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五 馮 朔
(1河北欒城中學 河北 石家莊 051430;2石家莊工商職業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91)
“對分課堂”的教學理念是在2014年春由復旦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特聘研究員、心理系博導張學新教授融合講授式課堂與討論式課堂的優點提出的,它對傳統課堂教學進行本質性的變革。對分課堂在各級各類學校迅速積累案例,得到很多一線教師的認可。
1.1 課堂講授階段。實施時間:第一次課堂后半段。實施內容:由任課教授講解基本概念、操作的重難點。
1.2 內化吸收階段。實施時間:課外(第一次課與第二次課之間)。實施內容:學生根據第一次課堂講授的重點內容在課外學習,并以作業形式體現自己的學習成果。作業以“亮考幫”的形式呈現,“亮”是本節課的知識點,“考”是學生學會的,“幫”是學生不會的。由于對分課堂要求學生每次都做作業,因此不要求老師像傳統教學那樣仔細批閱作業。老師只要迅速掃一眼,至多認真看一下學生的“幫”中的問題,就可以給出評分,但不寫評語。作業滿分5,分三檔:優秀5分、認真4分、完成3分。老師看一眼作業就能給分,不用逐個糾正學生作業中的錯誤,也不用寫評語。錯誤留到小組討論的時候讓學生通過交流來發現、糾正,最后還解決不了的,教師給予解答。1.3 課堂討論及實踐操作。實施時間:第二次課堂前半段。實施內容:學生將自己的學習心得和疑問進行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實訓操作,最后由教師總結。這一階段,老師旁觀,不參與討論。同學提的問題,如有必要,可以抽點其它同學來回答,不但能增加學生互動,還可以督促全班認真聽。有些問題,如果代表性不強,可以不必回答,代表性強的問題,要多花時間,為同學有較為透徹的理解。
對分課堂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講授,一半分配給學生討論,師生“對分”課堂,更重要的是采用“隔堂討論”,本堂課討論上堂課講授的內容,學生有備而來,討論效果好,課堂氣氛熱烈,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顯著提升。特別是學生對問題解決方法的自主探索、問題解決過程中的交流合作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2.1 對分課堂不鼓勵學生自學、預習,不鼓勵學生課外去查資料。
2.2 對分課堂不鼓勵學生課后分組討論,鼓勵課后獨立學習,課堂小組討論。
2.3 對分課堂不鼓勵教師回答學生的所有問題,鼓勵教師只回答小組討論后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
2.4 單純的對分,也就是多數老師用的對分,只有個人作業,沒有小組作業。
2.5 教師如果覺得收發作業比較繁瑣,可使用對分易軟件。
2.6 教師不要布置太多作業,可以每周都有作業,但是作業量要少,讓同學輕松愉快地學習。
2.7 學生負擔一定要適度。對分課堂既重老師引導、更重學生自主學習,還強調盡量不增加師生負擔。以免學生因負擔過重而喪失學習興趣,以免老師因負擔過重喪失改革動機。不用擔心學生會偷懶,一旦他們嘗試到學習的成就感,他們會不自覺地增加學習時間。
2.8 老師一定要“去自我中心”。老師不要以為講得多就好、不要以為自己講就好。最關鍵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尤其是在學生小組討論時,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去除教師的主導性,老師只是引導,激發好學生主體性。
2.9 使用“桌簽”。姓名桌簽承擔著自我評價的功能,學生通過填寫是否到課情況、課堂講課反饋情況、課后反思情況和小組學習情況等進行自我監控和自我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