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 紅
在幼兒園教育中,安全教育是頭等大事。幼兒的安全事關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牽涉到教學的穩定,還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綱要》中指出:“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訪虞永平教授:課程游戲化只為更貼近兒童心靈》一文中指出:“課程游戲化就是讓幼兒園課程更貼近生活,更生動一些,更有趣一點,活動形式更多樣化一點。”在實施安全教育的活動中,我們應以幼兒的生活為中心,向幼兒的生活要內容,依靠幼兒的生活過程來實施安全教育課程。
在幼兒園生活經歷課程“我們身邊的安全”的組織與開發過程中,我們老師不是直接填鴨式地教給幼兒安全知識,而是考慮如何為幼兒的發展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中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從而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安全經驗。
在進行預設主題的過程中,由于幼兒缺乏經驗,他們的活動常常受到無意和形象性思維等特點的制約,對預設主題探索往往無法擴展得更加深入,甚至會放棄該主題的研究而轉向另外的活動。此時,作為老師就要及時提供師幼合作及幼兒獨立探究的學習情境,讓活動深入拓展。在開展主題活動《安全周》的過程中,我們就抓住適當的時機,借助當時的情景、材料,采取適當的策略,運用多種方式深化了主題。活動片段:
孩子們認識了各種安全標記后,便去找幼兒園里的安全標記。
“老師,這兒有119標記!”蔣燁鵬指著消防門說。
“這是消防警報電話!”徐曉雨說。
“門里面是什么呀?”其他小朋友都湊過來看。
“里面有滅火器!”“里面還有警報器!”……有些孩子開始說著消防栓里的各種消防設備。
“老師,這兒也有消防栓!”
蔣燁鵬說:“老師,我們幼兒園里一共有4個消防栓門!”
“不對!在舞蹈房旁邊也有消防栓門的!”徐曉雨說。
“我們一起去找找幼兒園里一共有幾個消防栓門吧!”我建議道。
于是,尋找幼兒園里的消防栓活動便開始了……
繽紛的世界、五彩的生活,使得幼兒對身邊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總想看個究竟,弄個明白,問個清楚,也正是這種獵奇心理,促使幼兒不斷地去探索。在預設主題《安全周》的活動中,幼兒在尋找幼兒園里的安全標記時,發現了幼兒園里的消防栓門,并且了解了消防栓門里面的秘密后,他們發現幼兒園里消防栓門很多。那到底有多少,在哪里有消防栓門,這些問題引起了其他幼兒的探索的熱情。杜威曾說過,“為了兒童”的課程應是兒童“生動的和個人親身的體驗”。兒童要用自己的眼睛看東西,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用自己的手和腳來探索世界,獲得理解性的知識。當幼兒都想知道幼兒園里的消防栓的數目和分布時,我們就順應幼兒的需要,讓幼兒去找一找,認一認。了解幼兒園里的“消防栓門”就是幼兒了解“安全”的生活之門,幼兒找消防栓門的過程,也是熟悉幼兒園“安全地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安全教育也潛移默化地融入了幼兒的生活中。

維果茨基提出∶“兒童的發展具有兩個水平,其一是現有的實際發展水平,其二是可能發展到的水平,即最近發展區。教學的價值在于促進兒童由現有的水平向最近發展區過渡。”在《綱要》中指出:“要注意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既要了解現在的水平,更要關注其發展的速度、特點和傾向。”老師應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為幼兒創造條件,提升幼兒的經驗,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獲得更大的發展。
活動片段:
“老師!我們幼兒園里只有‘119’,其他安全標記一個都沒有!”蔣燁鵬跑到我跟前說。
“你覺得還要什么安全標記呢?”我問他。
“要小心滑倒的安全標記!”他一本正經地說。
“為什么要小心滑倒的安全標記?”我問道。
“上次,顧佳晨就在走廊上滑倒了!”蔣燁鵬說。
“在滑梯那兒也要做安全標記!”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
“那我們去找找幼兒園里還有哪些地方要安全標記,然后記錄下來吧!”我說。
接著,孩子們便開始做調查記錄《哪些地方需要安全標記》。調查統計好以后,孩子們便分工合作設計每個地方的安全標記。
生活就是學習,學習就是生活。在幼兒的觀察和自己的生活經歷中,他們都覺得幼兒園里的安全標記太少了,有的地方需要安全標記。生活經歷活動實施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個幼兒在他原有的生活經驗與基礎上得到發展與進步。作為教師應把幼兒經驗中最重要的因素,用幼兒能夠接受的方式加以整合,以滿足幼兒的需求,引起幼兒進一步探索與學習的愿望。于是,我通過和幼兒談話、交流、設疑,誕生了新的火花——調查“找找幼兒園哪里需要安全標記”的活動。在調查活動中,讓幼兒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知道哪里容易發生危險,哪里需要注意什么。在填寫交流調查表《找找幼兒園哪里需要安全標記》和制作安全標記的活動中,幼兒的“安全意識”悄然無息地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生活經歷課程是一種動態的生成過程,有些活動的結果是無法預測的,但它會隨著活動的開展逐步呈現出來。而幼兒在與老師、同伴的互動中所激發的想法,所產生的新的問題往往就是我們的活動開展的新起點。《綱要》中指出:“為幼兒學會生活、學會探究提供靈活多樣的課程和活動空間,為幼兒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孩子身邊的教育資源,對活動中產生的有價值的教育元素進行適度扶持,激起活動的新火花,使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得到拓展。活動片段:
“我們把安全標記貼在那里,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看懂標記上的意思呢?”我把問題拋給孩子們。
“我一看就知道的!”凱凱說。
“這些安全標記是我們設計的,我們當然能看懂了,但其他班的小朋友可能就不知道我們的標記是什么意思,我們該想個辦法!”我建議道。
“我們把這些安全標記講給他們聽,他們就知道了!”蔣燁鵬說。
“我們站在安全標記旁邊,看見小朋友就告訴他!”孩子們都想盡了一切辦法。最后,孩子們決定到每個班做“安全標記”宣傳員。
“安全宣講”活動讓更多的孩子知道了安全標記所表示的意思,同時,也引起全園小朋友參與到“安全周”的活動中的興趣……
當幼兒制作好“安全標記”后,我“故意”又給幼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問題——怎樣讓其他小朋友知道安全標記?安全標記的“宣傳推廣方法”扶持著“課程”的深入發展。幼兒想出了各種各樣宣傳“安全標記”的方法。在幼兒的互動中,他們產生了新的課程資源——做“安全標記宣傳員”。而在“安全宣講”體驗中過程中,幼兒給其他小朋友宣傳安全的同時,自己也更進一步了解了“安全”的生活行為。幼兒的個人生活充滿了發展的契機,且是生動的、感性的,同時也是幼兒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過程。我們通過對幼兒活動適度的扶持,讓幼兒成為經歷活動的主體,讓幼兒在參與生活、體驗生活的過程中,自然地獲得他們所需要的知識經驗。
陳鶴琴先生曾說:“還原孩子生活的本來面目,給孩子生活原貌,讓他在生活中學習。”可見,幼兒園的“安全教育”應從幼兒的生活入手,在生活的小細節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教育。作為教師,要學會把“安全教育”悄聲無息地融于生活,通過預設主題的拓展、幼兒經驗的提升、教師適度的扶持等方式,構筑真實的“安全”教學空間,讓幼兒參與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安全教育進行得更自然,更到位,更生動。
(江蘇省無錫市前洲實驗幼兒園)
[1]于冬青.遵循童性的幼兒園課程設計[J].中國教育學刊,2010,(1).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