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當前職業院校學生所出現的問題,然后論述了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如何恰當地運用心理學知識,有效解決職業院校學生在日常學習以及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促進職業院校的班級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對教師而言也可以有效提升班級管理的綜合水平。
【關鍵詞】心理學;職業院校;班級管理;應用
在學校教育中,班級管理工作作為其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主要規范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行為。因此,教師在班級管理中需要運用一定的方法有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以及生活習慣。職業院校學生本身所掌握的知識不夠,而且綜合素質不高。對此,教師在班級管理的工作中可以運用心理學知識有效開展管理工作,尤其是針對青春期的學生,從心理學角度找到良好的管理辦法,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心理認知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為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筆者主要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的情況,分析心理學知識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期待能夠幫助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家長、學生和學生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從而使得班級管理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分析職業院校中學生出現的問題
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差,而且綜合素質差距較大,甚至有的學生還出現嚴重厭學的情況,這對職業院校的班級管理工作帶來較大難度。再者這些學生還處于青春期叛逆階段,在處理問題方面非常不成熟。這就需要職業院校教師針對學生的情況,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的問題,然后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下文重點分析當前職業院校中學生所出現的典型問題。
(一)學生性格沖動
首先,從職業院校學生的來源角度分析,他們大部分屬于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他們在基礎教育階段沒有學好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許多學生長期缺乏自信,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同學的交流比較少,有的學生甚至疏遠集體,或者是被其他學生逐漸邊緣化等。此外,由于學生還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遇到問題比較容易沖動,因此導致同學之間出現較多的摩擦。
其次,從學生自身發展的角度分析,職業院校學生基本屬于90后,這一批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在學習以及生活中都具有強烈的自我個性,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往往會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這對班級管理工作帶來較大的挑戰。
再次,從學生接受方面分析,職業院校學生由于思想方面的問題而比較容易接受社會中一些不良作風,這就導致他們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很有可能使用不恰當的方式,并沒有從自身角度找到問題的根源。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班級的管理工作開展,同時對教師而言也是一項重要的挑戰。
(二)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
教師在班級管理中發現,職業院校學生大多數缺乏自信,并且還有極為嚴重的自卑感,這導致他們在學習中逐漸失去信心。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學生對自我價值的認知不足,很多想法都是通過周圍朋友、家長等不正確的引導所帶來的。例如家長認為就讀職業院校沒有出息,而學生自己缺乏自主的分析能力,并且在心理上也認同這一說法,所以在學習中就出現怠慢、放松等情況。
第二,教師的指導不足,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許多教師就是要求學生能夠正常出席即可,并沒有從提升學生掌握知識能力方面加強引導,這就導致學生逐漸對學習失去信心。
第三,當前職業院校在班級管理方面沒有做到嚴格要求和正確引導相結合,即沒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嚴格要求,加強學生心理疏導以及引導,導致許多學生主觀學習欲望不強,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出現放棄的情況。
(三)組織紀律較差
在課堂中,良好的課堂紀律十分重要,也是保障學生能夠在課堂高效接受知識的重要前提。但是從當前職業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看,學生在課堂中的組織紀律較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出勤率不高。這幾乎是職業院校班級中非常典型的一種現象,尤其是冬天學生的出勤率更低,有的學生還出現連續三天不上課的情況。
第二個方面是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這和學生學習動機不明確,自我認知不足等因素有關。參與職業教育的學生基本沒有對自己今后的發展做出明確規劃,而且自己也認為職業教育不會對自己的能力提升帶來較大的幫助。這就導致他們在課堂學習中采取自我放任的態度。
第三個方面來源于職業院校的課程設計存在缺陷。有的課程是學生不感興趣的,他們在課堂中就會不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或者是采取“冷處理”的方式。此外,有的教師為了能夠盡快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而不會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這就使得學生更加不重視課堂紀律。
