,迫切要求高等教育轉型,從培養理論型、學術型人才轉向培養應用型人才[1]。
為了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了實踐課程的比例,而開展得如火如荼的以各級各項科技創新為主要內容的大賽正是實施這些實踐課的良好載體,這些比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風格,調動了學生進行情境學習、成為應用型人才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使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極大鍛煉和提高,為日后走上社會進行角色轉換、適應工作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由于實施時間短、賽事多、參賽年級多,造成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實踐課流于形式,或者參賽準備不足,影響比賽成績和日后的進一步發展。以此為契機,完善實踐課程的管理考核方式,同時建立各級大賽的組織管理系統,實現科學管理、公平競爭,有效引導學生合理安排參賽時間,為學生提供相關幫助,使全體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到大賽中,不但能夠使實踐課程落到實處,還能大大提高比賽成績,擴大學校影響,增強學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由于每年各種實踐類賽事較多,學生都想參加,具有一定盲目性,缺乏計劃性,參賽過多,牽扯精力,而比賽成績也會受到影響,適逢新版教學大綱出臺,因此從專業角度考慮,將每年舉辦的各種大賽與實踐類課程結合起來,既幫助學生有計劃地參加比賽,又完成了學校布置的實踐類課程。具體做法如下。
實踐類課程從大二學年開設,在此之前,學生既沒有接觸到專業知識,也不熟悉申報書和科技論文的寫作,在項目申報和項目答辯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為此,利用1周的時間,在大二學年上學期開設“科技比賽”專題講座,內容包括創新思維的培養及設計角度、資料查閱方式、實驗方案的設計、申報書的填寫、結題報告的寫作、答辯注意事項等。
結合每年舉辦的各級各類大賽,分別在不同年級設置“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學科專業競賽”“學科前沿講座”和“科研與生產實踐”實踐課程。
1.2.1 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
主要是結合每年學校團委舉辦的大學生“挑戰杯”大賽而設,是大二學年下學期的必修課,因為該比賽在大二學年上學期開始啟動,經過組隊申報、審核、調研后,正式提交作品時間為大二下學期,該賽事最初為校級比賽,入選機會較大,而且準備時間較長,學生可以有充分時間提出創意,撰寫創意書,進行調研。對于初涉比賽的大二學生來講是非常合適的,因為他們有熱情,但經驗不足,此項賽事可以作為他們日后比賽的一種熱身賽事。經過一學期的準備和學習后,在大二下學期已經能夠將想法付諸實踐,拿出作品或者形成小論文。對于入圍的學生可以拿出作品,而沒有入圍的學生,僅僅要求拿出創意書,經過學院組織的答辯后便可修得學分。通過該課程,可以讓大多數學生熟悉創意書的寫作過程和答辯程序,為其日后參加更加大型的賽事奠定基礎。
1.2.2 專業前沿講座
大三上學期開始,學生開始正式進入專業課的學習,為了使學生對專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對專業的教師科研工作有所了解,為畢業論文做準備,大三下學期,開設了“專業前沿講座”實踐課,由教師根據自己研究方向,選取一個主題,為學生做學術報告,學生聽取報告后,書寫收獲和心得,修得學分。
1.2.3 學科專業競賽
大三學生開始接觸專業課,又有了實驗室工作經驗,對專業知識掌握和理解都更加深刻,此時正是參加全國范圍賽事的最佳時期,每年國家食品學會主辦的“李錦記杯”和“盼盼杯”均在5-6月開始。因此,在大三下學期開設了“學科專業競賽”實踐課,以“李錦記杯”大賽和“盼盼杯”大賽為載體,要求全體學生參賽,按照比賽要求組隊,撰寫創意書,做出產品,答辯后修得學分。該課程的載體賽事為國家級,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要求更高。實踐證明,大三下學期開設該門實踐課,無論對于比賽成績還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都是非常合適和必要的。
1.2.4 科研與生產實踐
在大三下學期經過生產實習之后,大四上學期設置“科研與生產實踐”實踐課,目的是讓學生結合自專業知識,針對生產實習過程中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用專業的、科學的手段進行解決。
所有以上4門實踐課程均為必修課,成績為等級制,分別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要求每個學生都按照參賽要求進行組隊、提交創意書和最終結果。結合各項大賽,制定嚴格的實踐課考試方法。入圍大賽的項目在實踐課的期末考核中原則上將獲得優秀的成績,但中途退賽的項目最終成績將是不合格。未入圍大賽的項目以公開答辯的形式進行考核,要求每名隊員根據自己分工均參加答辯,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給出成績,這樣能夠有效制止大鍋飯現象。通過以上措施,提高了學生實際比賽參與率,激發了學生的參賽熱情,也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增強自身責任感,切實深入實踐,使全體學生得到提高和鍛煉。
經過一年的實踐,無論在管理上還是在比賽成績上,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在2015年校級大學生挑戰杯比賽中,學院入圍7個團隊,2個團隊晉級省賽。在2016年校級大學生挑戰杯大賽中,8個團隊入圍,其中2個團隊入圍省級比賽。2015年“盼盼杯”學生創意大賽中,獲得三等獎1項、優秀獎1項、最佳視頻獎1項。在2016年李錦記杯學生創新大賽中,獲得最佳包裝獎1項、優秀獎1項。避免了以往實踐課內容不清、重復開設,學生修學分流于形式,組內分工不明確等現象。通過以上比賽和實踐課程,讓學生緊張起來,課余時間更加忙碌,不再無所事事,使所有學生的潛能都得到了發掘。
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2]。這條道路才剛剛開始,今后還應在申報審核制度、開題答辯程序和方案,期中檢查方案及項目執行期間的管理制度等方面繼續探索,完善現有制度,使得實驗課開到實處,使大學生創新實力得到增強,實踐能力得到提高,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1] 樂禮銘,孫俊,徐文武,等.食品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J].農產品加工,2015(17):83-86.
[2] 王志,張進生.完善創新實踐教育與競賽體系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0(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