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文
(樂亭縣湯家河鎮葡萄莊子小學 河北 樂亭 063600)
小學數學教學中背與運算都很重要,而好多孩子在背數學時愁眉苦臉,因為數學知識比較零散,既要理解記憶,又要把零散的知識點聯系起來運用,而有些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運算能力也差,結果做了半天沒幾道對題,久而久之會給學生帶來挫敗感,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偏科現象自然形成。
怎樣才能有效改變這種狀態,讓學生不再逃避零散的數學知識點記憶,不再畏懼繁瑣的數學運算,能在數學課堂上快樂而有效的學習呢?適當地把解題方法或者是知識點編成通俗易懂的順口溜,學生在理解、記憶、應用時就變得簡單,進而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小學數學課堂也變得有趣且高效。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組數問題時:用2、3、4、5、6五個數字組成一個三位數和一個兩位數,怎樣組數可使兩個數的乘積最大?孩子們對于數位的知識掌握得非常牢固,組數時,不假思索地就把“6”放到三位數的百位上,把“5”放到兩位數的十位上,其實這樣的思考是不全面的,基于此,筆者課上適當引導,“6”和“5”的確定方法有兩種可能,接著確定第三大的數字“4”,放手讓學生們小組合作、自主探索出正確的組數規律,最終發現在進行最大乘積組合時,最大的數要寫在兩位數的十位上,而第二大的數要寫在三位數的百位上,第三大的數寫在三位數的十位上,最小的數一定寫在三位數的個位上,剩下一個數寫在兩位數的個位上。以往大部分參考書的做法:先把5個數字由大到小的排列編為①②③④⑤,要使兩個數的乘積最大,三位數的編號排列為②③⑤,兩位數的編號排列為①④,而筆者在教學時發現這樣學起來容易出錯,因為我們要組合的是數字,編碼的也是數字,容易混淆,于是帶領孩子們共同創作,把它編成了順口溜,方便記憶:最大組積法,三位數中二當家,老三小弟跟著它;兩位數中大當家,剩下老四追著它。
數字成為熟知的角色后,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尤其對后進生來說,輕松掌握新知,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了課堂收獲的樂趣,甚至學生們竟然主動要求把最小積的組合法也用順口溜的形式表現出來,有這樣的學習欲望,教師又何必發愁課堂效率呢?
以通俗易懂的順口溜形式化繁為簡,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用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概念,便于理解;記憶方法,便于解題,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又達到課堂學習的高效性,尤其再讓學生參與到編順口溜的過程中來,則更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