二、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職業院校實施班級管理的策略
針對職業院校班級管理而言,教師采取批評教育或者記過警告等方式難以發揮重要作用,而且還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這些方式只是治標不治本。為了能夠提升班級管理的效率,教師從心理學相關知識體系中可以找到良好的方式,即運用心理學知識進行疏導,進而有效促進學生樹立健康的心理,并且在學習方面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強化班級凝聚力
在職業院校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可以運用心理學知識中的責任感理念幫助改善課堂紀律較差的現狀。心理學中的責任感主要指的是個人在生活中所承擔的各種關系,這是社會與他人對個體主觀認知的重要體現。在生活實踐方面,通過強化個體的責任感可以促使其產生內心體驗,從而可以喚起個體的責任心。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向學生輸入責任心的理念,能夠讓學生從思想認知角度逐漸提升自我價值,并且可以主動參與到班級活動中,這對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有著重要意義。
首先,教師需要將學生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鼓勵他們可以在學習中發揮自己的價值,這就讓學生感受到被認可以及被重視,并能夠主動調整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
其次,教師可以有意識強化班級的凝聚力,例如組織相關的班級活動,幫助學生之間加強交流,使得學生之間建立起和諧的關系,通過增強班級凝聚力以及集體榮譽感而感染學生,促使學生能夠主動為班級貢獻自己的力量。endprint
再次,教師需要適當鼓勵學生積極承擔責任,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價值,同時也符合學生自我表現的要求。將責任感理念運用到班級管理中,能夠使職業院校學生不斷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認識誤區,從而更好地融入集體以及學習生活中,對學生今后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開展挫折教育,提升學生的抗壓力
職業院校學生處于青春期,在遇到問題之后,往往會采取簡單的方式進行處理,同時他們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進而出現脾氣暴躁的情況。這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關系。而在職業院校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可以采取心理學中的挫折教育方式磨煉學生的意志以及提升他們的抗壓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在活動前期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而在活動后期則逐漸增加難度,學生就會受到打擊,此時教師就積極鼓勵學生并引導他們完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會激發自身的潛力,積極想辦法戰勝挫折。這不僅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而且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所擁有的潛力,通過體育活動不斷強化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并且也可以提升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價值觀引導
職業院校學生缺乏良好的價值觀指導。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可以運用心理學中的價值觀知識給予學生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認知障礙,從而促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不斷進步。
第一,教師可以從班級中選出優秀學生,并將其作為榜樣,鼓勵學生吸納榜樣力量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克服自我認識不足的問題。
第二,價值觀還體現在學生正確認識好與壞、美與丑、正確和錯誤的問題等方面。因此,教師在處理學生問題的過程中就需要從這些方面進行加強引導,讓學生能夠從心理角度真正認識自己的問題,并能夠進行自我糾正,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結束語
在職業院校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可以結合此階段學生的情況而運用心理學知識開展管理工作,從而幫助青春期學生糾正一些不良的行為以及存在誤區的想法,促使學生能夠樹立科學、健康的理想。職業院校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針對學生所出現的問題從心理學角度做出分析,然后運用心理學知識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逐漸樹立健全人格以及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許孝友.心靈觸碰 攻心制勝——心理學知識在班級教學管理中的應用案例[J].新課程(下旬),2014(06):203.
[2]徐亞敏.用“心”建設班集體——幾種心理學效應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6(58):177.
[3]袁春艷.心理培訓讓班主任的道路越走越順暢——班主任專業化之我見[J].江蘇科技信息(科技創業),2014(06):16-17.
[4]陳薇.心理學角度談柔性化管理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的優勢[J].華夏地理,2016 (06):52.
[5]劉奕.巧用心理學于班級構建和日常管理[J].時代教育,2014(08):145-146.
[6]李曉燕.給你的班級管理來點“心理兵法”[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08):39-40.
[7]何凌江.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班級凝聚力建設[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01):50.
[8]馬潔然.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班級凝聚力建設[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04):47,49.endprint